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下菌斑灭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栾秀玲 胡艳秋 秦艳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研究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牙周龈下致病菌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5例牙周病病人随机提取龈下菌斑各1份,放人装有1mL预还原转送液的离心管,振荡,稀释。2h内送到微生物室,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平皿,在厌氧环境(含CO2、H1、N... 目的:研究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牙周龈下致病菌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5例牙周病病人随机提取龈下菌斑各1份,放人装有1mL预还原转送液的离心管,振荡,稀释。2h内送到微生物室,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平皿,在厌氧环境(含CO2、H1、N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10%、80%)培养。培养出黑色菌落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标准菌株相鉴别。将菌样随机分为4组,A甲苯胺蓝组,甲苯胺蓝浓度分别为0.1、0.5、1.0、2.5g/L。B组光剂量组,光剂量为53、106、159、212mW/cm2。C组光强度组,光强度为6、12、24、48J/cm2。D组空白组。观察比较各组的灭菌效果,并确定最佳治疗组合。结果:光动力疗法的灭菌效果最佳组合为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其灭菌效果平均23.45%。结论:本研究发现以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下菌斑有灭菌效果,最佳光敏剂浓度仍为1.0g/L,而龈下组所需光剂量和光强度均比前期研究的龈上组剂量大。不同病人的取菌条件不同,其灭菌效果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胺蓝 龈下菌斑 光动力疗法 二极管激光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大鼠口腔牙周致病菌灭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栾秀玲 秦艳利 胡艳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对大鼠口腔牙周致病菌的治疗效果。方法:20只大鼠均在上颌第一磨牙用牙周致病菌(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创建口腔大鼠牙周病模型。6周后,用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对大鼠进行治... 目的:观察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对大鼠口腔牙周致病菌的治疗效果。方法:20只大鼠均在上颌第一磨牙用牙周致病菌(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创建口腔大鼠牙周病模型。6周后,用甲苯胺蓝1.0g/L+光强度48J/cm2+光剂量212mW/cm2对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前后灭菌效果,临床症状(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疗效。结果:光动力治疗后,细菌明显减少,细菌总菌落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菌落数从(947±28.79)个和(591±21.17)个分别减少为(343±26.06)个和(181±25.48)个,P<0.01。光动力治疗后菌斑指数(PLI)从3减少为1,龈沟出血指数(SBI)从4减少为1。组织学检查未有牙槽骨损伤,炎细胞减少。结论:研究发现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能够有效治疗牙周病,与传统方法相比,光动力同样能有效杀灭牙周致病菌(主要为pg),减少炎症,且对正常组织没有损伤,是牙周病常规治疗的有效补充,可能用于牙周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牙周病模型 光动力疗法 龈下菌斑 甲苯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的研究
3
作者 栾秀玲 秦艳利 +1 位作者 毕良佳 张治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方法:将30颗牙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龋坏组(P1组);实验对照组,龋损去除组(P2组)。结果: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1组与N组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P2组与P1组荧光光谱明显不同,P2组与N组荧... 目的: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方法:将30颗牙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龋坏组(P1组);实验对照组,龋损去除组(P2组)。结果: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1组与N组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P2组与P1组荧光光谱明显不同,P2组与N组荧光光谱相似。结论:以本方法可以早期发现邻面的早期龋损,继发龋或隐匿性龋,另外在深龋去腐过程中,同时进行检测,还可以防止去腐过度和意外穿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发光二级管 荧光检测 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尼莫通即刻含服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邹积明 栾秀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6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尼莫通即刻含服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对照作疗效比较。方法选择72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尼莫通组(37例)与常规治疗组(35例)。前组即刻含服阿司匹林75mg、尼莫通30mg,...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尼莫通即刻含服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对照作疗效比较。方法选择72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尼莫通组(37例)与常规治疗组(35例)。前组即刻含服阿司匹林75mg、尼莫通30mg,每例病人随访3次,共随访90天。结果阿司匹林、尼莫通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体征积分减少的百分率评定,治疗10天显效率分别为18.92%与14.29%,总有效率分别为48.65%与4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30天显效率分别为32.43%与20.0%,总有效率分别为75.67%与51.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分别为32.23±1.03与33.61±2.1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天积分分别为30.16±1.72与31.72±2.1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天积分分别为17.57±2.12与25.32±2.7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90天积分分别为13.21±1:32与22.32±1.23,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生活能力评级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天评级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天评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90天评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即刻含服阿司匹林、尼莫通配合常规疗法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疗法,且无明显的副作用,故推荐即刻含服阿司匹林、尼莫通可作为治疗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尼莫通 缺血性脑卒中 含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