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GC时代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一凡 柯桢楠 《湖南包装》 2024年第2期176-178,209,共4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主体性的回归、艺术性的呼唤与创造性的提升3个角度对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的困境进行解析,并通过理论阐释与教学,探讨对AIGC时代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一味追...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主体性的回归、艺术性的呼唤与创造性的提升3个角度对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的困境进行解析,并通过理论阐释与教学,探讨对AIGC时代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一味追随智能技术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而技术依赖则容易导致设计教学中主体性的消解、艺术性的背离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减退。面向AIGC时代应当正视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的多元价值,通过人文教育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并以美育教育为基础,聚焦批判性思维的提升,以实现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设计思维 创新 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产业文化资产转型的批判性回顾
2
作者 柯桢楠 吴一凡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台湾地区的产业文化资产转型经历了从静态藏品到动态资本运作的过程。从价值认同、地方感的塑造与常民生活的回归3个角度对台湾地区文化资产转型文创园后的现状进行反思,并通过具体案例比较,对台湾地区的产业文化资产在多层意义覆盖下... 台湾地区的产业文化资产转型经历了从静态藏品到动态资本运作的过程。从价值认同、地方感的塑造与常民生活的回归3个角度对台湾地区文化资产转型文创园后的现状进行反思,并通过具体案例比较,对台湾地区的产业文化资产在多层意义覆盖下和多方利益博弈下的身份重构困境进行理论化阐释和批判性思考。盲目跟风的文创并不能支撑产业文化资产转型后的永续发展,而无效的开发只会让原本的历史纹理遗失并再次受创。在产业文化资产再利用的过程中应正视其多维的价值属性,扩大公众的参与度,跳出政府主导及纯资本运作模式,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尊重其本身的历史脉络、在地性并与常民生活对接,才能扭转当下其在文资领域备受质疑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文化资产再利用 文化创意产业 地方感 价值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商业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关系——厦门市购物中心现状分析
3
作者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17年第5期5-7,共3页
购物是一种重要的城市生活形态,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现今的城市购物中心具有不同于一般商业建筑的复杂结构和多元化,在宏观层面上具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文章利用城市规划、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结合厦门市现有大型... 购物是一种重要的城市生活形态,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现今的城市购物中心具有不同于一般商业建筑的复杂结构和多元化,在宏观层面上具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文章利用城市规划、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结合厦门市现有大型购物中心进行了实例研究,探寻购物中心的社会价值、景观价值和空间价值以及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关系,从而为厦门市商业空间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空间 厦门市购物中心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混响建筑声学设计“情景化教学”的探索
4
作者 王波 林跃华 +4 位作者 李芝也 吴晓雯 柯桢楠 洪晓强 邱鲤鲤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可变混响音质设计是建筑声学本科教学的重头戏。将可变混响音质设计建筑声学课堂教学从教室移至厦门大学科艺中心音乐厅及报告厅现场,结合教学大纲理论和实验环节要求,力争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情景化教学”的教学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 可变混响音质设计是建筑声学本科教学的重头戏。将可变混响音质设计建筑声学课堂教学从教室移至厦门大学科艺中心音乐厅及报告厅现场,结合教学大纲理论和实验环节要求,力争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情景化教学”的教学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MLS扩散体、QRD扩散体,以及可变混响音质设计的理解与认知,对接现有厦门大学科艺中心音乐厅可变混响虚拟仿真系统,实现音乐厅虚拟仿真数据模型、现场声学体验及实测数据的相互验证,是丰富教学手段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声学 MLS扩散体 QRD扩散体 可变混响 音质设计 情景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中山公园声景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欣月 王波 +2 位作者 唐洪流 柯桢楠 陈可嘉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1期189-193,共5页
声景观是城市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厦门中山公园为例,采用声景漫步、实地勘测及公众问卷调查等方法,总结公园声景观的构成要素及特性,对该公园内的声景观进行主客观评价与测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优化措施包括:在公园... 声景观是城市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厦门中山公园为例,采用声景漫步、实地勘测及公众问卷调查等方法,总结公园声景观的构成要素及特性,对该公园内的声景观进行主客观评价与测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优化措施包括:在公园与城市道路缓冲区增加郁密度高的常绿树种控制交通噪声;适当引种果树吸引鸟类,加强鸟鸣等自然声;适当增设流水喷泉等水声及游客互动措施;挖掘整理公园历史文化声景观及开发公园声景观App;依据公园功能定位,从声景观需求入手,优化中山公园声景功能分区,达到公园视觉景观及声景观协调统一,进一步提高中山公园的声景观舒适度。本文研究期望为城市公园声景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公园 声景观 声景漫步 舒适度 声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景观分析方法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蕊蕊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16年第9期230-231,共2页
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城镇,而城镇又不仅是简单的居民人数的总和.本文着重讨论了一个有关城市的面貌将给本地居民和访客带来何种视觉影响和心理感受的问题.以戈登&#183;卡伦的《简明城镇景观设计》一书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城镇景观这一... 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城镇,而城镇又不仅是简单的居民人数的总和.本文着重讨论了一个有关城市的面貌将给本地居民和访客带来何种视觉影响和心理感受的问题.以戈登&#183;卡伦的《简明城镇景观设计》一书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城镇景观这一概念,并对城镇景观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究,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镇景观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景观 序列场景 城镇构成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变中的城市——从流动空间到&quot;流&quot;动空间
7
作者 胡艳红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16年第9期327-328,共2页
