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多酸在油品氧化脱硫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柳艳修 张娇静 +3 位作者 李海燕 宋华 王宝辉 于克利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8期24-28,共5页
氧化脱硫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脱硫技术。综述了单体杂多酸、杂多酸盐、杂多酸相转移催化剂以及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在油品氧化脱硫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指出了杂多酸催化剂应用于油品氧化脱硫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氧化脱硫 杂多酸 催化剂 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脱除工业戊烷中硫化物的萃取剂研究
2
作者 柳艳修 宋华 江雪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0,共3页
以工业戊烷为原料,在萃取温度15℃、静置时间15min、剂油比1:1的条件下,考察多种萃取剂的萃取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糠醛和NaOH溶液作为单一萃取剂的效果较好,可将工业戊烷中的硫含量由原来的40.3mg/L降低到1.0mg/L;5%NaOH溶液与95%... 以工业戊烷为原料,在萃取温度15℃、静置时间15min、剂油比1:1的条件下,考察多种萃取剂的萃取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糠醛和NaOH溶液作为单一萃取剂的效果较好,可将工业戊烷中的硫含量由原来的40.3mg/L降低到1.0mg/L;5%NaOH溶液与95%乙醇在较宽的体积比范围内进行复配可将戊烷中硫含量降低到1.0mg/L;当N,N-二甲基甲酰胺与5%NaOH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进行复配时,可将戊烷中的硫含量降低到1.0mg/L,但N,N-二甲基甲酰胺含量过高则会抑制复合萃取剂的脱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烷 发泡剂 萃取剂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油氧化脱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海燕 宋华 +1 位作者 李锋 柳艳修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0-1114,共5页
综述了氧化法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过氧化物、臭氧、氧气、生物氧化等脱硫方法。重点介绍了以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助剂、与超声波或光催化相结合的脱硫效果,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过氧化氢氧... 综述了氧化法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过氧化物、臭氧、氧气、生物氧化等脱硫方法。重点介绍了以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助剂、与超声波或光催化相结合的脱硫效果,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过氧化氢氧化脱硫方法的脱硫率可达90%以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对氧化脱硫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脱硫 氧化 燃料油 柴油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低硫汽油的氧化-萃取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华 王雪芹 +1 位作者 李国忠 柳艳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2-388,共7页
以硫质量浓度为407.1mg/L的汽油为原料,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体系以及氧化、萃取条件对氧化萃取法脱硫效果的影响。采用汽油样品10mL、氧化剂过氧乙酸0.05mL、主催化剂草酸0.01g、助催化剂对甲氨基酚硫酸盐0.002g,在氧化温... 以硫质量浓度为407.1mg/L的汽油为原料,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体系以及氧化、萃取条件对氧化萃取法脱硫效果的影响。采用汽油样品10mL、氧化剂过氧乙酸0.05mL、主催化剂草酸0.01g、助催化剂对甲氨基酚硫酸盐0.002g,在氧化温度40℃、氧化时间20min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然后取上层反应液,以N,N-二甲基甲酰胺/蒸馏水(体积比为49)为萃取剂,在萃取温度15℃、萃取时间10min、萃取剂/油体积比为1的条件下进行萃取脱硫,汽油中硫的质量浓度可降至26.6mg/L,脱硫率达到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脱硫 萃取 汽油 过氧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P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华 王健 +3 位作者 李锋 柳艳修 张娇静 宋华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725,共9页
介绍了Ni2P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结构及其加氢脱硫活性相,综述了Ni2P催化剂催化不同模型含硫化合物加氢脱硫(HDS)机理和HDS反应网络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直接脱硫(DDS)反应路径主要发生在Ni2P催化剂的Ni(1)位,而加氢脱硫(HYD)反应路径主要... 介绍了Ni2P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结构及其加氢脱硫活性相,综述了Ni2P催化剂催化不同模型含硫化合物加氢脱硫(HDS)机理和HDS反应网络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直接脱硫(DDS)反应路径主要发生在Ni2P催化剂的Ni(1)位,而加氢脱硫(HYD)反应路径主要发生在Ni(2)位。Ni2P表面上的NiPxSy作为活性相在HDS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Ni2P作为催化剂时,噻吩的HDS过程中有中间体四氢噻吩生成,二苯并噻吩的HDS主要通过DDS反应路径完成,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HDS主要通过HYD反应路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NI2P 结构 活性相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P加氢脱硫催化剂制备方法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华 王健 +3 位作者 李锋 柳艳修 张娇静 宋华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6-1108,共13页
介绍和比较了Ni2P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综述了Ni2P催化剂活性组分改性及载体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Ni2P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TPR法流程相对简单,但所用时间较长;水热法和溶剂热法的物相形成过程易控、所需反应温度比TPR法低,但制备过程... 介绍和比较了Ni2P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综述了Ni2P催化剂活性组分改性及载体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Ni2P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TPR法流程相对简单,但所用时间较长;水热法和溶剂热法的物相形成过程易控、所需反应温度比TPR法低,但制备过程易发生颗粒团聚、原料昂贵、过程复杂的缺点使其不能够满足工业化的要求;热解法是近些年开发出的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向Ni2P催化剂中引入过渡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均可提高催化剂活性。引入Fe能有效地提高直接脱硫途径(DDS)的选择性,其可能的原因是Ni原子和Fe原子形成配位体,产生协同作用;引入Ca能促进活性相Ni2P的形成,提高催化剂HDS催化活性。螯合剂和载体对Ni2P催化剂的形成和活性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NI2P 制备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屏蔽剂对HPAM溶液的增黏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华 宋莹莹 +3 位作者 陈彦广 柳艳修 齐保坤 李丹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8-552,556,共6页
