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盾形木耳主要营养和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柴新义 吴来娣 +1 位作者 于士军 张微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67,371,共4页
目的:对野生盾形木耳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该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中的方法对野生盾形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野生盾形木耳A... 目的:对野生盾形木耳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该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中的方法对野生盾形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野生盾形木耳Auricularia peltata子实体中的各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水分(126.2±0.03)mg/g,灰分(381.2±0.21)mg/g,粗脂肪(2.5±0.09)mg/g,膳食纤维含量(331.8±0.74)mg/g,其中水可溶性纤维含量为(88.6±0.16)mg/g,水不可溶性纤维含量为(243.2±0.58)mg/g;蛋白质含量(145.8±0.72)mg/g,20种氨基酸含量为33.22 mg/g,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1.27 mg/g,占总氨基酸的33.93%。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分别为V_C(35.2±0.12)mg/g,甘露醇(2.4±0.01)mg/g,多糖(12.7±0.03)mg/g。结论:野生盾形木耳A.peltata子实体是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形木耳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型真菌抑菌菌株的筛选及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柴新义 叶承红 +1 位作者 张微微 马玉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0-174,共5页
研究了9种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并优化了高抑菌活性菌株的发酵培养条件,旨在筛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野生大型真菌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和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 研究了9种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并优化了高抑菌活性菌株的发酵培养条件,旨在筛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野生大型真菌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和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大型真菌的抑菌活性,以摇瓶发酵法对高抑菌活性菌株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验证。结果表明:绒柄小皮伞Marasmius confluens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56%和52%。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酵母膏5 g/L,KH_2PO_4 3.0 g/L,MgSO_4·7H_2O 2.0 g/L,维生素B_1 10.0 mg/L,pH 7.0。在优化的条件下,绒柄小皮伞M.confluens发酵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85%和88%,比优化前的抑菌率分别提高了0.52倍和0.69倍。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发酵产物中存在丰富的抑菌物质,优化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型真菌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发酵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大型真菌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柴新义 于士军 +1 位作者 张微微 杜泽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对10种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进行具有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并对高效抗氧化活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为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以发酵粗提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大型真菌液体发酵的培养条件... 对10种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进行具有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并对高效抗氧化活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为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以发酵粗提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大型真菌液体发酵的培养条件,并验证。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种真菌中,有4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占40%,其中以木耳Auricuiaria auricular CZSWXY0012的抗氧化活性为最高。最优的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5g/L,酵母膏2g/L,MgSO40.2g/L,CuSO4 6 mg/L,K2HPO4 3.2g/L,pH 6.0,温度27℃,装液量100mL/250mL,发酵培养8d。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多糖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柴新义 陆媛媛 于士军 《食用菌》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为了解野生和人工栽培云芝多糖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苯酚-硫酸法对云芝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以云芝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为考察指标,测定了野生和人工栽培云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为了解野生和人工栽培云芝多糖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苯酚-硫酸法对云芝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以云芝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为考察指标,测定了野生和人工栽培云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供试人工栽培云芝的多糖含量高于野生云芝的多糖含量,且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野生云芝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均要高于人工栽培云芝的清除率,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多糖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蝉花菌质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于士军 柴新义 樊美珍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58,共4页
蝉花是寄生在蝉幼虫上的一种虫草菌,蝉花菌质是指由蝉花的营养菌丝和经发酵的培养基质组成的营养物质。通过对蝉花菌质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蝉花菌质蛋白含量为16.17%、总糖含量为38.87%、脂肪酸含量为1.43%,其中... 蝉花是寄生在蝉幼虫上的一种虫草菌,蝉花菌质是指由蝉花的营养菌丝和经发酵的培养基质组成的营养物质。通过对蝉花菌质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蝉花菌质蛋白含量为16.17%、总糖含量为38.87%、脂肪酸含量为1.4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1.18%。通过对蝉花菌质氨基酸的分析,在FAO/WHO的评分模式中,其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蝉花菌质VE和VC的含量分别达1 833mg/kg和239mg/kg。此外,蝉花菌质中还有腺苷、甘露醇等虫草类真菌的活性成分。该研究结果为蝉花菌质的进一步开放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 菌质 营养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体外产气法对不同处理秸秆-薯渣混合料营养价值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微微 何晓伟 +2 位作者 柴新义 张永根 向玉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2,35,共6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定不同处理水稻秸秆-马铃薯淀粉渣混合料(PSF:秸秆-薯渣混合料、SSF:秸秆-薯渣固态发酵产物、SFS:秸秆-薯渣青贮)的营养价值。混合料通过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累积产气量,以及24 h体外发酵参数和养...