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农村现状下新农村建设规划路径探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桂俊荣
-
机构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809-5812,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课题<工业化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乡村规划研究>阶段性成果(10YJC760022)
-
文摘
结合中国目前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评价体系,旨在为新农村建设确立科学指导原则,确立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路径,使建设规划有据可依,为农村建立起一个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
关键词
乡村
建设规划
评价体系
指标
-
Keywords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Evaluation system
Index
-
分类号
S-9
[农业科学]
-
-
题名《阿凡达》:现代语境下的“主体”及“家园”
- 2
-
-
作者
桂俊荣
-
机构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9-80,共2页
-
文摘
《阿凡达》以科幻的手法表现了一场人类扩张的破坏性战争。过度的技术表达遮蔽了《阿凡达》主旨表达,削弱了影片现代性批判力度。本文从影片人物塑造入手,分析人物主体多元及分裂的现代性特征,揭示其异化本质。主人公杰克在影片中"我"与化身的双重身份激化了分裂主体的内在矛盾,最后走向与"我"相对的化身,彻底与人类决裂。在探寻主体皈依的问题上,影片所预设的两个对立空间让主体无家可归。
-
关键词
主体多元与分裂
异化
化身
无家可归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略论数字化时代艺术认知接受
- 3
-
-
作者
桂俊荣
-
机构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6期71-73,共3页
-
文摘
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给传统知识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中,诞生了数字化艺术。数字化艺术在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基础上含纳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形成全新的艺术特质,改变了传统认知接受模式。这些变化给信息传递、知识接受等问题带来深远影响。
-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认知接受模式
多媒体
交互性
-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审美与生活——日常生活审美化再思考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桂俊荣
-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6,218,共4页
-
基金
"98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提出弥合了长久以来生活与审美间的裂痕。作为一个后现代命题,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缺乏其思想理论背景。但是审美经济出现及艺术设计对生活的渗透使之成为社会现实。
-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
日常生活
审美经济
艺术设计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人性的多棱镜——简评电影《香水》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桂俊荣
-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2-52,共1页
-
文摘
本文从分析了电影《香水》所呈现出的人性的多面性。主人公的行为因为其善的初衷而变得无法作简单的界定。人对自身存在的确证在另一个方面深层次地揭示了人性。而爱的需求在本能压抑下的扭曲更让人深思。
-
关键词
《香水》
人性
爱欲
人的确证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论艺术设计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桂俊荣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2期32-33,共2页
-
文摘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艺术设计作为有形的存在,其内里所蕴含的深层意味,并结合中西艺术设计的差异,从表到里对艺术设计进行了总体上的观照。
-
关键词
形象层
文化品格
艺术
物态化
文化类型
艺术设计
中国人
人类
飞鸟
意味层
情欲
形式层
铜奔马
物质文化
-
分类号
J5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大地:中国艺术之源——简论中国艺术的土地情结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桂俊荣
-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6期36-38,共3页
-
文摘
农耕生产模式对中国艺术具有本源性影响,而由此形成的农本思想成为中国艺术的思想源泉。中国古建筑、陶瓷等艺术形式在对物质形式的演绎中将农本思想演化为对土地、生命、宇宙的深沉感悟。
-
关键词
农本思想
中国人
中国艺术
陶瓷艺术
中国古代文化
土地情结
古建筑
-
分类号
J120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论艺术的文化属性
- 8
-
-
作者
桂俊荣
-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6期22-24,共3页
-
文摘
本文从“文化”的本质入手,在探讨文化与人的内在建构关系的基础上,从艺术符号生产所确立的普遍意义场,阐述了艺术从形式到内容与文化所建立起的同一性,对艺术的文化属性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双向建构
艺术符号
语言场
意义场
人的本质
人类情感
审美心理结构
文化部类
定义
概念
思维形式
艺术品
艺术产品
泰勒
-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