目前大庆油田采用的是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注入的工艺,由于采油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含量高,污水稀释对HPAM溶液的黏度及驱油效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故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本文考察了三乙醇胺、HEDP、柠檬酸、焦磷酸钠时HPAM溶液的增黏性... 目前大庆油田采用的是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注入的工艺,由于采油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含量高,污水稀释对HPAM溶液的黏度及驱油效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故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本文考察了三乙醇胺、HEDP、柠檬酸、焦磷酸钠时HPAM溶液的增黏性能,复配出既能提高HPAM溶液初始黏度、又能使黏度保持相对稳定的金属离子屏蔽剂SY(三乙醇胺、HEDP、柠檬酸、焦磷酸钠、其他助剂(包括除氧剂亚硫酸钠和絮凝剂十二水硫酸铝铵,质量比1:1)按质量比100:60:60:300:150),并分析了其增黏作用机理。用大庆采油五厂污水进行试验发现,当屏蔽剂SY加量为400mg/L时,对浓度为2000mg/L的HPAM溶液的增黏效果明显,与未投用屏蔽剂SY时相比,HPAM溶液黏度提高了28.4mPa·s,增黏率为43.5%;放置40 d后,加入屏蔽剂SY的HPAM溶液的黏度比未投用屏蔽剂SY的HPAM溶液的高27mPa·s,保黏率高出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黏度 金属离子 屏蔽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园园 宋华 +2 位作者 孙兴龙 柳艳修 宋春红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47-50,56,共5页
探讨了微波辐射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微波辐射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微波促进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有机合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含量对微乳液法负载铂固体超强酸的特性及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牛瑞霞 宋华林 +4 位作者 李锋 张娇静 柳艳修 石洋 宋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5-180,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负载Pt制备出一系列Pt含量不同的Pt-S2O82-/ZrO2-Al2O3(Pt-SZA)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采用FT-IR、BET、TPR、TG-DTA、XRD和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Pt含量对正戊烷异构化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的P...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负载Pt制备出一系列Pt含量不同的Pt-S2O82-/ZrO2-Al2O3(Pt-SZA)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采用FT-IR、BET、TPR、TG-DTA、XRD和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Pt含量对正戊烷异构化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的Pt-SZA-0.1催化剂中Pt粒子的粒径为4.5 nm,且其粒径分布较为均一,适量Pt的加入可以增加SZA催化剂的酸强度,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降低还原温度;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2.0 MPa、氢烃摩尔比4∶1、质量空速1.0 h-1时Pt-SZA-0.1催化剂的异戊烷产率可达60.8%,选择性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固体超强酸 微乳液 异构化 Pt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酸性铬蓝K-萘酚绿B为显色剂测定钙镁离子浓度
10
作者 陈彦广 王海英 +1 位作者 柳艳修 宋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1-465,共5页
本文研究了以酸性铬蓝K(ACBK)和萘酚绿B(NGB)的混合指示剂K-B为显色剂,利用7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中Ca2+、Mg2+总浓度的方法,确定了最佳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72 nm下测定吸光度,ACBK与NGB的质量比... 本文研究了以酸性铬蓝K(ACBK)和萘酚绿B(NGB)的混合指示剂K-B为显色剂,利用7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中Ca2+、Mg2+总浓度的方法,确定了最佳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72 nm下测定吸光度,ACBK与NGB的质量比为1:2,加入含Ca2+、Mg2+的混合盐溶液、K-B混合显色剂、pH=10的NH3-NH4Cl缓冲溶液体积比依次为1:3:8,Ca2+、Mg2+总浓度为0率32 mg/L时,绘制的标准曲线服从朗伯-比尔定律,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拟合方程为A=0.30124+0.01001cm,测定结果平均误差不大于±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铬蓝K 萘酚绿B 分光光度法 钙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族化合物绿色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艳 国海峰 柳艳修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9年第1期72-77,共6页
综述了芳香族化合物绿色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芳香族化合物在超临界水、超临界二氧化碳和离子液体中的氧化,同时探讨了芳香族化合物的臭氧和过氧化氢氧化技术。
关键词 绿色氧化 芳香族化合物 超临界水 超临界二氧化碳 离子液体 过氧化氢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磨时间对固相法制备钒酸铋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金琦 郭智 柳艳修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偏钒酸铵(NH_(4)VO_(3))和五水合硝酸铋(Bi(NO_(3))_(3)·5H_(2)O)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了钒酸铋(BiVO_(4))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比表面积测试对试样进行表... 以偏钒酸铵(NH_(4)VO_(3))和五水合硝酸铋(Bi(NO_(3))_(3)·5H_(2)O)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了钒酸铋(BiVO_(4))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比表面积测试对试样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探针,考察了研磨时间对BiVO_(4)试样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研磨时间,有利于提高BiVO_(4)试样的结晶度,提高光吸收能力,从而增强光催化活性,但过长的研磨时间会导致BiVO_(4)的比表面积下降;研磨时间为10 min时,BiVO_(4)试样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浓度1 g/L,室温下光照反应30 min时,MB的降解率达到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钒酸铋 固相法 研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