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茶中7种不同极性农药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金屏 杜雪梅 +5 位作者 吕婉仪 朱雷 张丹阳 陈红平 陈玲 柴云峰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呋虫胺、苯醚甲环唑、唑虫酰胺、虫螨腈、联苯菊酯、丁醚脲与草甘膦等7种农药是在我国登记的在茶树上广泛使用的化学农药,是茶叶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重点监控对象。使用气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监测了绿茶冲泡中7种农药的浸... 呋虫胺、苯醚甲环唑、唑虫酰胺、虫螨腈、联苯菊酯、丁醚脲与草甘膦等7种农药是在我国登记的在茶树上广泛使用的化学农药,是茶叶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重点监控对象。使用气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监测了绿茶冲泡中7种农药的浸出率。结果发现,茶汤中农药的浸出率与水溶解度、辛醇/水分配系数相关。呋虫胺、草甘膦易溶于水,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均高于70%,其他5种农药的水溶解度较低,平均浸出率小于11.3%。不同农药在绿茶第一次冲泡和第二次冲泡时,浸出率存在较大差异,除联苯菊酯外,6种农药在第一次冲泡时的平均浸出率是第二次的0.89~2.55倍。以喷药后第10天制备的绿茶为评估对象,根据农药的毒性及人体暴露风险评估表明,饮用绿茶茶汤摄入7种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较低,其累积风险商仅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茶汤 浸出规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鲁钰婷 柴云峰 +5 位作者 郝振霞 吴正浩 马桂岑 张相春 陈利燕 陈红平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2023年茶叶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关注了新兴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的开发。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目标主要包括农药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多环芳烃、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高氯酸盐、蒽醌和塑化剂等新兴污染物;检测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型吸附... 2023年茶叶中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关注了新兴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的开发。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目标主要包括农药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多环芳烃、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高氯酸盐、蒽醌和塑化剂等新兴污染物;检测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型吸附剂和萃取剂的制备与应用;同时在分析方法中应用机器学习模型,使茶叶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茶叶中无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主要以等离子电感耦合质谱检测法和等离子发射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法为主,重点检测对象是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上。总的来说,基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2023年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拓展了茶叶中污染物检测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有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莉莉 郝振霞 +4 位作者 高贯威 柴云峰 王晨 陈红平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5-605,共11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甲醇和水(V甲醇∶V水=1∶1)提取后,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强阳离子交换剂作为混合吸附剂进行萃取净化。以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Fu...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甲醇和水(V甲醇∶V水=1∶1)提取后,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强阳离子交换剂作为混合吸附剂进行萃取净化。以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FullScan扫描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1种农药在0.5~200μg·L^(-1)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在10、50、100μg·kg^(-1)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0%~1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定量限为10μg·kg^(-1)。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残留 被引量:4
4
作者 诸力 陈红平 +5 位作者 柴云峰 马桂岑 郝振霞 王晨 刘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9-594,共6页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可编程多反应监测模式(SMRM)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2,4-表芸苔素内酯在0.8~8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不同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中标准样含量20、40和200μg·kg^(-1)添加水平下,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介于75.5%~9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在0.4%~7.0%之间(n=6),方法定量限(LOQ,S/N=10)在0.55~1.46μg·kg^(-1)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能够满足各茶类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2 4-表芸苔素内酯 天丰素 油菜素甾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9
5
作者 马佳丽 王晨 +3 位作者 陈红平 柴云峰 诸力 刘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730,共14页
