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原位硒及外源硒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柯玲杰 王婷 +3 位作者 周譞 钱力 许秋云 史雅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3-1941,共9页
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硒研究和实验室外源硒控制实验结合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法表征土壤微生物组成并对其定量,探究土壤硒对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量、革兰氏阳性菌和革... 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硒研究和实验室外源硒控制实验结合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法表征土壤微生物组成并对其定量,探究土壤硒对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量、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量均与原位硒含量(范围0.101—4.563 mg·kg^(−1))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其与土壤总氮和总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室内外源硒控制实验中,在短期培养(培养2 d)时,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大,除真菌响应不显著,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硒含量为2.28 mg·kg^(−1)时,对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最强,对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促进作用最强的硒含量为4.57 mg·kg^(−1).外源添加硒实验的结果同野外原位硒与土壤微生物相关性的分析结果一致.当硒含量达22.8 mg·kg^(−1)时,短期(2 d)会促进细菌增长,但长期(21 d)下则表现为显著抑制.当硒含量为32.0 mg·kg^(−1)时,不论是短期培养(2 d)还是长期培养(21 d),对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生长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硒含量在一定范围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而过量的硒则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该结果可为富硒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奕杰 许秋云 +2 位作者 柯玲杰 史雅娟 邵秀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生态风险评估是预测风险源对生态系统产生风险的方法体系,其作为污染土壤生态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是否需要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生态风险评估是预测风险源对生态系统产生风险的方法体系,其作为污染土壤生态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是否需要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措施及目标。由于研究的侧重角度不同,出现了诸多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英美两国拥有多年的污染地块管理经验,生态风险评估相关技术导则完善、法规健全且配套技术成熟,借鉴其经验有助于管理者从生态系统角度更加科学地分析土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美国超级基金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和英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的讨论,得出我国在构建本土化的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构建层次化的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2)开发从污染物暴露到产生生态效应整个过程的污染地块生态风险评估概念模型;(3)加强污染物与生态受体所受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4)提高生态风险评估过程的决策参与;(5)推动本土物种的毒理学研究。该文旨在推动我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的构建,保障评估过程的顺利实施及后续污染土壤风险管控或修复治理工作的开展,促进土壤资源可持续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 层次化技术体系 因果关系 决策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