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草原蝗虫栖境评价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训兵 吴惠惠 +9 位作者 秦兴虎 曹广春 王广君 农向群 涂雄兵 格希格都仁 贺兵 额尔登巴图 乌亚汗 张泽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33,共9页
草原蝗虫发生与栖境存在紧密而复杂的关系,二者关系的研究是评估蝗灾发生风险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不同栖境内蝗虫种群密度与21个植被特征参数的相关关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栖境评价及风险评估,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低优参数植... 草原蝗虫发生与栖境存在紧密而复杂的关系,二者关系的研究是评估蝗灾发生风险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不同栖境内蝗虫种群密度与21个植被特征参数的相关关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栖境评价及风险评估,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低优参数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对蝗虫种群密度影响最大,最佳投影向量a为0.6725;高优参数禾本科生态优势度对亚洲小车蝗密度影响最大,最佳投影向量a为0.6547;样点植被投影特征值Zi与蝗虫种群密度线性相关关系极显著(y=48.861x-18.937,R=0.9509**),Zi越大,栖境内植被越适合蝗虫的发生,蝗灾发生的风险越高,根据Zi值可预测不同栖境草原蝗虫的发生。投影寻踪模型评价不同植被条件下蝗虫的发生风险,可以排除与数据结构和特征无关或关系很小变量的干扰,是一种更稳健实用的方法,对于蝗虫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蝗虫 草原植被 投影寻踪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三种蝗虫种群竞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惠惠 徐云虎 +6 位作者 曹广春 格希格都仁 刘朝阳 贺兵 额尔登巴图 王广君 张泽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优势蝗虫种内、种间竞争模式,以及栖境对蝗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设计田间罩笼及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优势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 为探讨典型草原优势蝗虫种内、种间竞争模式,以及栖境对蝗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设计田间罩笼及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优势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的种群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和毛足棒角蝗的种内竞争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加大,并随着栖境食物量的减少而加大;鼓翅皱膝蝗由于栖境不适,种内竞争与密度没有相关性;混合种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亚洲小车蝗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而栖境对毛足棒角蝗竞争能力的影响较大。表明栖境和种群密度影响蝗虫群落动态。栖境适合时,亚洲小车蝗种间竞争力大于其他两种蝗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毛足棒角蝗 鼓翅皱膝蝗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栖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虫害连年发生草原生态持续恶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格希格都仁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4期250-250,共1页
在内蒙古地区,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北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为因素对草原生态的破坏,草原鼠虫害频繁发生,其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影响... 在内蒙古地区,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北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为因素对草原生态的破坏,草原鼠虫害频繁发生,其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虫害 草原生态环境 危害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萤叶甲海藻糖酶基因GdTre1的克隆、分子特性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龙 谭瑶 +3 位作者 周晓榕 庞保平 格希格都仁 孙志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1-281,共11页
【目的】海藻糖酶(trehalase,Tre)作为昆虫体内海藻糖代谢的关键性酶,在昆虫能量调节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海藻糖酶基因,并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探究海藻糖酶在沙葱萤叶甲... 【目的】海藻糖酶(trehalase,Tre)作为昆虫体内海藻糖代谢的关键性酶,在昆虫能量调节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海藻糖酶基因,并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探究海藻糖酶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和成虫夏滞育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沙葱萤叶甲转录组数据,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Tre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检测其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卵、1-3龄幼虫、预蛹、蛹、成虫(羽化后3,7,10,15,25,40,60,80和100 d)]、成虫不同组织(头、胸和腹)以及3日龄成虫在不同温度(15,20,25,30,35和40℃)胁迫下的表达水平;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不同日龄成虫体内海藻糖酶活性。【结果】克隆获得了沙葱萤叶甲可溶性海藻糖酶基因,并命名为Gd Tre1(Gen Bank登录号:KY697913),该基因全长1 933 bp,开放阅读框1 704bp,编码567个氨基酸;蛋白预测分子量为66.56 k D,等电点为6.62;编码蛋白具有海藻糖酶超基因家族典型的功能结构域,包含1条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d Tre1与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Tre1b的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70.25%。RT-q PCR检测结果表明,Gd Tre1在沙葱萤叶甲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期和成虫滞育期间高表达,而在幼虫、预蛹、蛹及成虫滞育前低表达;在成虫不同组织中,通常在腹部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胸部,最低为头部;Gd Tre1表达量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30℃达最高值,而后随温度升高略有下降。沙葱萤叶甲不同日龄成虫体内Gd Tre1表达量及Tr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且Gd Tre1表达量与Tre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海藻糖酶与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和成虫夏滞育有密切的关系。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该虫的夏滞育分子机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萤叶甲 海藻糖酶 基因克隆 夏滞育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