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杆菌介导的芋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桂艳玲 张玉凤 +4 位作者 何逸宁 王延芝 朱强龙 黄英金 肖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5-1455,共11页
【目的】芋是典型的无性繁殖作物,遗传背景狭窄,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困难。构建芋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可实现其性状的快速、精准改良,推动芋由传统育种向生物育种转变。【方法】以4份我国生产上种植面积广泛的多子芋品种为试材,首先剥取茎尖... 【目的】芋是典型的无性繁殖作物,遗传背景狭窄,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困难。构建芋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可实现其性状的快速、精准改良,推动芋由传统育种向生物育种转变。【方法】以4份我国生产上种植面积广泛的多子芋品种为试材,首先剥取茎尖,在茎尖生长培养基上培养30 d,然后转移至愈伤诱导培养基,筛选出容易诱导出愈伤的品种,进一步优化激素配比,提高愈伤诱导率、增殖率、出芽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抽真空处理和黑暗处理分析其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筛选出‘赣芋2号’容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琼脂粉6.5 g/L+NAA 0.1 mg/L+TDZ 2.0 mg/L,胚性愈伤诱导率为66.7%,增殖系数为4.6;分化培养基和成苗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琼脂粉6.5 g/L+NAA 0.5 mg/L+6-BA 1.0 mg/L,出芽率为72.2%;在-0.1 MPa真空下处理15 min及黑暗条件下培养7~15 d,芋蔗糖转运蛋白CeSUC3基因阳性率达到65.2%,阳性转化率达到5.0%。【结论】通过品种筛选,培养基优化、侵染条件和培养条件的改变,建立了一套基于农杆菌介导的稳定的多子芋遗传转化体系,为芋的生物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转化体系 农杆菌介导 生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桔霉素红曲霉变异菌株筛选及其变异位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桂艳玲 唐光甫 +1 位作者 满海乔 赵杰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60-66,共7页
【目的】获得桔霉素含量大幅降低的红曲霉变异菌株,为挖掘重要变异位点和基因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野生型菌株UV诱变后,分离培养单孢子菌株,检测各菌株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并对筛选DE菌株... 【目的】获得桔霉素含量大幅降低的红曲霉变异菌株,为挖掘重要变异位点和基因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野生型菌株UV诱变后,分离培养单孢子菌株,检测各菌株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并对筛选DE菌株与野生型进行基因组学分析。【结果】从UV诱变紫色红曲霉分离培养的100多个单孢子菌株中,有白化、变红、菌丝变长、分泌物增多等多种变异类型。形态变异较小的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1YM10的抑菌活性很高,3YM29-1的抑菌活性最低,但2个菌株的桔霉素含量均比野生型菌株大幅降低,分别降低76.09%和81.53%。与野生型基因组相比较,1YM10有47个SNP和5个InDel位点,3YM29有28个SNP和13个InDel位点,其中18个SNP和4个InDel位点为2个菌株共有,仅7个共有SNP位点导致4条蛋白序列发生氨基酸变异,包括磷酸转移酶、胞外复合体亚基sec-15类似蛋白,以及2条未知蛋白。【结论】获得的低桔霉素变异菌株3YM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曲霉 桔霉素 紫外诱变 比较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桔霉素致毒机理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唐光甫 桂艳玲 +2 位作者 满海乔 刘畅 赵杰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探讨红曲中桔霉素导致毒性的内在机理,通过搜索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和GeneCards数据库,利用Metascape、Kobas 3.0、Cytoscape 3.7.2和AutoDock软件,开展了... 为探讨红曲中桔霉素导致毒性的内在机理,通过搜索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和GeneCards数据库,利用Metascape、Kobas 3.0、Cytoscape 3.7.2和AutoDock软件,开展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筛选去重获得桔霉素与“liver toxicity”和“kidney toxicity”相关的潜在靶点110个,GO富集分析功能条目496条,其中涉及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的条目分别为97、354和45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靶点数和显著性均较高的是肿瘤MicroRNA通路、肿瘤通路、乙型肝炎等通路。桔霉素可能通过TP53、CASP3、MAPK3和ALB等关键靶点导致肝肾毒性。分子对接实验证明,桔霉素与靶点可以结合,揭示了桔霉素导致肝肾毒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桔霉素致毒机理和健康防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网络药理学 桔霉素 潜在靶点 肝肾毒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 9编辑红曲霉pyrG基因对其次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光甫 桂艳玲 +1 位作者 满海乔 赵杰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8-205,共8页
