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氏体─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栾道成 曲敬信 +1 位作者 杨东方 邵荷生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36-41,共6页
通过新的组织设计及强韧化处理,研制了一类高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奥氏体──贝氏体钢(简称奥──贝钢)。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接触疲劳特性,论述了组织形成和强韧化机理。
关键词 奥氏体──贝氏体钢 接触疲劳 超高强度钢 组织形成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碳球墨铸钢组织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栾道成 胡志华 +1 位作者 张勤勇 周廷栋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作者研究发明的新型球化剂,对超高碳钢钢水孕育处理,使铸态获得球状石墨的球墨铸钢;并分析了球墨铸钢铸态、退火、正火、锻造后的组织特征,同时观察到球墨铸钢正火、锻造处理可获得大量的球状碳化物现象,与传统的高碳钢碳化物球状... 采用作者研究发明的新型球化剂,对超高碳钢钢水孕育处理,使铸态获得球状石墨的球墨铸钢;并分析了球墨铸钢铸态、退火、正火、锻造后的组织特征,同时观察到球墨铸钢正火、锻造处理可获得大量的球状碳化物现象,与传统的高碳钢碳化物球状工艺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钢 球化剂 正火 球状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的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栾道成 汪思敏 +2 位作者 王正云 熊师兵 张伟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3-67,共5页
根据我国重载铁路辙叉发展要求,在已有发明应用的客运铁路贝氏体钢辙叉基础上,研究重载铁路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满足辙叉心轨大尺寸下,热处理空冷态得到贝氏体组织,获得高强高韧性能,代替传统高锰钢辙叉材料。研究表明:研制的新型重载... 根据我国重载铁路辙叉发展要求,在已有发明应用的客运铁路贝氏体钢辙叉基础上,研究重载铁路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满足辙叉心轨大尺寸下,热处理空冷态得到贝氏体组织,获得高强高韧性能,代替传统高锰钢辙叉材料。研究表明:研制的新型重载辙叉心轨贝氏体钢成分设计实现了在正火空冷态获得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贝氏体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断裂强度高达1 400 MPa,V型缺口的锻后回火态试样的冲击强度高达39.8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辙叉 贝氏体钢 正火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润滑条件下钢/钢滑动磨损P—V磨损机制图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栾道成 曲敬信 邵荷生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在销环式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阶梯加载方式,将润滑状态、摩擦系数、磨损表面形貌、表面膜等综合起来,研究了边界润滑钢/钢滑动磨损P—V磨损机制图,并论证了机制转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新的P—V图中磨损机制由边界润滑轻微磨损转化为于... 本文在销环式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阶梯加载方式,将润滑状态、摩擦系数、磨损表面形貌、表面膜等综合起来,研究了边界润滑钢/钢滑动磨损P—V磨损机制图,并论证了机制转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新的P—V图中磨损机制由边界润滑轻微磨损转化为于摩擦严重磨损,经过渡区进入边界润滑轻微磨损而不是熔化磨损。氧化膜的形成是严重磨损向轻微磨损转化的主要原因;高速高载下保持轻微磨损是白层组织硬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润滑 磨损 氧化膜 滑动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氢合金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栾道成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44-251,共8页
本文概括了新型功能材料——贮氢材料的发展状况和应用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稀土储氢合金性能改善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用于二次电池的贮氢材料的状况。
关键词 贮氢合金 电池 稀土金属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磨损表层组织的α—γ相变及白层组织特征研究
6
作者 栾道成 曲敬信 邵荷生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74-181,共8页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新型奥氏体—贝氏体双相混合组织在边界润滑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试样表面层的α(?)γ相变准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磨擦表面所产生的“白层”组织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滑动磨损过程中明...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新型奥氏体—贝氏体双相混合组织在边界润滑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试样表面层的α(?)γ相变准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磨擦表面所产生的“白层”组织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滑动磨损过程中明显发生α(?)γ相变,形成高达40~65%的摩擦奥氏体。“白层”组织是由具有不同特征的两个亚层组成,而不是单层结构,是摩擦马氏体和大量摩擦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其主要特征为超细晶粒、高密度位错、显著硬化,显微硬度达15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层组织 滑动摩擦 磨损 表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红艳 栾道成 +1 位作者 王红研 陈宝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09,共4页
