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黄鳝源胃瘤线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岑静 夏宁波 +6 位作者 罗旭 李开微 格桑西若 陈丽 盛晓枫 刘毅 刘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4-247,共4页
胃瘤线虫病是一种由寄生于鱼类、鸟类体内的线虫引起的疾病,对野生动物保护、养殖业均构成较大威胁。试验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用蠕虫学剖检方法检查了58839副黄鳝内脏胃瘤线虫的感染情况,并对其感染平均丰度、虫体长度、体长与存活... 胃瘤线虫病是一种由寄生于鱼类、鸟类体内的线虫引起的疾病,对野生动物保护、养殖业均构成较大威胁。试验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用蠕虫学剖检方法检查了58839副黄鳝内脏胃瘤线虫的感染情况,并对其感染平均丰度、虫体长度、体长与存活时间关系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测定了黄鳝血液pH。结果显示,胃瘤线虫的平均丰度为5.45%,其中春夏季平均丰度(7.85%)大于秋冬季平均丰度(4.08%),野生黄鳝平均丰度(4.08%)明显高于养殖黄鳝平均丰度(1.10%),表明胃瘤线虫平均丰度受季节及养殖方式的影响;测量300条胃瘤线虫平均长度为49.69ram(体长范围为26.80~70.50mm),春夏季及秋冬季虫体平均长度分别为47.10、54.86mm,表明胃瘤线虫秋冬季长度整体长于春夏季;虫体长度在〈30、30~39.9、40~49.9、50~59.9、〉60mm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5、3.6、4.4、5.4、9.0d,表明虫体存活时间与虫体长度呈一定的正相关;黄鳝血液pH无明显季节性变化。本试验结果可为湖南省胃瘤线虫病防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胃瘤线虫 平均丰度 体长 存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值及溶液对胃瘤线虫幼虫体外存活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宁波 岑静 +6 位作者 李开微 格桑西若 罗旭 陈丽 吴飞飞 刘毅 刘伟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6-81,共6页
为探究胃瘤线虫幼虫体外存活影响因素,观察了黄鳝源胃瘤线虫幼虫在不同温度、溶液、pH值条件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胃瘤线虫幼虫在–36℃、–20℃、–7℃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0.71)h、(5±1.15)h、(5±1.15)d;在4℃、16℃... 为探究胃瘤线虫幼虫体外存活影响因素,观察了黄鳝源胃瘤线虫幼虫在不同温度、溶液、pH值条件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胃瘤线虫幼虫在–36℃、–20℃、–7℃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0.71)h、(5±1.15)h、(5±1.15)d;在4℃、16℃~28℃、32℃及68℃的存活时间分别为(55±5.29)d、9 d以上、3 d及(5±2)s。胃瘤线虫幼虫在pH=7.4、pH=7、pH≥8.87或pH≤5.10溶液中,存活时间分别为(15±2)d、(8±1)d、(2±1)d。胃瘤线虫幼虫在2%葡萄糖溶液、任氏液、0.9%生理盐水、蒸馏水、高浓度(≥6.5%)NaCl溶液中存活时间分别为(14±2)d、(11.67±1.53)d、(10.33±3.21)d、(8±1)d、(4.33±0.58)h。本试验结果可为胃瘤线虫幼虫的实验室保存及肉品安全参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瘤线虫幼虫 温度 溶液 PH值 体外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药物对黄鳝源胃瘤线虫幼虫的体外杀灭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丽 夏宁波 +5 位作者 格桑西若 李开微 罗旭 岑静 刘伟 刘毅 《水产养殖》 CAS 2014年第7期8-11,共4页
为筛选杀灭胃瘤线虫幼虫的有效药物,应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氰戊菊酯药物进行黄鳝源胃瘤线虫幼虫体外杀灭试验。结果显示:浓度2.5×10-3 mg/L伊维菌素,1.5×10-3mg/L阿维菌素,0.42 mg/L氰戊菊酯的体外杀灭胃瘤线虫幼虫的最短... 为筛选杀灭胃瘤线虫幼虫的有效药物,应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氰戊菊酯药物进行黄鳝源胃瘤线虫幼虫体外杀灭试验。结果显示:浓度2.5×10-3 mg/L伊维菌素,1.5×10-3mg/L阿维菌素,0.42 mg/L氰戊菊酯的体外杀灭胃瘤线虫幼虫的最短时间分别为20 h,(156±16.97)h和(108±16.67)h。2.5×10-3 mg/L伊维菌素可体外杀灭黄鳝胃瘤线虫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胃瘤线虫 伊维菌素 阿维菌素 氰戊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