为研究红曲霉pyrG基因对其次生代谢的影响,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了转Cas 9基因的红曲霉底盘菌株,然后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pyrG基因的定向编辑sgRNA,对底盘菌株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经5-FOA抗性筛选、PCR扩增、T7EI酶切和测序验证,获... 为研究红曲霉pyrG基因对其次生代谢的影响,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了转Cas 9基因的红曲霉底盘菌株,然后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pyrG基因的定向编辑sgRNA,对底盘菌株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经5-FOA抗性筛选、PCR扩增、T7EI酶切和测序验证,获得pyrG基因定向编辑的红曲霉4个菌株,其中2株单碱基缺失,2株2碱基缺失。比较分析表明,野生型红曲霉在添加尿嘧啶核苷的培养基中会极显著增加洛伐他汀含量,并极显著降低桔霉素含量,而经CRISPR/Cas 9失活pyrG的变异菌株与野生型相比,洛伐他汀和桔霉素含量明显增加。表明尿嘧啶核苷合成关键酶基因pyrG和外源尿嘧啶核苷对红曲霉的次生代谢有协同调控作用,为红曲霉功能基因研究和次生代谢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9 紫色红曲霉 pyrG变异株 原生质体 底盘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篦子三尖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韩洁 桂艳玲 +2 位作者 付强 邹颉 赵杰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1期66-69,共4页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是临床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重要来源,因此,篦子三尖杉的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通过从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纯化,筛选出16株外观差异较大的菌株,其中4株无产...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是临床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重要来源,因此,篦子三尖杉的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通过从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纯化,筛选出16株外观差异较大的菌株,其中4株无产孢结构。经显微结构和ITS分子鉴定,发现其中11株属于链格孢属。抑菌试验表明,10号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大,11号对白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大;11号和12号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大;7号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大;有5株真菌的抑菌谱较广。筛选的内生真菌具有药用活性,为进一步筛选有药用价值的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子三尖杉 内生真菌 ITS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蝉棒束孢交配型基因MAT的群体分布特征
6
作者 满海乔 王娇 +3 位作者 唐光甫 桂艳玲 韩洁 赵杰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90-98,共9页
【目的】探明药用真菌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的交配型基因MAT的群体分布特征及其对蝉花有性生殖的影响,为提高蝉花的生殖率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国7省12市采集的100份蝉花标本中分离培养菌种,经形态观察、显微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获... 【目的】探明药用真菌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的交配型基因MAT的群体分布特征及其对蝉花有性生殖的影响,为提高蝉花的生殖率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国7省12市采集的100份蝉花标本中分离培养菌种,经形态观察、显微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获得各蝉花的无性型菌株;从各菌株DNA中克隆并分析MAT1-1-1和MAT 1-2-1序列的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在100株菌株中,13株菌株仅有1 MAT1-1-1,79株菌株仅有MAT1-2-1,8株菌株兼有2个序列。2MAT 1-1-1(缺HMGɑ-box)极少与1 MAT1-1-1共存,常与MAT 1-2-1伴存,但FJDH7和FJDH9菌株同时存在1 MAT1-1-1、2MAT1-1-1和MAT1-2-1序列。聚类分析未发现MAT基因的地域分布相关性。【结论】群体中不同蝉棒束孢菌株的MAT基因有4种可能,兼有3种序列菌株的检出率极低,推测与蝉花有性生殖概率极低的现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棒束孢 蝉花 交配型MAT基因 群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