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向船舶余热回收的TEG-ORC联合循环变底循环比及过热工况输出性能研究
1
作者
孙德平
李怡然
+3 位作者
乔广超
石飞雄
封星
柳长昕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统输出功率;在工质过热状态下,增加底循环比能显著增加联合循环系统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其发电成本、提高工质流量,有助于提升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余热
梯级回收
过热蒸汽状态
TEG-ORC联合循环
底循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船舶碳捕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作者
张帆
曾维武
+2 位作者
冷宁
刘志坚
柳长昕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介绍船舶碳减排的可行方法之一即船舶碳捕集,并根据不同种类碳捕集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分析在船舶上应用的可能性,分析认为燃烧后的化学溶剂吸收法目前较为适合船舶碳捕集。通过船舶碳捕集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提出船舶碳捕集面临的主...
介绍船舶碳减排的可行方法之一即船舶碳捕集,并根据不同种类碳捕集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分析在船舶上应用的可能性,分析认为燃烧后的化学溶剂吸收法目前较为适合船舶碳捕集。通过船舶碳捕集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提出船舶碳捕集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船舶碳捕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碳减排
碳捕集
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FHMM模型的离心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3
作者
柳长昕
王锋
+3 位作者
刘传海
柳振河
吴世光
黎世翔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5期156-159,共4页
针对离心泵故障振动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变换与FHMM的离心泵故障诊断方法。利用Daubechies小波对振动信号一维8尺度小波分解,从中提取一维信号低频系数作为特征向量输入各状态FHMM进行训练,输出概率最大的状态即为离心泵运行状...
针对离心泵故障振动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变换与FHMM的离心泵故障诊断方法。利用Daubechies小波对振动信号一维8尺度小波分解,从中提取一维信号低频系数作为特征向量输入各状态FHMM进行训练,输出概率最大的状态即为离心泵运行状态,从而实现了离心泵故障诊断。通过2BA-6A离心泵试验系统可验证该方法的有效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故障诊断
小波变换
因子隐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用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的船舶余热利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叶文祥
柳长昕
+3 位作者
刘健豪
赵聪
代天伦
马科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0-57,共8页
为了实现具有复杂特性的船舶多种余热的高效回收,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TEG-ORC)联合循环的船舶余热梯级利用系统。根据底循环对主机烟气的利用量,定义了TEG/ORC底循环比参数。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了在ORC蒸发压力为0.9 MP...
为了实现具有复杂特性的船舶多种余热的高效回收,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TEG-ORC)联合循环的船舶余热梯级利用系统。根据底循环对主机烟气的利用量,定义了TEG/ORC底循环比参数。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了在ORC蒸发压力为0.9 MPa的工况下,系统输出功率、热效率、多级余热利用量和发电成本等重要性能参数随底循环比的变化规律,并对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评估。实验设计了热管强化换热装置用以克服前期研究中发现的TEG底循环热端换热瓶颈。结果表明:3种底循环比(0.369、0.508、0.615)工况下的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TEG-ORC联合循环系统更好地利用了多种船舶余热及TEG底循环的冷却散热,提升了余热利用性能和输出功率,使其热效率高于各底循环且发电成本低于各底循环;在TEG/ORC底循环比为0.615时,联合系统输出功率为134.50 W,热效率为6.93%,发电成本为3.32元/(kW·h)。TEG-ORC联合循环可实现船舶多种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提高余热利用量,并提升ORC底循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余热
梯级利用
底循环比
TEG-ORC联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船舶余热回收的TEG-ORC联合循环变底循环比及过热工况输出性能研究
1
作者
孙德平
李怡然
乔广超
石飞雄
封星
柳长昕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出处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1357)。
文摘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统输出功率;在工质过热状态下,增加底循环比能显著增加联合循环系统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其发电成本、提高工质流量,有助于提升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
船舶余热
梯级回收
过热蒸汽状态
TEG-ORC联合循环
底循环比
Keywords
vessels waste heat
cascade recovery
superheated steam states
TEG-ORC combined cycle
bottom cycle ratios
分类号
TK12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船舶碳捕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作者
张帆
曾维武
冷宁
刘志坚
柳长昕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71364)。
文摘
介绍船舶碳减排的可行方法之一即船舶碳捕集,并根据不同种类碳捕集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分析在船舶上应用的可能性,分析认为燃烧后的化学溶剂吸收法目前较为适合船舶碳捕集。通过船舶碳捕集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提出船舶碳捕集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船舶碳捕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船舶
碳减排
碳捕集
吸收法
Keywords
ships
carbon reduction
carbon capture
absorption method
分类号
U692.5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FHMM模型的离心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3
作者
柳长昕
王锋
刘传海
柳振河
吴世光
黎世翔
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5期156-159,共4页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7047)
文摘
针对离心泵故障振动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变换与FHMM的离心泵故障诊断方法。利用Daubechies小波对振动信号一维8尺度小波分解,从中提取一维信号低频系数作为特征向量输入各状态FHMM进行训练,输出概率最大的状态即为离心泵运行状态,从而实现了离心泵故障诊断。通过2BA-6A离心泵试验系统可验证该方法的有效实用性。
关键词
离心泵
故障诊断
小波变换
因子隐Markov模型
Keywords
centrifugal pump
fault diagnosis
wavelet transform
factorial hidden markov model
分类号
TH31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用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的船舶余热利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叶文祥
柳长昕
刘健豪
赵聪
代天伦
马科飞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0-5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1404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32018255,3132019330)。
文摘
为了实现具有复杂特性的船舶多种余热的高效回收,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TEG-ORC)联合循环的船舶余热梯级利用系统。根据底循环对主机烟气的利用量,定义了TEG/ORC底循环比参数。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了在ORC蒸发压力为0.9 MPa的工况下,系统输出功率、热效率、多级余热利用量和发电成本等重要性能参数随底循环比的变化规律,并对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评估。实验设计了热管强化换热装置用以克服前期研究中发现的TEG底循环热端换热瓶颈。结果表明:3种底循环比(0.369、0.508、0.615)工况下的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TEG-ORC联合循环系统更好地利用了多种船舶余热及TEG底循环的冷却散热,提升了余热利用性能和输出功率,使其热效率高于各底循环且发电成本低于各底循环;在TEG/ORC底循环比为0.615时,联合系统输出功率为134.50 W,热效率为6.93%,发电成本为3.32元/(kW·h)。TEG-ORC联合循环可实现船舶多种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提高余热利用量,并提升ORC底循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船舶余热
梯级利用
底循环比
TEG-ORC联合循环
Keywords
vessel waste heat
cascade utilization
bottom cycle ratio
TEG-ORC combined cycle
分类号
TK1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向船舶余热回收的TEG-ORC联合循环变底循环比及过热工况输出性能研究
孙德平
李怡然
乔广超
石飞雄
封星
柳长昕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船舶碳捕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帆
曾维武
冷宁
刘志坚
柳长昕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FHMM模型的离心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柳长昕
王锋
刘传海
柳振河
吴世光
黎世翔
《水电能源科学》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采用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的船舶余热利用实验研究
叶文祥
柳长昕
刘健豪
赵聪
代天伦
马科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