以PTM G、TD I、M 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纳米碳酸钙对聚氨酯弹性体进一步增强,通过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及采用超声波促进纳米粒子在基体中更好地分散,并考察了纳米碳酸钙的含量和合成温度对聚氨酯弹性体力... 以PTM G、TD I、M 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纳米碳酸钙对聚氨酯弹性体进一步增强,通过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及采用超声波促进纳米粒子在基体中更好地分散,并考察了纳米碳酸钙的含量和合成温度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在纳米碳酸钙含量为4%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碳酸钙在基体中发生了团聚或附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碳酸钙 力学性能 分散性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纳米CaCO_3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宝书 栾道成 +1 位作者 杨红艳 王红研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000(PTMG)、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纳米CaCO3颗粒对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增强。结果表明,纳米CaCO3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000(PTMG)、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纳米CaCO3颗粒对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增强。结果表明,纳米CaCO3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在纳米CaCO3含量为1%时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CACO3 机械性能 抗冲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硬质合金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伟 栾道成 陈庚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国内外硬质合金界在超细WC-Co硬质合金原料、晶粒长大抑制剂、制备工艺和过程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从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超细硬质合金的烧结技术、超细硬质合金成型技术以及硬质合金添加剂等方面,综合评... 国内外硬质合金界在超细WC-Co硬质合金原料、晶粒长大抑制剂、制备工艺和过程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从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超细硬质合金的烧结技术、超细硬质合金成型技术以及硬质合金添加剂等方面,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超细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制备技术 烧结技术 成型技术 晶粒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WC-8(Fe/Co/Ni)RE硬质合金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庚 栾道成 +1 位作者 董学涛 王伟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用高能球磨法及真空烧结工艺制备纳米WC-8(Fe/Co/Ni)RE硬质合金。球磨时间、烧结工艺、稀土添加量对合金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球磨时间、烧结工艺、稀土添加量等环节的优化控制,在球磨60小时、1430℃烧结、加入Y占Co重量1%情况下,可制... 用高能球磨法及真空烧结工艺制备纳米WC-8(Fe/Co/Ni)RE硬质合金。球磨时间、烧结工艺、稀土添加量对合金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球磨时间、烧结工艺、稀土添加量等环节的优化控制,在球磨60小时、1430℃烧结、加入Y占Co重量1%情况下,可制备出平均粒度为700nm左右、硬度达90.7HRA的纳米WC-8(Fe/Co/Ni)RE硬质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硬质合金 高能球磨 稀土 真空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法制备钨铜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林 栾道成 吴小刚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98-101,104,共5页
铜钨复合材料是以铜、钨元素为主的一种两相结构假合金,广泛应用于电接触材料,电子封装和热沉材料。作者研究了采用轴向热压烧结来制备纳米W—15%Cu复合材料的方法,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实验为获得超细... 铜钨复合材料是以铜、钨元素为主的一种两相结构假合金,广泛应用于电接触材料,电子封装和热沉材料。作者研究了采用轴向热压烧结来制备纳米W—15%Cu复合材料的方法,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实验为获得超细晶粒显微组织和优异均匀性纳米W—15%Cu复合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钨铜 复合材料 W-Cu合金 烧结 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宝书 罗德福 +2 位作者 栾道成 詹印 赵正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33,共3页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少量纳米CaCO3对PTFE结晶度有一定程度提高,起到异向成核作用;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同的结...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少量纳米CaCO3对PTFE结晶度有一定程度提高,起到异向成核作用;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同的结晶温度下,复合材料的半结晶时间t1/2和最大结晶时间tmax高于纯PTFE;微观结构观察表明,纳米CaCO3粒子含量较少时,在PTFE基体中可以达到纳米级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纳米CACO3 冷压烧结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时间对钨铜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正云 栾道成 +1 位作者 雒晗 王志军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5-18,共4页
将W-15wt%Cu粉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并将球磨粉末加压烧结成型。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钨铜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对所制备的球磨粉末及烧结合金分别进行物相分析和组织形貌观察,并测定了烧结合金的相对致密度。结... 将W-15wt%Cu粉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并将球磨粉末加压烧结成型。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钨铜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对所制备的球磨粉末及烧结合金分别进行物相分析和组织形貌观察,并测定了烧结合金的相对致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钨铜球磨粉末晶粒尺寸得到细化,且有不饱和固溶体产生;烧结合金晶粒尺寸长大,孔洞减少,相对密度增大接近全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时间 机械合金化 钨铜复合材料 固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宝书 栾道成 +1 位作者 李昌兵 左洋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9-12,共4页
