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TiO_(2)制备工艺对其加速铜腐蚀释放Cu^(2+)及其防污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炎珂
柳令
+5 位作者
于中强
淦文军
孙文
刘贵昌
李亮
柯良辉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基于TiO_(2)腐蚀促进活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钛铜”复合防污剂,即TiO_(2)与金属铜粉混合后TiO_(2)加速Cu腐蚀释放具有防污性能的Cu^(2+)。通过调节TiO_(2)的制备工艺调控其结构和性能,实现了Cu^(2+)的可控释放,进而实现海洋防污涂层的...
基于TiO_(2)腐蚀促进活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钛铜”复合防污剂,即TiO_(2)与金属铜粉混合后TiO_(2)加速Cu腐蚀释放具有防污性能的Cu^(2+)。通过调节TiO_(2)的制备工艺调控其结构和性能,实现了Cu^(2+)的可控释放,进而实现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以国内硫酸法钛白生产企业的中间产品一次水解产物、碱中和一次水解产物、二次水解产物和二次水解产物外加金红石晶种为煅烧前驱体,重点考察了制备工艺、晶型、形貌、尺寸分布、材料功函数、氧还原催化活性、导电性等因素对“钛铜”复合防污剂释放Cu^(2+)性能的影响,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影响钛铜防污剂释放Cu^(2+)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影响“钛铜”防污剂Cu^(2+)释放性能的主要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晶型、带隙、晶粒尺寸、导带电位、电子转移数;400℃加热前驱体获得的TiO_(2),其“钛铜”复合防污剂在实海挂片试验中的防污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铜
腐蚀加速
防污剂
防污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能和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全远霞
全学军
+1 位作者
柯良辉
李礼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31,共9页
钛白粉初品的水润湿分散性对无机包膜及应用性能至关重要。鉴于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钛白粉分散性的差异性能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钛白粉浆料的黏度、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差异,采用SEM、FT-IR、XPS、TG及表面...
钛白粉初品的水润湿分散性对无机包膜及应用性能至关重要。鉴于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钛白粉分散性的差异性能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钛白粉浆料的黏度、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差异,采用SEM、FT-IR、XPS、TG及表面接触角测量等方法对不同初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浓度、pH、分散剂及其投加量条件下,硫酸法初品相较于氯化法初品在打浆后的黏度更低,Zeta电位的绝对值更高。XPS、TG及表面能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硫酸法初品具有更多的表面羟基和更高的表面能,因此更容易被水润湿和分散,展现出更优的分散性能。此外,在分散剂A质量分数为0.2%、TiO_(2)质量浓度为700 g/L条件下,硫酸法初品浆料黏度为138 mPa·s、Zeta电位为-62 mV;氯化法初品浆料黏度为4927 mPa·s、Zeta电位为-28.4 mV,表明硫酸法初品的浆料黏度较低,分散性更好,水湿润分散性也更为优异。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制备的钛白初品的表面结构,建立了表面结构与水分散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这为开发高端钛白粉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表面羟基
分散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iO_(2)制备工艺对其加速铜腐蚀释放Cu^(2+)及其防污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炎珂
柳令
于中强
淦文军
孙文
刘贵昌
李亮
柯良辉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78036)。
文摘
基于TiO_(2)腐蚀促进活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钛铜”复合防污剂,即TiO_(2)与金属铜粉混合后TiO_(2)加速Cu腐蚀释放具有防污性能的Cu^(2+)。通过调节TiO_(2)的制备工艺调控其结构和性能,实现了Cu^(2+)的可控释放,进而实现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以国内硫酸法钛白生产企业的中间产品一次水解产物、碱中和一次水解产物、二次水解产物和二次水解产物外加金红石晶种为煅烧前驱体,重点考察了制备工艺、晶型、形貌、尺寸分布、材料功函数、氧还原催化活性、导电性等因素对“钛铜”复合防污剂释放Cu^(2+)性能的影响,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影响钛铜防污剂释放Cu^(2+)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影响“钛铜”防污剂Cu^(2+)释放性能的主要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晶型、带隙、晶粒尺寸、导带电位、电子转移数;400℃加热前驱体获得的TiO_(2),其“钛铜”复合防污剂在实海挂片试验中的防污效果最好。
关键词
TiO_(2)
铜
腐蚀加速
防污剂
防污涂料
Keywords
TiO_(2)
copper
corrosion acceleration
antifouling agent
antifouling coatings
分类号
TH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能和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全远霞
全学军
柯良辉
李礼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31,共9页
基金
重庆理工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会项目(0115220003)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技研究项目(KJQN20221118)。
文摘
钛白粉初品的水润湿分散性对无机包膜及应用性能至关重要。鉴于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钛白粉分散性的差异性能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钛白粉浆料的黏度、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差异,采用SEM、FT-IR、XPS、TG及表面接触角测量等方法对不同初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浓度、pH、分散剂及其投加量条件下,硫酸法初品相较于氯化法初品在打浆后的黏度更低,Zeta电位的绝对值更高。XPS、TG及表面能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硫酸法初品具有更多的表面羟基和更高的表面能,因此更容易被水润湿和分散,展现出更优的分散性能。此外,在分散剂A质量分数为0.2%、TiO_(2)质量浓度为700 g/L条件下,硫酸法初品浆料黏度为138 mPa·s、Zeta电位为-62 mV;氯化法初品浆料黏度为4927 mPa·s、Zeta电位为-28.4 mV,表明硫酸法初品的浆料黏度较低,分散性更好,水湿润分散性也更为优异。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制备的钛白初品的表面结构,建立了表面结构与水分散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这为开发高端钛白粉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表面羟基
分散性
黏度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surface hydroxyl group
dispersibility
viscosity
分类号
TQ621.1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TiO_(2)制备工艺对其加速铜腐蚀释放Cu^(2+)及其防污性能研究
李炎珂
柳令
于中强
淦文军
孙文
刘贵昌
李亮
柯良辉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能和分散性能研究
全远霞
全学军
柯良辉
李礼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