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定不同处理水稻秸秆-马铃薯淀粉渣混合料(PSF:秸秆-薯渣混合料、SSF:秸秆-薯渣固态发酵产物、SFS:秸秆-薯渣青贮)的营养价值。混合料通过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累积产气量,以及24 h体外发酵参数和养分降解率,并分析其发酵动力学参数与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FS除72 h,其余时间点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PSF和SSF(P<0.05),SFS和SSF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PSF(P<0.05),分别提高67.2%和71.6%,但PSF产气速度、产气延滞期显著高于SSF和SFS(P<0.05)。相比PSF,SSF和SFS显著提高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和体外粗蛋白质降解率(IVCPD)(P<0.05),分别提高34.5%和5.1%、41.8%和5.9%、57.8%和50.0%。饲料最大产气量与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产气速度与AD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产气延滞期与ADF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饲料发酵参数与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无相关性(P>0.05)。结合产气量与体外降解数据可知,SSF和SFS饲用价值较高,为秸秆-薯渣混合料作为饲料原料合理配制反刍动物日粮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产气 营养价值 水稻秸秆 马铃薯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发酵法提取石耳粗多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双杰 向玉勇 +2 位作者 罗侠 柴新义 张维柱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研究酵母法发酵纯化石耳多糖的工艺,探明酵母对石耳酶解液中多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及pH值的影响,以及浸提液不同pH对石耳多糖含量的影响,设立酵母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温度及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并对单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为了研究酵母法发酵纯化石耳多糖的工艺,探明酵母对石耳酶解液中多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及pH值的影响,以及浸提液不同pH对石耳多糖含量的影响,设立酵母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温度及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并对单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发酵液pH为5,酵母添加量为0.75mg/mL,蔗糖的补加量为90mg/mL,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16h。该发酵工艺条件简单,可靠,适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发酵 石耳 多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向玉勇 汤国平 +2 位作者 柴新义 朱双杰 张维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121-17124,共4页
以4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和2种真菌(根霉菌、黄曲霉)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细菌均有一定... 以4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和2种真菌(根霉菌、黄曲霉)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大小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且抑菌活性随着粪便乙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0.500 g/ml浓度下,粪便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显著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而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浓度下粪便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细菌的抑菌活性差异均不显著。粪便乙醇提取物对根霉菌和黄曲霉2种真菌无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尺蠖 粪便乙醇提取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檀内生和附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
9
作者 柴新义 刘雨 +3 位作者 于士军 孙星 罗侠 向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3,共9页
【目的】了解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特征,并探讨群落间的关系及多样性形成的可能原因。【方法】在不同季节分别采集野生青檀当季生长的健康枝条,采用组织分离和振荡清洗涂布平板法分离内生... 【目的】了解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特征,并探讨群落间的关系及多样性形成的可能原因。【方法】在不同季节分别采集野生青檀当季生长的健康枝条,采用组织分离和振荡清洗涂布平板法分离内生和附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培养、鉴定以及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青檀的内生和附生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构成,分别占94.78%和87.62%。内生真菌主要包括拟茎点霉属(Phomopsis)、交链孢属(Alternar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三者合计占比为76.10%;拟茎点霉属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在每个季节均出现;拟茎点霉属为第1优势菌属,春、夏、秋、冬季占比分别为89.65%、43.51%、35.51%和75.35%。附生真菌则主要由青霉属(Penicillium)、茎点霉属(Phoma)和拟茎点霉属构成,三者合计占比为55.05%;每个季节均出现交链孢属、拟茎点霉属和刺盘孢属。春季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低于附生真菌,而在夏、秋季则相反;冬季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但丰富度较高。2个群落组成的相似度较高(Cs=0.7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檀的内生与附生真菌群落丰富且相似度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季节更替导致青檀内外生态因子变化,从而驱动内生和附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 内生真菌 附生真菌 群落多样性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虫草真菌菌丝游离氨基酸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士军 刘肖肖 +3 位作者 张胜利 张汆 柴新义 胡丰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2715-2721,共7页
目的研究虫草真菌菌丝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主成分和依据氨基酸的聚类。方法以7种虫草真菌菌丝为原料,以菌丝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对象,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不同虫草真菌菌丝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规律。结果结果表明,聚... 目的研究虫草真菌菌丝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主成分和依据氨基酸的聚类。方法以7种虫草真菌菌丝为原料,以菌丝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对象,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不同虫草真菌菌丝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规律。结果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将7个样品分为3类;其中蛹拟青霉、蝉棒束孢菌丝聚为一类,古尼拟青霉、粉被玛利亚霉、中国被毛孢、细脚拟青霉菌丝聚为一类,戴氏绿僵菌菌丝单独一类。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可以代表7个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93.901%的信息,第一主成分以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以丝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的影响为主;第三主成分以脯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的影响为主。结论聚类分析将7个样品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3个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 游离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优化及其多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柴新义 倪瓒鹏 +2 位作者 于士军 张微微 殷培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03-1911,共9页
