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栗文浩 吴少鹏 +3 位作者 蔡晓兰 姚耀春 周蕾 程远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49,共11页
铜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耐磨和力学等性能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陶瓷颗粒、碳纳米相等因其结构特性和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优异性,已成为铜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增强相之一。概述了不同增强相(Al_(2)O_(3)、CNTs、MAX)增强铜... 铜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耐磨和力学等性能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陶瓷颗粒、碳纳米相等因其结构特性和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优异性,已成为铜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增强相之一。概述了不同增强相(Al_(2)O_(3)、CNTs、MA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综合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增强相在铜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增强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对铜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及强化机制,旨在阐明通过增强相的结构设计实现综合性能良好的铜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力学性能 碳纳米管 铜基复合材料 MAX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多孔Si-Ag颗粒掺杂石墨负极材料及其电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斌 蔡晓兰 +5 位作者 姚耀春 周蕾 王磊 吴少鹏 朱晓蒙 栗文浩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共6页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充放电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成本低廉的人造石墨,并掺杂微纳米多孔Si-Ag颗粒来改善石墨的导电性及提高充放电效率,利用化学刻蚀法制备了微纳米多孔Si-Ag粉体,并将70%人造石墨与30%的多孔Si-Ag粉体球磨形成夹...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充放电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成本低廉的人造石墨,并掺杂微纳米多孔Si-Ag颗粒来改善石墨的导电性及提高充放电效率,利用化学刻蚀法制备了微纳米多孔Si-Ag粉体,并将70%人造石墨与30%的多孔Si-Ag粉体球磨形成夹层式复合结构。采用SEM、TEM、XRD及电池测试系统对多孔Si-Ag粉体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硅颗粒经高能球磨后粒径可达720 nm左右;在80℃刻蚀条件下,得到的微纳米多孔Si-Ag负极材料充放电比容量为2163.28 mAh/g;掺杂多孔Si-Ag颗粒后的石墨负极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227.966 mAh/g,比纯石墨负极材料提高了341.1%;在0.2 C(1 C=1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5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刻蚀法 多孔硅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粉预球磨和烧结工艺对Cu/6061Al界面结构的调控
3
作者 吴少鹏 蔡晓兰 +3 位作者 周蕾 栗文浩 刘旭升 王延坤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8-153,共6页
本工作采用高能球磨和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Cu/6061Al扩散对,研究了Cu粉机械球磨对真空热压烧结过程中Cu/6061Al界面处中间相生长的影响。通过XRD、FESEM和电子探针对界面结构以及生成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u/6061Al界面处出现了三种... 本工作采用高能球磨和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Cu/6061Al扩散对,研究了Cu粉机械球磨对真空热压烧结过程中Cu/6061Al界面处中间相生长的影响。通过XRD、FESEM和电子探针对界面结构以及生成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u/6061Al界面处出现了三种层状中间相,从Cu侧到6061Al侧依次为Cu_(9)Al_(4)、CuAl和CuAl_(2)相。此外,对比未球磨的样品,经过球磨的样品在Cu基体和Cu_(9)Al_(4)层中出现了大量的孔洞且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同时,Cu/Cu_(9)Al_(4)界面也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变得模糊。对每种层状金属间化合物而言,机械球磨对金属间化合物层生长的促进作用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Cu_(9)Al_(4)、CuAl、CuAl_(2),从Cu侧到6061Al侧呈递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机械球磨 Cu/6061Al界面 层状结构 真空热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