基于茶叶基质特点,开发了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快速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MgSO4盐析,在设计的注射器装置内以N-丙基乙二胺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作为分散吸附剂... 基于茶叶基质特点,开发了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快速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MgSO4盐析,在设计的注射器装置内以N-丙基乙二胺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作为分散吸附剂进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在3个添加水平(0.01、0.05、0.5 mg·kg^(-1))下,红茶和绿茶中2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1.7%~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4%~5.5%,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24种农药的红茶和绿茶基质标准工作液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5~5.36μg·kg^(-1)和0.18~17.86μg·kg^(-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所需仪器少、省时等优势,适用于茶叶中多农药残留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筛查茶叶中166种农药残留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方俊兰 张丹阳 +4 位作者 伊岳星 刘颖颖 柴云峰 李祖光 陈红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7-1546,共10页
建立了改良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uEChERS/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同时测定茶叶中16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改良QuEChERS技术进行前处理,以Full MS模式下的精确分子离子为定量离子,... 建立了改良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uEChERS/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同时测定茶叶中16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改良QuEChERS技术进行前处理,以Full MS模式下的精确分子离子为定量离子,特征碎片离子与二级质谱信息定性,外标法定量。以绿茶和红茶作为基质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绿茶中15种农药在4~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余151种农药在2~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红茶中所有农药在2~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绿茶与红茶中基质效应分别为-56%~63%和-19%~110%。在4个加标水平下,绿茶、红茶中116种农药的回收率均在70%~130%之间;绿茶和红茶中分别有99%、87%的农药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定量下限(LOQ)为10~25μg/kg。应用建立的方法分析20份实际茶叶样品(14份绿茶,6份红茶)的农药残留情况,绿茶、红茶样品中各检出9种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最大残留限量。该方法为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高通量筛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农药残留 QuEChERS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残留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高贯威 陈红平 +3 位作者 柴云峰 金莉莉 刘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6-424,共9页
邻苯二甲酰亚胺(PI)和灭菌丹总量作为灭菌丹残留限量标准,造成茶叶中灭菌丹检测的假阳性误判,成为阻碍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优化了QuEChERS前处理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茶叶中PI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多壁... 邻苯二甲酰亚胺(PI)和灭菌丹总量作为灭菌丹残留限量标准,造成茶叶中灭菌丹检测的假阳性误判,成为阻碍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优化了QuEChERS前处理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茶叶中PI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十八烷基硅烷和苯磺基强阳离子交换剂组成的混合分散吸附剂净化。在10、20、50、100μg?kg^(-1)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3%~104%,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0%。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1)。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PI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酰亚胺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在茶树鲜叶及绿茶加工过程中残留水平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贯威 陈红平 +5 位作者 刘平香 马桂岑 郝振霞 王晨 柴云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监测了茶树鲜叶及其绿茶加工中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树一芽二叶样品PAHs含量差异明显,产地环境PAHs污染程度对茶鲜叶PAHs含量影响较大。茶芽、嫩叶、老叶PAHs含量分别在40.5~52.8...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监测了茶树鲜叶及其绿茶加工中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树一芽二叶样品PAHs含量差异明显,产地环境PAHs污染程度对茶鲜叶PAHs含量影响较大。茶芽、嫩叶、老叶PAHs含量分别在40.5~52.8μg·kg^(-1)、50.0~67.4μg·kg^(-1)和91.5~97.6μg·kg^(-1)之间,PAHs含量大小顺序为老叶>嫩叶>芽。汽车尾气对交通公路旁茶树芽和嫩叶PAHs含量影响较大,且对50 m范围内茶树鲜叶影响更明显。电加热干燥模式下,水分散失和PAHs挥发是影响绿茶加工过程中PAHs含量的两个关键因子。加工环节过后,茶叶PAHs含量由61.0μg·kg^(-1)上升到166.1μg·kg^(-1)。摊放和干燥过程中PAHs大量挥发,造成茶叶干重中PAHs残留量由292.0μg·kg^(-1)降低到171.9μ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汽车尾气 鲜叶 绿茶加工 残留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农垦红茶、绿茶品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威 吴海江 +6 位作者 马桂岑 张颖彬 柴云峰 陈利燕 周苏娟 刘新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8年第7期25-31,共7页
