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供需适应性分析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研究
1
作者 李茜 卢春房 +2 位作者 陆化普 张永波 桂嘉伟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5,共10页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硬件基础。本文立足交通强国战略背景,梳理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问题,运用利用率指标,系统量化分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供...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硬件基础。本文立足交通强国战略背景,梳理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问题,运用利用率指标,系统量化分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供需适应性,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方向、建设重点和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距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在不同运输方式中,适应性不足的有民航、城际铁路、普通国道。结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分析,明晰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建设重点,提出了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需求评估机制、项目立项决策机制、强化一体规划建设统筹机制等对策建议,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 适应性分析 铁路 公路 水运 民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助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企业成长性的深入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王维 李昊展 +1 位作者 乔朋华 桂嘉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14-120,共7页
以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政府补助方式,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随... 以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政府补助方式,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随着企业经营绩效提升,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间接正向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根据企业成长性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发现政府研发补助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低成长性企业无显著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高成长性企业的影响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政府研发补助 非研发补助 企业成长性 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省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研究——基于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国光 王一佼 +1 位作者 桂嘉伟 白鹏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2,共8页
为探究交通基础设施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文章利用2007-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市面板... 为探究交通基础设施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文章利用2007-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市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分析比较交通基础设施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其中,私人投资比公共投资的效应要大。因此,建议为私人投资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合作的投融资改革,以便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加强经济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公共投资 私人投资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阈下信息技术企业融资效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维 桂嘉伟 乔朋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41-146,共6页
在调查分析我国信息技术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2013-2015年1 087家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模型从细分行业、归属地区、资本市场等多维视角比较信息技术企业融资效率,并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信息技术企业转板前后融资效率、研发强度变... 在调查分析我国信息技术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2013-2015年1 087家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模型从细分行业、归属地区、资本市场等多维视角比较信息技术企业融资效率,并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信息技术企业转板前后融资效率、研发强度变化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企业的融资效率在不同维度存在差异,从细分行业看,硬件与半导体行业融资效率较低;从归属地区看,东北地区融资效率不容乐观;从资本市场看,创业板融资效率最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转板后有必要保持研发强度。鉴于此,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提升信息技术企业融资效率,提出优化企业管理、促进产业协同、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转板研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企业 融资效率 DEA模型 新三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板科技服务企业融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桂嘉伟 吴群琪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124,共10页
在调查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248家在新三板挂牌的科技服务企业2015-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细分行业、归属地区、所属分层、转让方式等多维视角比较融资效率,基于F分数模型分析... 在调查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248家在新三板挂牌的科技服务企业2015-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细分行业、归属地区、所属分层、转让方式等多维视角比较融资效率,基于F分数模型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并对56家已从新三板退市的科技服务企业及2336家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科技服务企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约科技服务企业融资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不再是规模效率,而是纯技术效率;多维视阈下科技服务企业融资效率和财务风险存在诸多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效率与财务风险存在联动关系,但并非所有新三板企业退市都与融资效率或财务状况有关。鉴于此,为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促进科技服务企业可持续成长,提出严控财务风险、深化服务融合、探索创新分层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企业 融资效率 财务风险 新三板 三阶段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与机构投资者能协同降低企业业绩风险吗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维 桂嘉伟 乔朋华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0-75,共6页
以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CEO权力强度、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内部业绩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权CEO与机构投资者持股都能降低企业内部业绩风险,但两者交互作用下将滋生新的企业内部业绩风险,相对于国... 以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CEO权力强度、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内部业绩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权CEO与机构投资者持股都能降低企业内部业绩风险,但两者交互作用下将滋生新的企业内部业绩风险,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民营上市公司的回归结果更显著。提出规范机构投资行为、加强企业风控意识等方面的建议,从而促使CEO与机构投资者形成合力,协同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股上市公司 CEO权力 机构投资 业绩风险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质过剩感知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关系研究:自我决定感和威权领导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后玉蓉 吴群琪 桂嘉伟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3-209,共7页
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资质过剩感知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关系及自我决定感和威权领导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402名企事业员工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显示:资质过剩感知正向影响员工时间侵占行为;自我决定感在资... 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资质过剩感知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关系及自我决定感和威权领导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402名企事业员工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显示:资质过剩感知正向影响员工时间侵占行为;自我决定感在资质过剩感知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威权领导调节了资质过剩感知与自我决定感之间的关系,同时调节了资质过剩感知通过自我决定感的降低影响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质过剩感知 员工时间侵占行为 自我决定感 威权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重塑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跨层次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后玉蓉 吴群琪 桂嘉伟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1,共11页
在对西安等地区302名单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工作重塑是否影响、如何影响员工幸福感。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切入点,构建了工作重塑、人—岗匹配、员工幸福感以及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四个变量间的研究模型。结果显示:工作重塑正向... 在对西安等地区302名单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工作重塑是否影响、如何影响员工幸福感。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切入点,构建了工作重塑、人—岗匹配、员工幸福感以及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四个变量间的研究模型。结果显示:工作重塑正向影响员工幸福感;人—岗匹配在工作重塑与员工幸福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调节了工作重塑与人—岗匹配之间的关系,同时调节了工作重塑通过人—岗匹配的提高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重塑 员工幸福感 人—岗匹配 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