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及菌丝体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新型富硒抗氧化物质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以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量为测定指标,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进行优化,以DPPH... 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及菌丝体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新型富硒抗氧化物质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以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量为测定指标,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进行优化,以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率为测定指标,采用DPPH还原法对黑木耳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富硒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酵母膏2.5 g·L^(-1),硒浓度7.5μg·m L^(-1),p H 6.5,温度28℃,转速140 r·min^(-1),培养时间5 d。该条件下黑木耳液体发酵的菌丝体富硒量可达853.16μg·g^(-1),较优化前提高了66%。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6.1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较好地提升了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富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液体发酵 富硒量 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桐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柴新义 张止珊 +2 位作者 向玉勇 张微微 殷培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为了解海桐内生真菌资源组成及其生态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形态分类的方法对海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海桐内生真菌菌群由子囊菌(78.55%)、接合菌(1.21%)及无孢菌群(20.21%)构成,分属于5纲,12目,17科,2... 【目的】为了解海桐内生真菌资源组成及其生态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形态分类的方法对海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海桐内生真菌菌群由子囊菌(78.55%)、接合菌(1.21%)及无孢菌群(20.21%)构成,分属于5纲,12目,17科,23属。在纲的水平上,以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38.04%;在目的水平上,以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29.95%;在科的水平上,以格孢菌科(Pleosporaceae)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16.19%;在属的水平上,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16.19%。内生真菌在果实中分布的菌群和菌株为最高,分别占58.33%和42.51%;在根中分布的菌群和菌株为最少。叶片和果实之间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的相似度最高(Cs=0.571),以根与果实之间的相似度为最低(Cs=0.381)。除根和叶片、根和果实之间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之外(P<0.05),在根与枝条、枝条和叶片、枝条和果实、叶片和果实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海桐内生真菌资源组成丰富,且内生真菌在海桐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 内生真菌 相对多度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青檀根部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柴新义 于士军 +2 位作者 罗侠 孙星 向玉勇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0-539,共10页
为探究野生青檀根部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揭示青檀根际土壤真菌和根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安徽琅琊山野生青檀的根际土壤和根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真菌和根内生真菌的18 S... 为探究野生青檀根部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揭示青檀根际土壤真菌和根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安徽琅琊山野生青檀的根际土壤和根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真菌和根内生真菌的18 S rRNA基因ITS1-ITS2区进行测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檀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由13门43纲109目258科521属组成,青檀根内生真菌由12门39纲96目217科409属组成。青檀根际土壤真菌和根内生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组成,分别占71.80%、12.99%和65.16%、21.66%;粪壳菌纲为两者的最大优势菌纲,分别占26.11%和49.20%;根际土壤真菌和根内生真菌以柔膜菌目和未分类的粪壳菌纲为第一优势菌目,分别占15.74%和31.00%;属水平上,根际土壤真菌和根内生真菌以Mycoarthris和未分类的粪壳菌纲为第一优势菌属,分别占14.64%和31.00%,两个真菌群落菌属组成的相似性程度较高(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68)。青檀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为4.42,Simpson指数为0.11)高于根内生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为3.11,Simpson指数为0.17)。Chao1和ACE指数表明两个群落之间的丰度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青檀根际土壤和根内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r=0.85,P<0.05),且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各样品之间差异。野生青檀根际土壤真菌和根内生真菌组成丰富,两个群落之间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 根际土壤真菌 根内生真菌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组成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主要营养成分的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新义 桑振 +4 位作者 于士军 张微微 孙星 罗侠 殷培峰 《食用菌》 2019年第2期71-72,80,共3页
为科学有效的利用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资源,采用国家最新标准对两者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子实体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等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 为科学有效的利用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资源,采用国家最新标准对两者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子实体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等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在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菌 野生 人工栽培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士军 何玲艳 +4 位作者 程铭 徐鑫 徐馨怡 柴新义 王维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5-2253,共9页
以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蝉花孢梗束的富硒培养,探究硒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并对富硒蝉花孢梗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蝉花孢梗束中硒的含量随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100 mg... 以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蝉花孢梗束的富硒培养,探究硒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并对富硒蝉花孢梗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蝉花孢梗束中硒的含量随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100 mg·kg^(-1)时培养的蝉花孢梗束中硒含量达到142.22 mg·kg^(-1)。富硒培养的蝉花孢梗束中蛋白质、脂肪、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在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75 mg·kg^(-1)时富硒蝉花孢梗束的蛋白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为52.60,高于对照组。聚类分析表明,总体上富硒培养时亚硒酸钠浓度越高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影响越大。综合分析得出,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75 mg·kg^(-1)时既能提高蝉花孢梗束中蛋白质、脂肪、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又能提高蝉花孢梗束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 孢梗束 营养价值 功能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蝉花孢梗束麦角甾醇超声波协同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艳红 于士军 +3 位作者 陈磊 于爱文 柴新义 王维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23,共7页
