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与后发放阈值测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献增 刘波 +5 位作者 焦风 李亚静 祁文静 曾高 梁冶矢 栾文忠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对大脑皮层进行功能定位,并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ADs的阈值,探讨ADs阈值与致痫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致痫区位于额叶者3例,颞叶者2例,顶叶者1例,枕叶者1例;在额叶、顶枕叶和颞叶内,相邻电极之间功能变化的阈值之差分别为11、4.5和3 mA,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685);颞叶ADs的阈值显著低于额及顶枕叶(P=0.015);刺激致痫区时,ADs主要出现在致痫区周围2~3 cm的范围内,且节律性强,波幅高;而刺激非致痫区时,ADs出现的部位较为弥散,节律性差,波幅低;当致痫区位于或靠近皮层功能区时,选择性点状切除阈值较低的区域,不会造成明显的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较好。结论皮层电刺激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ADs阈值,并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有助于致痫区定位,提高手术疗效,减少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皮层电刺激 皮层功能定位 后发放 致痫区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