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钠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桂兰 郭学平 栾贻宏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12A期1-3,共3页
目的阐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r)玻璃酸钠(HA)的不同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整理。结果与结论不同Mr HA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表现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具有明显的Mr依赖性。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相对分子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透明质酸菌的育种概况 被引量:9
2
作者 石艳丽 郭学平 栾贻宏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10A期22-24,共3页
近年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已成为透明质酸生产的主流,产透明质酸菌的育种技术也不断发展,本文综述了产透明质酸菌的育种概况。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诱变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嘧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冠凤 石艳丽 +4 位作者 钱晓路 董艳美 陈晨 栾贻宏 郭学平 《食品与药品》 CAS 2019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人工诱变选育高产四氢嘧啶的菌株。方法以海神盐单胞菌Halomonas neptunia ATCC BAA-80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获得四氢嘧啶产量提高突变株,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突变株的四... 目的人工诱变选育高产四氢嘧啶的菌株。方法以海神盐单胞菌Halomonas neptunia ATCC BAA-80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获得四氢嘧啶产量提高突变株,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突变株的四氢嘧啶产量。结果 Halomonas neptunia ATCC BAA-805经复合诱变处理,获得突变株UN-2,摇瓶发酵四氢嘧啶产量达1.8 g/L,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53.8%。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为UN-2菌株在酵母粉浓度4.0 g/L,葡萄糖浓度20 g/L,氯化钠浓度7%(w/v),p H 7.5条件下,四氢嘧啶产量为5.53 g/L。结论本研究诱变选育的菌种是适于商业化生产四氢嘧啶的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亚硝基胍 海神盐单胞菌 四氢嘧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玻璃酸钠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海英 郭学平 +1 位作者 栾贻宏 马秋慧 《食品与药品》 CAS 2010年第7期232-235,共4页
目的使用分子排阻色谱(SEC)法测定玻璃酸钠(SH)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方法考察进样浓度、柱温及流速对SEC法测定SH的Mr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进样浓度对高分子SH的色谱峰形及测定结果影响较大,降低进样浓度色谱峰形明显改善,且测定... 目的使用分子排阻色谱(SEC)法测定玻璃酸钠(SH)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方法考察进样浓度、柱温及流速对SEC法测定SH的Mr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进样浓度对高分子SH的色谱峰形及测定结果影响较大,降低进样浓度色谱峰形明显改善,且测定结果精密度良好;柱温对SH的Mr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流速对SH的Mr及其分布基本无影响。结论在SH进样浓度0.1 mg/mL,柱温30℃,流速0.5 mL/min的色谱条件下,用SEC法测定SH的Mr及其分布的色谱峰形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SH的质量控制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排阻色谱法 玻璃酸钠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科云 王海英 +1 位作者 郭学平 栾贻宏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1A期29-33,共5页
目的考察透明质酸钠粉末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的规律,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降低10%所需的时间t0.9及半衰期t0.5;考察在121℃下不同pH值的透明质酸钠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规律。方法将透明质酸钠粉末及溶液置于不同温度下... 目的考察透明质酸钠粉末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的规律,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降低10%所需的时间t0.9及半衰期t0.5;考察在121℃下不同pH值的透明质酸钠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规律。方法将透明质酸钠粉末及溶液置于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然后使用HPSEC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加热法促使透明质酸钠粉末、溶液及不同pH值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透明质酸钠粉末的相对分子质量降解规律为:lgk=15.2959-6164.0938/T,25℃时t0.9为2.96年,t0.5为19.38年,6℃时t0.9为75.93年,t0.5为496.62年;透明质酸钠水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降解规律为:lgk=15.1554-6115.4008/T,25℃时t0.9为2.81年,nit0.5为18.38年,6℃时t0.9为70.20年,t0.5为459.15年;透明质酸钠氯化钠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降解规律为:lgk=15.0918-6085.3276/T,25℃时t0.9为2.28年,t0.5为16.87年,6℃时t0.9为63.41年,t0.5为414.75年。结论透明质酸钠固体和溶液在常温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其溶液在pH值为中性时较稳定,碱性条件下较酸性条件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相对分子质量 稳定性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资源食品——透明质酸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永民 郭学平 +1 位作者 栾贻宏 杨桂兰 《食品与药品》 CAS 2009年第3期56-59,共4页
综述透明质酸口服给药的保健功效及其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的前景。
关键词 新资源食品 透明质酸 口服给药 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的透明质酸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娜 郭学平 +1 位作者 栾贻宏 石艳丽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09A期40-44,共5页
对微生物来源的透明质酸酶的结构、降解机制、分子生物学与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透明质酸酶 作用机制 基因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制备固定化产氨短杆菌合成辅酶A的研究
8
作者 王海英 栾贻宏 郭学平 《食品与药品》 CAS 2009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用不同载体制备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细胞合成辅酶A。方法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和卡拉胶为载体包埋产氨短杆菌细胞。比较不同载体制备的凝胶性能、固定化细胞合成辅酶A能力、合成稳定性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辅酶A合成的影响。... 目的用不同载体制备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细胞合成辅酶A。方法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和卡拉胶为载体包埋产氨短杆菌细胞。比较不同载体制备的凝胶性能、固定化细胞合成辅酶A能力、合成稳定性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辅酶A合成的影响。结果聚丙烯酰胺制备的凝胶性能良好,但合成辅酶A的能力低;聚乙烯醇制备的凝胶漏菌率较高,卡拉胶制备凝胶的操作温度较高,但两者制备的固定化细胞均有较强的辅酶A合成能力和较高的稳定性。结论聚乙烯醇和卡拉胶是制备产氨短杆菌固定化细胞的良好载体,固定化细胞合成辅酶A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聚乙烯醇 卡拉胶 固定化细胞 产氨短杆菌 辅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冷胶在医药及美容领域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杨晓燕 付杰 +2 位作者 石艳丽 栾贻宏 郭学平 《食品与药品》 CAS 2013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结冷胶安全无毒,形成的凝胶稳定性好,透明度高,已在食品中广泛应用。近年,将结冷胶用于医药及美容领域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重点集中在组织工程、伤口修复、防粘连和药物传递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键词 结冷胶 组织工程 伤口敷料 防粘连 美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炉融化培养基灵敏度的检查
10
作者 曲建全 赵长美 +2 位作者 李美颜 穆淑娥 栾贻宏 《食品与药品》 CAS 2010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验证微波炉融化的培养基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方法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检查方法为依据,检查微波炉融化培养基的灵敏度。结果微波炉融化培养基生长的菌落数与对照培养基生长的菌落数基本一致,灵敏度检查合格。结论用微... 目的验证微波炉融化的培养基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方法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检查方法为依据,检查微波炉融化培养基的灵敏度。结果微波炉融化培养基生长的菌落数与对照培养基生长的菌落数基本一致,灵敏度检查合格。结论用微波炉融化培养基做微生物限度检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炉融化 培养基 灵敏度 微生物限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透明质酸发酵液中两种单糖含量的研究
11
作者 穆淑娥 陈玉娟 +2 位作者 黄思玲 栾贻宏 郭学平 《食品与药品》 CAS 2019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透明质酸发酵液中的葡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糖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HILIC(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4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葡糖醛酸和...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透明质酸发酵液中的葡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糖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HILIC(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4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葡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糖均在0.05~0.5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和99.8%,相对标准偏差均为1.6%(n=9),检出限分别为20ppm和2ppm。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回收率高,操作简便,适合于定量检测透明质酸发酵液中的葡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糖含量,用以研究透明质酸发酵过程中单糖前体的转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透明质酸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