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1
作者 柴文戍 李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7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选用J774细胞作为PA上清液感染的体外巨噬细胞模型,使细胞与15%的PA上清液混合,在37℃水浴中培养3、6、9 h,并以此为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不含PA)。用吉姆萨染色技术进...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选用J774细胞作为PA上清液感染的体外巨噬细胞模型,使细胞与15%的PA上清液混合,在37℃水浴中培养3、6、9 h,并以此为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不含PA)。用吉姆萨染色技术进行J774细胞凋亡检测,用流式单染技术观察PA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PA上清液与J774细胞培养3 h即有少数细胞发生凋亡,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不同时间PA上清液能使J774细胞阻滞于G1期,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呈时间依赖性,且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 PA上清液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PA上清液能够阻止J774细胞从G1期向S期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J774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血症62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柴文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297-1298,共2页
关键词 肺心病 低渗血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低氧大鼠肺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殿柱 张静 +1 位作者 吴晓卉 柴文戍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8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压力、肺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肺小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探讨其对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压力、肺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肺小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探讨其对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于第29天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肺匀浆NO和ET的含量,血脂水平,右心室肥大指数;并制备电镜标本,观察各组肺小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右心室收缩压及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较模型组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较其他两组略降低,高密度胆固醇较其他两组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匀浆NO下降,ET增高(P<0.01);阿托伐他汀组NO较模型组提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ET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血管内皮细胞呈扁平状,而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呈立方或柱状,突向管腔、有的甚至脱落,胞质内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并多呈泡状。用药组较模型组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血管内皮合成ET和促进NO合成,减轻低氧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低氧 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地区315例慢性咳嗽患者诊治情况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莉 柴文戍 +3 位作者 赵丽娟 张鹏 朱勇 张素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锦州地区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的慢性咳嗽诊治指南对315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特异性治疗效果综合判断;针对明确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停药4... 目的探讨锦州地区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的慢性咳嗽诊治指南对315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特异性治疗效果综合判断;针对明确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停药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315例患者中明确诊断285例(90.5%),前五位病因分别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前三位病因与初诊吻合率高达70%以上;232例单一病因明确诊断者经特异性治疗后显效187例(80.6%),有效35例(15.1%),无效10例(4.3%)。结论锦州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具有多元性、多学科性,且漏诊、误诊率高;遵循正规诊治流程、注重病史采集及因地制宜进行相关辅助检查有望提高诊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慢性 病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上清液诱导J774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诱导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颖 柴文戍 +1 位作者 刘砚 宁学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铜绿假单胞菌(PA)上清液诱导J774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方法选用J774细胞作为PA上清液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使细胞与15%的PA上清液混合,37℃水浴中培养3、6、9 h,采用G im sa染色技术、荧光染色技术、流式双染... 目的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铜绿假单胞菌(PA)上清液诱导J774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方法选用J774细胞作为PA上清液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使细胞与15%的PA上清液混合,37℃水浴中培养3、6、9 h,采用G im sa染色技术、荧光染色技术、流式双染技术进行J774细胞凋亡检测,W estern b lot法测定AIF含量。结果 PA上清液与细胞培养3 h即有少数J774细胞发生凋亡,随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多;PA上清液刺激3 h后AIF开始出现低量表达,6、9 h时AIF表达更加明显。结论 PA上清液可诱导J774巨噬细胞凋亡,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AIF蛋白与PA上清液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凋亡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安晓琴 柴文戍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9期30-31,共2页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噻托溴铵,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时间12周,分别进行COPD评分(CAT)、圣乔治生活质...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噻托溴铵,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时间12周,分别进行COPD评分(CAT)、圣乔治生活质量问卷(SGRQ)、肺功能检查如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等,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用噻托溴铵干预后,试验组CAT及SGRQ评分分别下降(6.9±0.5)和(12.6±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噻托溴铵后,试验组FEV1、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噻托溴铵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发生率10%。结论:使用噻托溴铵可以显著减轻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止血、普鲁卡因联合强的松治疗中大量咯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强 覃丽英 柴文戍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立止血、普鲁卡因联合强的松用于中大量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中大量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予常规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立止血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立止血、普鲁卡因联合强的松用于中大量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中大量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予常规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立止血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立止血、普鲁卡因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住院期间咯血总天数、住院总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咳血均减轻。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咯血总天数、住院总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立止血、普鲁卡因联合强的松治疗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中大量咯血止血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立止血 普鲁卡因 强的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群中P物质及其受体表达上调 被引量:19
8
作者 臧艳艳 柴文戍 +3 位作者 王君灵 张慧云 杨蕊铭 何韶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目的检测不同过敏原刺激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allergic rhinitis complicated with asthma,AR+A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群中P物质(substance P,SP)和NK1受体(neurokinin 1receptor,NK1R)的表达水平,并阐述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募... 目的检测不同过敏原刺激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allergic rhinitis complicated with asthma,AR+A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群中P物质(substance P,SP)和NK1受体(neurokinin 1receptor,NK1R)的表达水平,并阐述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募集14例健康人及19例急性期入院的AR+AS患者,所有志愿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收集外周血,用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3种过敏原粗提液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群中SP和NK1R的表达水平,并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9例AR+A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SP^+细胞的比例与正常人相比升高了1.5倍(Z=-2.041,P=0.041),NK1R^+细胞的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上调了26.4%(Z=-3.207,P=0.001)和85.9%(Z=-4.774,P<0.001)。此外,质量浓度为0.1μg/mL的蒿草花粉粗提液刺激患者外周血后,SP^+细胞的比例上调约68.1%(Z=-2.637,P=0.008)。而健康人嗜酸性粒细胞群中SP和NK1R经不同种类和浓度过敏原刺激后其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源SP和NK1R可能在AR+AS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SP和NK1R可能是治疗AR+AS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 P物质 NK1受体 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