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绒山羊舍饲有突破山羊不当“替罪羊”
1
作者 柴海亮 《四川畜牧兽医》 2003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产绒量 产肉量 绒山羊 舍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畜牧业生产重心由牧区转向农区
2
作者 柴海亮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内蒙古 畜牧业生产 牧区 农区畜牧业 自治区 农牧业 发展 牲畜 转向 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聘民企老板任“名誉村主任”参与扶贫
3
作者 柴海亮 《山西农业(村委主任)》 2007年第3期26-26,共1页
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家正在拥有一个新的头衔一“名誉村主任”。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期望通过这些编外“村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攻克农村贫困问题贡献力量。
关键词 主任 扶贫 老板 选聘 市场经济 地方政府 贫困问题 企业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革蜱的鉴定、人工饲养及生活史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懿敏 周文凯 +11 位作者 杨波 韩文雄 贺泓凯 王扬 孙晶 张媛 赵维宏 张占胜 柴海亮 王利峰 刘永宏 赵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5-843,共9页
为了解内蒙古草原革蜱的发育生活史,同时为草原革蜱及其蜱传病的研究提供可控、充足的试验材料。对采自内蒙古地区的蜱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小鼠为唯一供血动物,在实验室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观察记录该蜱的生活史周期... 为了解内蒙古草原革蜱的发育生活史,同时为草原革蜱及其蜱传病的研究提供可控、充足的试验材料。对采自内蒙古地区的蜱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小鼠为唯一供血动物,在实验室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观察记录该蜱的生活史周期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草原革蜱;饱血雌蜱产卵期为13~18 d,日均产卵量约219枚,总产卵量达2680~4050枚;蜱卵经25~29 d孵化为幼蜱,孵化率达到93.33%;幼蜱吸血期为4~6 d,蜕化期为4~15 d,蜕化率达到80.89%;若蜱吸血期为4~8 d,蜕化期为12~21 d,蜕化率达到68.10%。说明成功建立内蒙古草原革蜱实验室人工饲养方法,明确从饱血雌蜱产卵至下一代成蜱平均需90.6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革蜱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人工饲养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已形成完整的草原科技教育体系
5
作者 李来房 勿日汗 柴海亮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教育体系 草原 中国 科技 呼和浩特 课程教学 内蒙古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