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PHS模式降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口腔、肛周感染率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柴燕燕 孙勇 +3 位作者 曹建琼 郑海青 李红梅 姚嘉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7期2376-2378,共3页
[目的]运用以医护人员为主导、志愿者为辅助的PHS模式,降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口腔、肛周感染率。[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已确诊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98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 [目的]运用以医护人员为主导、志愿者为辅助的PHS模式,降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口腔、肛周感染率。[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已确诊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98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HS模式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口腔感染、肛周感染发生率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治疗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口腔感染发生率、肛周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皆优于对照组(P<0.05);口腔感染的主要部位皆在颊部与牙龈处,感染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与病毒。[结论]运用PHS模式进行口腔及肛周感染的预防护理,可降低血液恶性肿瘤病人口腔、肛周感染率,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S模式 血液恶性肿瘤 口腔感染 肛周感染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
2
作者 柴燕燕 赵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1A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家庭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洁 钟小红 +4 位作者 李红梅 柴燕燕 姚晶晶 陈敏 高云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血液科79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并存疾病、是否吸烟、置管方式、置管位置、置入静脉、深静脉置管史、置...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血液科79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并存疾病、是否吸烟、置管方式、置管位置、置入静脉、深静脉置管史、置管护士职称、穿刺次数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79例患者共发生12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2%。其中1级、2级静脉炎共占91.7%。9例发生在置管后7d,占75.0%。置管位置是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肘上置管为其保护因素(OR=0.254)。结论置管后7d为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高发期,应加强观察。PICC置管时,应尽量选择肘部以上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金玉芳 柴燕燕 赵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9期37-39,共3页
目的总结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血液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6例住院患者,依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注重静脉置管护理、发热护理,密切观察... 目的总结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血液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6例住院患者,依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注重静脉置管护理、发热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饮食及营养宣教等。结果56例住院患者中,41例治疗后感染控制好转出院,11例治疗无效死亡,自动放弃治疗4例。住院8~143(39.1±16.3)d。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血液病患者因病情特殊易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根据其疾病特点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疾病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钟慧群 张立力 +4 位作者 赵洁 柴燕燕 姚晶晶 许汇娟 罗晨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2018年1-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超过3d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留置针...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2018年1-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超过3d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留置针386例次,其中手背留置针190例次,前臂留置针196例次。手背及前臂的留置时间分别为(5.22±2.45)d及(5.65±2.94)d,导管堵塞发生率分别为25.8%及29.6%,液体渗漏发生率分别为5.8%及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6.8%及29.6%,且6例次(3.2%)手背留置针发生意外脱落,前臂则无一例意外脱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根据临床指征拔管时,前臂与手背留置针相比留置时间无差异,但静脉炎及导管脱落发生率低,护士应结合患者血管情况、病情等尽量选择前臂为患者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留置部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肠外营养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8
6
作者 钟慧群 柴燕燕 +2 位作者 周春兰 姚晶晶 赵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86,93,共4页
目的评价并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肠外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干预提供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JBI循证护理数据库、英国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指南、证据... 目的评价并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肠外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干预提供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JBI循证护理数据库、英国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按文献质量评价原则和标准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证据总结1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纳入最佳证据14条,包括肠外营养评估、预防外渗及导管并发症、预防代谢异常及标签管理4个方面。结论总结的最佳证据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肠外营养管理;临床应用过程中宜根据当时情形针对性地选择证据,以保障适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外营养 评估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营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