利用逐步聚合法制备PU/纳米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3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硬度、热性能都有所上升。... 利用逐步聚合法制备PU/纳米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3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硬度、热性能都有所上升。综合所有实验数据判断当纳米CaCO3粒子的含量为6%时复合材料的力学综合性能及热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NANO-CACO3 力学性能 热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聚苯并咪唑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宝书 栾道成 +2 位作者 焦高鹏 赵定 邹志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0,共3页
介绍了耐高温聚苯并咪唑(PBI)树脂的发展概况,合成PBI树脂的主要单体和聚合工艺。另外,对PBI的性能以及应用和发展前景也作了阐述。
关键词 聚苯并咪唑 聚合工艺 性能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纳米TiO_2复合材料抗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宝书 栾道成 +1 位作者 杨红艳 王红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84,共3页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000(PTMG)、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经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颗粒对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增强,制得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纳米TiO2/...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000(PTMG)、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经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颗粒对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增强,制得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纳米TiO2/聚氨酯复合材料与纳米CaCO3/聚氨酯复合材料、高铬铸铁相比较,具有优异的抗冲蚀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TIO2 冲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铜与纳米钨铜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小刚 栾道成 杨林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高导电导热性铜与高温强度、强抗电弧烧蚀钨的良好结合使钨铜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钨与铜的互不相溶性决定了钨铜复合材料制备的特殊性。由于纳米颗粒具有特殊性能和很大的活性,纳米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尤为特殊。本文作者介绍... 高导电导热性铜与高温强度、强抗电弧烧蚀钨的良好结合使钨铜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钨与铜的互不相溶性决定了钨铜复合材料制备的特殊性。由于纳米颗粒具有特殊性能和很大的活性,纳米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尤为特殊。本文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钨铜复合材料及纳米钨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其主要制备方法的特点和进行改进需要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复合材料 纳米钨铜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纳米CaCO_3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宝书 栾道成 +2 位作者 魏倩 徐涛 赵正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采用成型压力35MPa,压制时间15min,升温速率60℃/h,烧结温度330℃保温1h,375℃保温2h的制备工艺得到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CaCO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最后... 采用成型压力35MPa,压制时间15min,升温速率60℃/h,烧结温度330℃保温1h,375℃保温2h的制备工艺得到PTF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CaCO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最后对冷压烧结成型聚四氟乙烯制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纳米碳酸钙 冷压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宝书 栾道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54-57,共4页
介绍了纳米抗菌材料的特点和抗菌机理,概述了纳米抗菌材料的表面处理和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探讨了抗菌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纳米抗菌材料 抗菌机理 评价标准 测试方法 抗菌性能 制备方法 表面处理 发展前景 应用领域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镍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志华 栾道成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84-87,共4页
通过氢、氩混合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得镍纳米粉的研究,作者探索出制备镍纳米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产率、粒径、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电弧电流、氢气的含量、气流速度等。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直流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