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文化的中日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孝"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已东传日本,并与佛教合流,成为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宗教精髓、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之一。"孝"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受到了日本的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内涵与形式... "孝"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已东传日本,并与佛教合流,成为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宗教精髓、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之一。"孝"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受到了日本的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内涵与形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至今仍然植根于日本社会的深层,制约和规范着日本人的行为心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孝",随着家长制的崩溃、小家庭的发展、社会的多样化、道德的相对化等因素的变化,凸显出质的演变。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只要亲子关系存在,"孝"就不会过时,必将作为不可替代的道德理念,继续发挥统导作用与凝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孝文化 中日比较 孝敬 孝悌 长幼之序 尊老爱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化视角下的“性向词汇”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7-172,共6页
本文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人在普通话中使用的"性向词汇"进行具体描述与分析比较,其结果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 本文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人在普通话中使用的"性向词汇"进行具体描述与分析比较,其结果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人在对人评价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评价词汇 横向思维模式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探中日两国价值取向的异同——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 被引量:3
3
作者 栾竹民 施晖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59-66,共8页
中日大学生"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性向词汇"的总量比率比日本大学生多,在性向词汇的实际运用方面中日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两国大学生的性向词汇中属于负面评价的词汇量远远超过了正面评价... 中日大学生"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性向词汇"的总量比率比日本大学生多,在性向词汇的实际运用方面中日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两国大学生的性向词汇中属于负面评价的词汇量远远超过了正面评价词汇量。人们的价值取向是既不能过于懒也不要过于勤,不必一味向上攀比,而是横向看齐,以求得大家步调一致,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在评价"能干的人"上日本大学生注重的是具有朴实与人人可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向词汇 重复词汇量 不重复词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在日本的传承与嬗变——论日本史书、古文书中的“孝”观念
4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本文主要以日本史书、古文书中的"孝"观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探讨"孝"观念在日本传承以及与日本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诠释儒家思想的"孝"观念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 史书 古文书 孝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笔”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栾竹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0-105,共6页
角笔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古老的书写工具,在中、韩、日等国的文献中,都有使用角笔的文献发现。角笔用象牙、木、竹等制成,以在纸上划出凹痕的形式记录信息。在日本,角笔最早见于奈良时代,主要用于在“训点”读佛... 角笔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古老的书写工具,在中、韩、日等国的文献中,都有使用角笔的文献发现。角笔用象牙、木、竹等制成,以在纸上划出凹痕的形式记录信息。在日本,角笔最早见于奈良时代,主要用于在“训点”读佛经、汉诗文等时加注各种训读符号。角笔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的中国,但中国角笔实物的发现,则待进一步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笔 中国 日本 渊源 书写工具 用途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