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煤层底板地面定向顺层孔区域超前治理及断层煤柱合理留设 |
陈永青
李俊
桂和荣
|
《煤》
|
2025 |
0 |
|
2
|
基于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岩屑层位源解析 |
桂和荣
李俊
陈永青
余浩
王浩
叶爽
陈大星
梁展
胡洋
郭艳
许继影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煤层底板含水层区域注浆改造浆液扩散范围现场示踪试验 |
郭艳
桂和荣
洪荒
陈永青
孙晓宇
胡荣杰
郭祥东
赵群
戴亚男
余浩
李俊
孙亮
高川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综放开采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应力法预测 |
桂和荣
周庆富
廖多荪
康庆恩
范遵友
邹海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32
|
|
5
|
皖北矿区地下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漂移特征 |
桂和荣
陈陆望
宋晓梅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6
|
煤矿塌陷区水域环境指示微生物——蓝藻的研究 |
桂和荣
王和平
方文慧
计成富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7
|
芦岭矿810采区第四系含水层渗透稳定性研究 |
桂和荣
陈富勇
李伟
孙家斌
尹正柱
李明好
宋晓梅
涂敏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8
|
“订单式”职业教育机制研究及实践 |
桂和荣
沈宏毅
李文权
陶永海
吴淮生
陆少刚
|
《职业技术教育》
|
2005 |
52
|
|
9
|
皖北矿区主要突水水源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
桂和荣
陈陆望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8
|
|
10
|
皖北任楼煤矿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桂和荣
孙林华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1
|
皖北矿区深部地下水环境同位素混合模式研究 |
桂和荣
陈陆望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2
|
支承压力带宽度的数值模拟预测 |
桂和荣
陈兆炎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3
|
加强地质工程专业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 |
桂和荣
严家平
程学丰
陈萍
郑刘根
胡友彪
侯辉
|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4
|
三种倾角煤层采后围岩应力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
桂和荣
陈兆炎
|
《山西煤炭》
|
1995 |
3
|
|
15
|
新庄孜矿水力冲填土强度的变化特征 |
桂和荣
陈兆炎
杨学明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6
|
支承压力带宽度的数值模拟预计 |
桂和荣
陈兆炎
|
《煤矿现代化》
|
1995 |
0 |
|
17
|
采动影响下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环境演化分析 |
陈陆望
刘鑫
殷晓曦
桂和荣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3
|
|
18
|
皖北矿区煤层底板岩溶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
陈陆望
桂和荣
许光泉
宋晓梅
袁文华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2003 |
9
|
|
19
|
皖北矿区煤层底板岩溶水环境同位素判别模式 |
陈陆望
桂和荣
胡友彪
许光泉
袁文华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20
|
淮南市典型采煤塌陷区水域环境现状评价 |
何春桂
刘辉
桂和荣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