通过对海南农垦红茶、绿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组分和香气成分的分析,深入研究了海南农垦红茶、绿茶的品质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农垦红茶具有高含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低含量咖啡碱的特点,形成了海南农垦红茶"橙红汤、果蜜香&... 通过对海南农垦红茶、绿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组分和香气成分的分析,深入研究了海南农垦红茶、绿茶的品质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农垦红茶具有高含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低含量咖啡碱的特点,形成了海南农垦红茶"橙红汤、果蜜香"的品质特征。海南农垦绿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形成了海南农垦绿茶"香郁味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海南农垦 理化成分 香气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胁迫对茶树叶片中莽草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洪霞 刘颖颖 +1 位作者 陈红平 柴云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666,共10页
为探明草甘膦胁迫对茶树生长及莽草酸代谢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考察草甘膦对茶苗的表观药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叶片中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进行非靶向分析,并对叶片中的莽草酸和草甘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 为探明草甘膦胁迫对茶树生长及莽草酸代谢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考察草甘膦对茶苗的表观药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叶片中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进行非靶向分析,并对叶片中的莽草酸和草甘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高剂量草甘膦(200 mg·L^(-1))处理组茶苗出现药害特征,而低剂量草甘膦(50 mg·L^(-1))处理组和对照组茶苗未出现表观药害。质谱检测和统计学分析表明,发生药害的茶树叶片中莽草酸途径代谢物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莽草酸是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之一。在试验期内(0~21 d),茶树叶片中莽草酸的积累量与草甘膦的吸收量和作用时间高度正相关,当草甘膦吸收量达到28 mg·kg^(-1)以上时,茶树的莽草酸代谢受到明显抑制,导致叶片中莽草酸大量积累,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药害的茶树叶片中莽草酸的含量约高16倍。本研究表明莽草酸是茶树响应草甘膦胁迫的主要代谢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草甘膦 莽草酸 药害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碳可延续性的高层办公楼遮阳采光节能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柴云峰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6期55-58,88,共5页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节能已成为目前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为实现低碳、可延续性节能目的,研究基于低碳可延续性的高层办公楼遮阳采光节能设计方向,采用遮阳采光节能设计方法确定高层办公楼遮阳采光节能设计流程,并详细分析高层办公楼遮阳...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节能已成为目前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为实现低碳、可延续性节能目的,研究基于低碳可延续性的高层办公楼遮阳采光节能设计方向,采用遮阳采光节能设计方法确定高层办公楼遮阳采光节能设计流程,并详细分析高层办公楼遮阳采光节能设计中的遮阳构件设计方法,将Ecotect模拟软件应用于高层办公楼遮阳采光节能设计中,便于寻找最优的设计策略,增加高层办公楼节能设计效果。选取郑州市某高层办公楼作为设计对象,在不同遮阳构件的条件下,通过Ecotect模拟软件得出日照辐射模拟结果,从而对该高层办公楼的遮阳采光节能设计进行优化,并统计采用该遮阳节能方法设计建筑物的节能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无采光设计,该方法的节约耗电量比例在不同层平面可高达50%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低碳可延续性节能设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可延续性 高层 办公楼 遮阳采光 节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元数的地面光电探测系统指向标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东毅 柴云峰 +2 位作者 宋亚 樊芮锋 李丽亚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4-1389,共6页
目标定位精度是地面光电探测系统的重要指标,直接依赖于光电探测系统初始指向标定的精度高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元数坐标变换的光电探测系统指向标定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方位、俯仰初始指向标定,为地面光电探测系统实现高精度的目... 目标定位精度是地面光电探测系统的重要指标,直接依赖于光电探测系统初始指向标定的精度高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元数坐标变换的光电探测系统指向标定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方位、俯仰初始指向标定,为地面光电探测系统实现高精度的目标搜索、定位、跟踪、识别功能奠定基础。首先,基于四元数和坐标变换的理论建立了初始标定的数学模型;其次,给出了一种由测量值求解得到相关标定参数的算法及方案;再次,测得靶标高精度WGS84坐标信息以计算标定参数;最后,应用标定并分析误差。实验表明,对于2 km处的目标,光电探测系统跟踪误差小于0.05°,满足一般地面光电探测系统高精度定位的要求。该方法已经在一批地面光电探测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系统 指向标定 四元数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郝振霞 张颖彬 +3 位作者 马桂岑 柴云峰 张相春 陈红平 《中国茶叶》 2025年第6期17-23,共7页
文章综述了2024年内关于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前处理材料与方法的创新、分析检测方法的进展,并特别关注了新型前处理材料、快速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及算法模型在茶叶检测中的应用。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 文章综述了2024年内关于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前处理材料与方法的创新、分析检测方法的进展,并特别关注了新型前处理材料、快速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及算法模型在茶叶检测中的应用。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对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检测技术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