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织物袋梯田筑坎技术在陕南秦巴山区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光录 柳诗众 +4 位作者 邓民兴 刘利年 张波 高霞 周茂玲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31,共3页
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坡耕地面积大,坡改梯任务艰巨。因受到土壤条件的限制,梯田垮坎现象极为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多次组织专家调研和论证,选用PP织物袋作为梯田筑坎的替代材料。经黑山镇双庙示范... 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坡耕地面积大,坡改梯任务艰巨。因受到土壤条件的限制,梯田垮坎现象极为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多次组织专家调研和论证,选用PP织物袋作为梯田筑坎的替代材料。经黑山镇双庙示范点推广与应用,初步验证了PP织物袋用于梯田筑坎具有建设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易于施工和绿化、不易滑塌等优点。该材料不仅适用于陕南秦巴山区,而且可应用于陕北和其他石料短缺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织物袋 坡改梯 垮坎 可行性 应用前景 秦巴山区 陕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廷辅 段巧甫 +2 位作者 王正秋 刘利年 柳诗众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13,共4页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 13 75万km2 ,年平均输沙量 9 2亿t ,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 1/5 ,截至 2 0 0 0年底 ,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 5万km2 。 1999年遥感普查 ,土壤侵蚀面积仍有 12 89万km2 。退耕还林还草要把草灌作为陕北植被重建的主...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 13 75万km2 ,年平均输沙量 9 2亿t ,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 1/5 ,截至 2 0 0 0年底 ,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 5万km2 。 1999年遥感普查 ,土壤侵蚀面积仍有 12 89万km2 。退耕还林还草要把草灌作为陕北植被重建的主体 ,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议水土保持在观念、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都要创新 ;国家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统一管理 ,依法由水土保持部门主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还草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PP织物袋梯田筑坎结构和坎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光录 柳诗众 +3 位作者 邓民兴 张波 高霞 周茂玲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9期44-45,共2页
陕南秦巴山区的试验示范表明,PP织物袋能够用作梯田筑坎材料。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对PP织物袋的特点、PP织物袋梯田筑坎结构和坎型进行了研究,基于稳定性分析,分析了田坎坎高与坎坡的关系,为PP织物袋梯田筑坎技术在陕南及其他地区... 陕南秦巴山区的试验示范表明,PP织物袋能够用作梯田筑坎材料。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对PP织物袋的特点、PP织物袋梯田筑坎结构和坎型进行了研究,基于稳定性分析,分析了田坎坎高与坎坡的关系,为PP织物袋梯田筑坎技术在陕南及其他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织物袋 梯田 结构 坎型 陕南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PP织物袋筑坎梯田田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高霞 李光录 +2 位作者 柳诗众 邓民兴 周茂玲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12期21-23,共3页
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PP织物袋筑坎梯田田坎坎高、坎坡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坎坡度越大,适宜的坎高越低,反之则越高;当田坎坡度≥75°时,坎高应不高于1.6 m;当65°≤田坎坡度<75°时,坎高应... 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PP织物袋筑坎梯田田坎坎高、坎坡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坎坡度越大,适宜的坎高越低,反之则越高;当田坎坡度≥75°时,坎高应不高于1.6 m;当65°≤田坎坡度<75°时,坎高应不高于1.8 m;当田坎坡度<65°,适宜坎高应在2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织物袋 田坎 稳定性 陕南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陕南水土保持治理方略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骅 杨西民 柳诗众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2,共3页
陕南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年输入长江泥沙量达 0 9亿t。该区山丘面积大、森林面积小、坡耕地多 ,重点应搞好封山育林和陡坡退耕 ,充分发挥生物资源潜力 ,形成主导产业 ,发展县域经济 ;建设基本农田应以深山平地改土、兴... 陕南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年输入长江泥沙量达 0 9亿t。该区山丘面积大、森林面积小、坡耕地多 ,重点应搞好封山育林和陡坡退耕 ,充分发挥生物资源潜力 ,形成主导产业 ,发展县域经济 ;建设基本农田应以深山平地改土、兴建石坎梯田为主攻方向 ,大力实现梯田变为水浇地和水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治理方略 陕西南部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概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宣 柳诗众 王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8,62,共3页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启动实施,有效地保护了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的水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显著。目前,陕西省项目管理机构健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工作有序开展,工程的质量、进度、...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启动实施,有效地保护了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的水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显著。目前,陕西省项目管理机构健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工作有序开展,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效果良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但也存在治理范围小,难以发挥综合效益;投资标准低,影响综合治理措施配套等问题。就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南水北调 丹江口库区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长治”工程20年建设成效与经验
7
作者 张秦岭 刘利年 +1 位作者 李孝弟 柳诗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40-43,共4页
陕西省实施"长治"工程20 a中,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不断调整治理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项目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 陕西省实施"长治"工程20 a中,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不断调整治理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项目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积极进行了山、水、田、林、路、草等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陕西省"长治"工程获得的丰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工程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治”惠民生 清泉送京都——陕西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回顾与总结
8
作者 刘利年 柳诗众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12期3-5,共3页
陕西省"丹治"一期工程累计治理小流域34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 681 k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7.97%提高到79.05%,一期工程项目区年均保土能力达到4 879万t,开展治理的小流域减蚀率达到60%以上,蓄水能力达到43 361万m3,土壤... 陕西省"丹治"一期工程累计治理小流域34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 681 k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7.97%提高到79.05%,一期工程项目区年均保土能力达到4 879万t,开展治理的小流域减蚀率达到60%以上,蓄水能力达到43 361万m3,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 846.3 t/(km2.a)降低到816.33 t/(km2.a),整个项目区由中度侵蚀下降为轻度侵蚀,区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水源区水质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防灾减灾能力增强,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介绍了其主要做法与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丹治”工程 陕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