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毕业生基层就业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价值、困境与进路
1
作者 柯西钢 杨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152,共7页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动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智力保障。毕业生赴乡村基层就业有加速乡村人才专业化进程、推进乡村人才数字化转型、促进乡村产业创新性发展等应然价值。基于陕西省2021—2023届高校毕业生...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动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智力保障。毕业生赴乡村基层就业有加速乡村人才专业化进程、推进乡村人才数字化转型、促进乡村产业创新性发展等应然价值。基于陕西省2021—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并结合基层就业1~5年毕业生的实地调研及访谈,发现毕业生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存在人力资本普遍偏低、学科背景和求职偏好较单一、学用相关度不高、评价体系不健全和人才流通渠道不畅等实然困境。为此,从“强化价值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使毕业生‘有意愿’”“保障政策落实,开拓就业岗位,把毕业生‘引得来’”“做好人岗匹配,关注长远发展,让毕业生‘留得住’”“加强人才培训,提升工作胜任力,助毕业生‘有作为’”等四个环节提出推进路径,以提高乡村人才的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乡村人才队伍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生 基层就业 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蜀道及其对汉江上游地区文化的传播渗透 被引量:4
2
作者 柯西钢 朱立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9-1012,共4页
汉江上游地近巴蜀,两地文化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风俗方面,汉江上游具有很强的巴蜀特色;语言方面,汉江上游深受川北一带方言的渗透和影响。这些都与古蜀道的传播以及两地历史上长期归属同一行政区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蜀道 汉江上游 文化 传播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地区方言的混合特征及历史成因 被引量:6
3
作者 柯西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2,共8页
汉江上游地处陕、甘、川、渝、鄂、豫几省市交界地区,属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江上游地区方言形成了多方言叠置和混合的特点,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多种方言成分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形式... 汉江上游地处陕、甘、川、渝、鄂、豫几省市交界地区,属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江上游地区方言形成了多方言叠置和混合的特点,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多种方言成分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形式混合在一起,混合叠置的成分及比重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移民分布密切相关。汉江作为本地区联系外界的通道,在方言形成及方言特征流播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地区方言 混合 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秦岭驿道及其南北沟通考——兼考关中方言对秦岭南麓区域的传播、渗透 被引量:5
4
作者 柯西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31,共4页
历史上穿越秦岭的古驿道一共有六条。这些驿道主要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直到民国时代仍然是人们翻越秦岭的重要道路。驿道在秦岭南北两侧军事征伐、政治移民、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在这种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驿道也把... 历史上穿越秦岭的古驿道一共有六条。这些驿道主要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直到民国时代仍然是人们翻越秦岭的重要道路。驿道在秦岭南北两侧军事征伐、政治移民、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在这种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驿道也把关中地区的方言逐步传播和渗透到秦岭南麓地区。今天秦岭南麓很多地区的方言里就保留着关中地区关中片方言和秦陇片方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驿道 南北沟通 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水流域语言与文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柯西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75,共6页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连接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和华中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水流域的语言和文化都表现出较强的多元性:语言方面,中原官话关中片、中原官话秦陇片、中原官话南鲁片、西南官话、江淮官...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连接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和华中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历史,汉水流域的语言和文化都表现出较强的多元性:语言方面,中原官话关中片、中原官话秦陇片、中原官话南鲁片、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湘语、赣语等7种语言成分都有保留;文化方面,巴蜀文化、中原文化、长安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形式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方言研究 汉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盟汉语方言的历史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柯西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7-159,共3页
阿拉善盟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甘肃、宁夏两省区。阿拉善盟汉语方言较复杂,主要通行于阿拉善盟首府巴彦浩特的新巴音话受以银川为代表的银吴片方言影响较大,而主要通行于阿拉善盟其他地区的左旗民勤话则与甘肃省的民勤方言相似。
关键词 阿拉善盟 汉语方言 历史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