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扇中沉积微相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寇实
刘大听
+2 位作者
侯翠芬
王威
栾爱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取心井的岩性、电性、沉积韵律、沉积构造、粒度和化石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阿11断块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共划分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水道侧翼4种微相,其中辫状水道微相在该地区各砂体中最为发育。结合测井水淹层判断...
在取心井的岩性、电性、沉积韵律、沉积构造、粒度和化石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阿11断块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共划分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水道侧翼4种微相,其中辫状水道微相在该地区各砂体中最为发育。结合测井水淹层判断方法和油藏开发动态数据,总结不同微相的水淹层特征和开发特征,揭示不同沉积微相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指出有利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水道砂体最先水淹,水道前缘砂体次之水淹,扇中水道间及水道边部砂体不易水淹;沿辫状水道主流线方向注水受效好,单井日产量和累计产量高,剩余储量较少,而水道边部注水受效较差,累计产量低,含水相对低,水道前缘离注水井距离远、注水受效差。因此,辫状水道边部、水道前缘、水道间砂体为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中亚相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水淹层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扇中沉积微相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寇实
刘大听
侯翠芬
王威
栾爱芳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文摘
在取心井的岩性、电性、沉积韵律、沉积构造、粒度和化石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阿11断块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共划分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水道侧翼4种微相,其中辫状水道微相在该地区各砂体中最为发育。结合测井水淹层判断方法和油藏开发动态数据,总结不同微相的水淹层特征和开发特征,揭示不同沉积微相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指出有利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水道砂体最先水淹,水道前缘砂体次之水淹,扇中水道间及水道边部砂体不易水淹;沿辫状水道主流线方向注水受效好,单井日产量和累计产量高,剩余储量较少,而水道边部注水受效较差,累计产量低,含水相对低,水道前缘离注水井距离远、注水受效差。因此,辫状水道边部、水道前缘、水道间砂体为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
关键词
扇中亚相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水淹层
剩余油
Keywords
middle fan sub-facies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heterogeneity
watered-out reservoir
remained oil
分类号
TE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扇中沉积微相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寇实
刘大听
侯翠芬
王威
栾爱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