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皂角刺中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的分离及抗菌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万华 李琴 +2 位作者 栗巧云 王小刚 范代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7-942,共6页
目的考察中药材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用溶剂萃取、反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并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其化学结构;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 目的考察中药材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用溶剂萃取、反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并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其化学结构;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白桦脂酸(1),alphitolic acid(2),3β-O-trans-p-coumaroyl alphitolic acid(3),3β-O-trans-p-caffeoyl alphitolic acid(4)和zizyberanalic acid(5)。5个化合物对试验菌表现出强弱不等的抑制活性。结论中药材皂角刺中一系列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强弱不等的抗菌活性,应该和皂角刺的"搜风、拔毒"功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白桦脂酸型三萜 NMR MS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万华 栗巧云 +1 位作者 王小刚 范代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7-829,共3页
目的优化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和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乙醇体积分... 目的优化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和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以50%(体积分数)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1∶10料液比(g/mL),85℃回流提取(提取溶剂刚沸腾),每次提取时间2 h,共提取3次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白桦脂酸型三萜类化合物 分光光度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