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及抗冲性差异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素 熊东红 +4 位作者 校亮 吴汉 杨丹 张宝军 郑旭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选取3类典型冲沟(活跃、较活跃和稳定)的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探明冲沟不同空间部位土壤机械组成特性及其抗冲性差异,结果表明:1活跃、较活跃冲沟土壤质地均为砂质壤土,稳定冲沟各部位土壤质地各不相同;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总体为活... 选取3类典型冲沟(活跃、较活跃和稳定)的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探明冲沟不同空间部位土壤机械组成特性及其抗冲性差异,结果表明:1活跃、较活跃冲沟土壤质地均为砂质壤土,稳定冲沟各部位土壤质地各不相同;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总体为活跃冲沟<较活跃冲沟<稳定冲沟;细砂粒含量为较活跃冲沟>活跃冲沟>稳定冲沟;粗砂粒含量则是活跃冲沟>较活跃冲沟>稳定冲沟。23类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均是沟床最高,而3类冲沟同一部位抗冲性大小比较中,沟头和沟床土壤抗冲性为稳定冲沟>较活跃冲沟>活跃冲沟,集水区以活跃冲沟土壤抗冲性最小,较活跃与稳定冲沟的土壤抗冲性相当。3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砂粒含量是影响3类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指标,黏粒含量影响稳定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粉粒含量与较活跃冲沟沟头、稳定冲沟集水区和沟床的土壤抗冲性有关。研究结果从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抗侵蚀性的关系角度为冲沟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 土壤抗冲性 土壤机械组成 干热河谷 不同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水高度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沟头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宝军 熊东红 +4 位作者 杨丹 张素 校亮 苏正安 董一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9,共12页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强烈,以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为主,陡立沟壁跌坎是活跃沟头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采用野外原位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25和50 cm两种不同跌水高度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跌水高度下,(1)径流跌水冲刷力差异显著...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强烈,以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为主,陡立沟壁跌坎是活跃沟头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采用野外原位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25和50 cm两种不同跌水高度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跌水高度下,(1)径流跌水冲刷力差异显著。跌水势能转化量平均值分别为4.89和9.78 J s-1,跌水剪切力平均值分别为25.9和53.5 Pa,均呈现倍数关系。(2)跌穴发育形态特征及下游侵蚀量差异大。2个小区跌水最大下切深度分别为7.38和7.50 cm,平均下切深度分别为3.87和5.16 cm;沟头沟壁及下游沟床部位侵蚀量累积贡献平均为41%和54%。(3)径流含沙量差异显著(p<0.1)。整个试验中2个小区径流平均含沙量分别为7.51和18.76 g L^(-1),且径流经过沟壁跌坎后,含沙量分别平均增大6.25和25.49 g L^(-1)。初步认为沟壁跌坎高度差异影响径流冲刷力及其侵蚀产沙特征,但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跌坎高度下的相关研究,为干热河谷区冲沟沟头溯源侵蚀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冲刷力 侵蚀产沙特征 跌水高度 冲沟沟头 元谋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和氮素供给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茜 校亮 +3 位作者 唐翔宇 徐青 衣华鹏 田海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6-222,共7页
以蒸馏水、珍珠岩、盐碱土为基质,探究了水培、岩培、土培条件下盐碱胁迫和盐氮互作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阶段:发芽率随胁迫作用增强呈线性下降规律。含盐量从0.00%增至3.60%,发芽率自89%线性下降至0%,这... 以蒸馏水、珍珠岩、盐碱土为基质,探究了水培、岩培、土培条件下盐碱胁迫和盐氮互作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阶段:发芽率随胁迫作用增强呈线性下降规律。含盐量从0.00%增至3.60%,发芽率自89%线性下降至0%,这一规律与所选基质无关。此外,以1.20%含盐量为界,此盐分含量以下,较水培、岩培,土培下各含盐量对应种子平均发芽率降低8.00%;高于此盐分含量,各含盐量对应种子发芽率趋同。说明当含盐量低于1.20%时,基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大于盐分;盐分含量在1.20%基础上继续升高,基质对种子发芽影响甚微,盐分成为主导因素。成苗阶段:成苗率随胁迫作用增强呈先增后减的规律。盐分含量低于1.00%,成苗率随含盐量增加陡增,最高可达70%;盐分含量在1.00%基础上继续升高,成苗率缓慢下降,直至0%。说明一定盐分含量是幼芽保持较高成苗率的必要条件,含盐量升高或降低,盐地碱蓬都可能会被其他物种取代,群落将演替为以地带性植物为主的群落。生长阶段:盐分含量适宜时,氮素输入可有效促进盐地碱蓬生长,盐分过高,促进作用甚微。因此,以盐地碱蓬作为先锋物种改善和修复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时,需考虑盐分和养分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盐碱胁迫 盐氮互作 发芽 成苗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坡积区土体性质与裂缝形态发育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校亮 熊东红 +5 位作者 张宝军 张素 杨丹 吴汉 徐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6,共6页