[提要]城市是不断演变发展的,过去的城市主要是基于直接交往的活动行为之上,故我们需要创造许多有用的功能的空间来满足使用的需求.但需求的膨胀带来的是城市系统的愈加复杂和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延续至今.但如今的社会,... [提要]城市是不断演变发展的,过去的城市主要是基于直接交往的活动行为之上,故我们需要创造许多有用的功能的空间来满足使用的需求.但需求的膨胀带来的是城市系统的愈加复杂和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延续至今.但如今的社会,在现实物理空间的使用基础上,我们开始更多基于信息&quot;流&quot;的网络空间扩展.在某种程度上,它缓解了城市功能需求对实体空间的压力.但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仍有许多问题.城市一直都是处于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如今,基于网络的&quot;流&quot;动空间为城市规划打开了新的思路,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来打造智慧城市.通过人与系统间的互动,更好地进行城市修正,使城市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智慧城市 " 流" 动空间 城市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视角下鼓浪屿窗饰演变研究
8
作者 申程浩 李芝也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7期135-138,共4页
文章以窗饰发展脉络作为鼓浪屿建筑遗产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窗饰样式、功能尺寸、文化内涵,对现存窗饰进行归纳梳理,从窗饰尺寸变化、装饰形势及色彩对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窗饰发展历史的梳理... 文章以窗饰发展脉络作为鼓浪屿建筑遗产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窗饰样式、功能尺寸、文化内涵,对现存窗饰进行归纳梳理,从窗饰尺寸变化、装饰形势及色彩对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窗饰发展历史的梳理研究,为鼓浪屿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技艺和现代活化应用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浪屿 窗饰演变 窗饰文化 建筑色调 遗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聚焦下的电影学院叙事性空间研究
9
作者 钱琨 柯桢楠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3期25-27,共3页
自1980年起,叙事学逐渐实现了从聚焦于文本的经典叙事学到关注于学科交叉多领域研究的后经典叙事学转变,热奈特提出的叙事聚焦手法也从线性文本转而运用到建筑空间的研究当中,于空间中运用叙事聚焦的方式有利于创作者充分表达对社会以... 自1980年起,叙事学逐渐实现了从聚焦于文本的经典叙事学到关注于学科交叉多领域研究的后经典叙事学转变,热奈特提出的叙事聚焦手法也从线性文本转而运用到建筑空间的研究当中,于空间中运用叙事聚焦的方式有利于创作者充分表达对社会以及地域文脉的关怀,因此文章从国内外的案例中提取出电影学院的四个特殊空间:影视资料视听空间、投影空间、自然剧场空间和交流域,并用叙事聚焦的手法分析具有电影学院叙事性特质的空间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学院 叙事性空间 视听交互 博雅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街屋的历史风貌与符号美学--离散语境下的艋舺集体空间实践
10
作者 张强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0期230-232,共3页
街屋作为一种民间建筑类型,在台湾已存在百年之久。以台湾为代表的华人社会,民间建筑的特征承载了离散语境下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日治时期对台湾建筑的影响都体现在街屋的立面式样和空间模式上。其中,骑楼空间更是反映了台湾社会个... 街屋作为一种民间建筑类型,在台湾已存在百年之久。以台湾为代表的华人社会,民间建筑的特征承载了离散语境下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日治时期对台湾建筑的影响都体现在街屋的立面式样和空间模式上。其中,骑楼空间更是反映了台湾社会个体空间、公共空间和集体空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通过对台湾艋舺地区西园路一段的研究,对台湾已有百年历史的街屋建筑和骑楼空间进行了田野调查。从街道的历史特征,建筑立面的符号美学和街屋建筑的社会空间模式的角度对西园路一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一些已有的街道研究理论,对城市历史街道的发展可能性提出一些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艋舺 街屋 骑楼 集体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城镇景观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以厦门市沙坡尾片区为例
11
作者 张蕊蕊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16年第9期235-236,共2页
本文运用城镇景观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沙坡尾片区进行了城镇景观分析,着重讨论了一个有关城市的面貌将给本地居民和访客带来何种视觉影响和心理感受的问题,找出了城市中某些空间节点存在的优势与缺陷,从而为城市的更新与发... 本文运用城镇景观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沙坡尾片区进行了城镇景观分析,着重讨论了一个有关城市的面貌将给本地居民和访客带来何种视觉影响和心理感受的问题,找出了城市中某些空间节点存在的优势与缺陷,从而为城市的更新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 场景 街道 渔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城市“地铁空间”研究
12
作者 林威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3期373-373,共1页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亚洲城市,传统的公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趋繁重的交通压力,因此地铁模式飞速发展,随之而来,"地铁空间"对传统城市空间意象的冲击显得不可避免.香港是垂直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简要介绍香港"地铁空间"对香港城市意象...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亚洲城市,传统的公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趋繁重的交通压力,因此地铁模式飞速发展,随之而来,"地铁空间"对传统城市空间意象的冲击显得不可避免.香港是垂直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简要介绍香港"地铁空间"对香港城市意象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利用"地铁空间"加强对城市意象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空间 城市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的高校边界空间景观设计——以厦门大学白城地块为例
13
作者 蔡依琳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8期30-32,36,共4页
在网络教学空间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物理空间依旧具有其重要性,校园边界空间作为校园与城市间的界和域,仍属于校园空间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价值观传递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章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以厦门大学... 在网络教学空间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物理空间依旧具有其重要性,校园边界空间作为校园与城市间的界和域,仍属于校园空间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价值观传递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章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白城地块为例,总结高校边界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并基于感知系统的五种具身性交互体验进行景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边界空间 景观设计 具身体验 知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