研究超声波协同微波辅助提取蝉花孢梗束中麦角甾醇的工艺。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对麦角甾醇提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选用提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蝉花孢梗束中麦角甾醇最... 研究超声波协同微波辅助提取蝉花孢梗束中麦角甾醇的工艺。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对麦角甾醇提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选用提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蝉花孢梗束中麦角甾醇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15min,超声波功率120W,液料比80∶1(mL/g),提取溶剂95%乙醇,微波功率100W。此条件下,麦角甾醇提取得率为2.68mg/g,与超声波破碎法的麦角甾醇提取得率2.13mg/g相比,高出2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 麦角甾醇 超声波协同微波辅助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娜 赵鹏 柴新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21-429,共9页
利用微生物源进行生物技术的食品防腐和保鲜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其中食(药)用真菌产生的抑菌效果凸显了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等方面蕴含的应用潜力。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相比,利用食(药)用真菌抑菌活性物质的生物防腐和保鲜方法具有使用安全... 利用微生物源进行生物技术的食品防腐和保鲜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其中食(药)用真菌产生的抑菌效果凸显了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等方面蕴含的应用潜力。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相比,利用食(药)用真菌抑菌活性物质的生物防腐和保鲜方法具有使用安全、成本低、效果理想、节能环保等特点。本文论述了近年来食(药)用真菌对食品中常见致腐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及在食品防腐和保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食(药)用真菌发酵液或菌体(提取物)分别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和真菌种类的抑菌效果,以及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中的应用实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食(药)用真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和一定的选择性,其应用于食品防腐与保鲜,既生态环保,又绿色安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用真菌 抑菌效果 食品防腐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麦中阿魏酸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晓嫚 张微微 +3 位作者 董艺凝 柴新义 何晓伟 李双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8年第3期51-56,共6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制麦中阿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体系(60∶40,pH3.0),流速1.0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器波长320nm,进样量为20μl,对制麦中阿魏酸... 建立了一种测定制麦中阿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体系(60∶40,pH3.0),流速1.0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器波长320nm,进样量为20μl,对制麦中阿魏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条件下阿魏酸浓度在0.25~200μg/g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制麦过程中阿魏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麦芽阶段含量最高。所建方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结果的精密度与重现性好,可作为制麦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 制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人工培养蝉花子实体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彬 高琴 +3 位作者 于士军 柴新义 张胜利 王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共9页
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蝉花子实体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个不同来源的7个蝉花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个样品共鉴定出95种挥发性化合物,酯类化合物21种、烯烃类化合物21种... 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蝉花子实体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个不同来源的7个蝉花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个样品共鉴定出95种挥发性化合物,酯类化合物21种、烯烃类化合物21种、酮类化合物17种、烷烃类化合物9种、醛类化合物6种、醇类化合物6种、酸类化合物5种、炔烃类化合物1种、其他化合物9种,其中10种为共有化合物。相对含量分析表明, A实验室样品挥发成分以烯烃类化合物为主, B实验室样品挥发成分以酯类、烯烃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3个,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1.2%,可对不同来源的蝉花子实体样品进行初步区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鉴别出两实验室培养蝉花子实体的主要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有8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A、B实验室培养样品各自聚为一类,聚类热图分析表明两实验室培养蝉花子实体在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可将二者进行区分。结论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来源的蝉花子实体样品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一来源不同批次样品间差异小于不同来源之间的差异。可为蝉花子实体的品质控制和鉴定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子实体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教育理念下的新型食品发酵工艺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星 安建鲁 +4 位作者 尹帝 唐彤彤 柴新义 张微微 向玉勇 《中国食品》 2022年第19期72-75,共4页
新型食品发酵工艺学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发酵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形式还没有脱离学科体系的架构,学生长期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系统思维能... 新型食品发酵工艺学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发酵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形式还没有脱离学科体系的架构,学生长期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系统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得不到培训,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酵食品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分析解决食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发酵工程 产品质量控制 系统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专业 食品发酵工艺学 发酵食品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