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坡脚堆积区(PJ)、坡底沉积区(PD)和平地漫流区(PM)土体性质和裂缝形态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土体性质对裂缝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劣地坡积区... 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坡脚堆积区(PJ)、坡底沉积区(PD)和平地漫流区(PM)土体性质和裂缝形态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土体性质对裂缝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劣地坡积区不同部位土体性质差异显著,其中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均表现为PD>PJ>PM,毛管孔隙度为PM>PD>PJ,有机质为PM>PJ>PD;不同部位土体性质极值比:黏粒质量分数最大(1.94),有机质(0.65)次之,再次是毛管孔隙度(0.27),土壤体积质量(0.09)最小;PJ、PD土体性质变化主要受物源特性和沉积方式的影响,而PM土体性质主要与植被分布以及漫流有关。(2)干热河谷侵蚀劣地不同部位土体裂缝形态特征差异也十分显著,其中裂缝长度密度(Lc)及连通性指数(K)均表现为PD<PJ≤PM,面积率(Rc)、面积周长比(APc)及加权平均分形维数(AWMFRAC)则整体上表现为PD≥PJ>PM(Ⅲ号坡积区的Rc除外);表明裂缝发育强度(Rc)及复杂程度(APc、AWMFRAC)PD最高,其次为PJ,再次是PM。(3)相关分析表明,长度密度与土壤体积质量(p=-0.782)、黏粒质量分数(p=-0.626)均呈显著负相关,连通性指数与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618),这表明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对裂缝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积区 土体性质 裂缝形态发育 冲沟侵蚀劣地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流式双扣漏斗加速排盐并抑制返盐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校亮 徐青 +2 位作者 衣华鹏 董志成 熊东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88,共6页
为有效解决盐碱地植物根系因返盐受到胁迫以及重度退化盐碱地修复难题,利用盐碱土地"盐随水动"典型特点,从淋盐和抑盐角度开展盐碱化土壤的微域改良研究,设计了可快速淋盐的引流式双扣漏斗型防盐害保水的植物栽培系统。对不... 为有效解决盐碱地植物根系因返盐受到胁迫以及重度退化盐碱地修复难题,利用盐碱土地"盐随水动"典型特点,从淋盐和抑盐角度开展盐碱化土壤的微域改良研究,设计了可快速淋盐的引流式双扣漏斗型防盐害保水的植物栽培系统。对不同处理措施(单形漏斗试验、双扣漏斗试验、引流式双扣漏斗试验、引流式双扣漏斗加壤内隔层试验)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引流式双扣漏斗加壤内隔层(处理4)降盐效果最为显著。0~20 cm土层处理4较对照组土壤含盐量自3.64%下降至0.66%,降低达5.53倍。(2)采用处理4,棉花发芽、成苗率显著提升,发芽率由对照组40.0%提升至86.0%;成苗率较对照组0%提升至82.0%。(3)不同处理措施下土壤含盐量及棉花种子发芽、成苗率对比发现,采用引流式双扣漏斗加壤内隔层可快速降低引流式双扣漏斗境内土壤盐分,显著提高棉花成苗率。研究表明,该系统可高效淋洗引流式双扣漏斗区土壤盐分,降低区内水分蒸发,阻隔区外水盐上行,防止区内土壤盐化,创造出保护根系、适宜植物生长的"小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式双扣漏斗 壤内隔层 盐分 发芽率 成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煤改变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溶液组分的过程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洁 校亮 +2 位作者 毕冬雪 韦婧 袁国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7-1376,共10页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风化煤(0%、1%、3%、5%)添加到不同含盐量(1.0 mg·g^(-1)、7.5 mg·g^(-1)、35.3 mg·g^(-1))的滨海盐渍化土壤后,可降低土壤浸提液的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风化煤(0%、1%、3%、5%)添加到不同含盐量(1.0 mg·g^(-1)、7.5 mg·g^(-1)、35.3 mg·g^(-1))的滨海盐渍化土壤后,可降低土壤浸提液的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AR)及Cl^-/SO_4^(2-)比,有助于减轻盐渍危害。7.5 mg·g^(-1)含盐量土壤在5%添加下SAR由7.81降为6.61,Cl^-/SO_4^(2-)由10.20降为8.25。风化煤中丰富的羧基等表面官能团及Ca^(2+),可通过三个作用过程改变盐渍化土壤溶液的离子组成,涉及:(1)风化煤固相Ca^(2+)与溶液Na^+离子的交换,从而降低土壤溶液中Na^+的浓度和危害;(2)溶液中Ca^(2+)与土壤交换性Na^+的置换,有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Na^+的淋洗;(3)溶液中的Na^+与风化煤中的溶解性有机质形成络合物,使Na^+的活度和植物有效性降低,间接起到减害作用。此外,钠吸附比和氯硫比可用于在实验室初步判断风化煤等物料用于盐渍土改良的潜力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改良 风化煤 钠吸附比 氯硫比 减钠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