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碳酸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琰 侯增谦 +7 位作者 郑旭 高一航 王学求 李以科 周建 熊盛青 杨海 柯昌辉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4-1458,共5页
稀土元素(REE)作为现代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关键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环保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侯增谦等,2020)。在17种稀土元素中,Pr、Nd、Tb、Dy和其他重稀土元素为高价值REE元素,被大量应用于绿色能源等高新技术... 稀土元素(REE)作为现代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关键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环保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侯增谦等,2020)。在17种稀土元素中,Pr、Nd、Tb、Dy和其他重稀土元素为高价值REE元素,被大量应用于绿色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王学求等,2024)。尽管我国稀土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多以轻稀土元素(La、Ce)为主,Pr、Nd、Tb、Dy等高价值稀土元素占比较低,但需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 TB 稀土元素 DY 军事 医疗 ND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下一个白云鄂博矿——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高价值稀土矿化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以科 侯增谦 +9 位作者 王学求 柯昌辉 彭自栋 佘宏全 刘琰 王安建 李瑞萍 周建 郑旭 黄园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9-1465,共7页
1927年7月,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地质学家丁道衡发现了白云鄂博矿床,以世界第一的稀土资源储量奠定了我国在全球稀土格局中的战略地位(Weng Zhehan et al.,2015)。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或“万能之土”,已经成为当今最... 1927年7月,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地质学家丁道衡发现了白云鄂博矿床,以世界第一的稀土资源储量奠定了我国在全球稀土格局中的战略地位(Weng Zhehan et al.,2015)。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或“万能之土”,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战略性关键资源(王登红等,2019),也是全球主要大国竞争和博弈的重要焦点(王安建等,2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淖尔地区 白云鄂博矿 稀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AI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3
作者 周圣荃 李以科 +6 位作者 王永志 刘海明 李楠 柯昌辉 李瑞萍 赵永岗 张丽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316,共14页
地球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多维度发展持续驱动着地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创新。生成式AI技术作为新兴研究工具,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知识推理能力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梳理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脉络,对比ChatGPT与国产DeepSeek模型... 地球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多维度发展持续驱动着地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创新。生成式AI技术作为新兴研究工具,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知识推理能力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梳理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脉络,对比ChatGPT与国产DeepSeek模型的技术路线,展现了生成式AI技术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多模态模型构建的优势。本文详细总结了生成式AI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资源勘查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生成式AI技术已实现地学领域中多源异构数据的通用性整合,在资源勘查领域深入参与各阶段工作并于数据整合、认知推理、应用服务等层面提供技术支撑,掀起资源勘查领域革新浪潮。目前,生成式AI技术在地学应用领域依然存在数据完备性缺陷、地质复杂系统挑战、地质模型可解释性难题等核心制约。综合分析指出,生成式AI重构“数据感知-知识提炼-决策生成”技术体系,必将加速实现该技术在地球科学各领域的应用突破,为创新勘查技术方法、提高勘查效率、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式AI技术 ChatGPT 找矿预测 资源勘查 DeepSe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铌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
4
作者 诸泽颖 柯昌辉 +5 位作者 赵永岗 王登红 张丽 李以科 赵剑 于洪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0-1193,共24页
内蒙古白云鄂博是我国第一大铌矿床,但含铌矿物颗粒细小,赋存状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不清导致铌成矿过程与成矿规律研究程度不深,严重影响了白云鄂博铌找矿以及综合利用。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观察以及精细岩相学、矿物学等方法,详细描述了白... 内蒙古白云鄂博是我国第一大铌矿床,但含铌矿物颗粒细小,赋存状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不清导致铌成矿过程与成矿规律研究程度不深,严重影响了白云鄂博铌找矿以及综合利用。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观察以及精细岩相学、矿物学等方法,详细描述了白云鄂博主矿、东矿、西矿和东介勒格勒矿区典型的铌矿体的空间分布,产出特征、矿石类型、铌的赋存形式及矿物共生组合。白云鄂博铌矿与稀土矿体具有同体共生和异体共生关系,其中异体共生的铌矿体为独立矿体,主要分布在西矿板岩内以及围岩接触带上,而同体共生为铌矿体位于稀土或铁矿体内部,见于主矿、东矿以及东介勒格勒中。根据岩相学、矿物学研究显示,白云鄂博矿区西矿主要的铌矿石为富云母霓长岩型,而主矿、东矿以及东介勒格勒主要的铌矿石分别为碳酸岩脉型、条带状霓长岩型以及条带状白云石碳酸岩型。白云鄂博主要的含铌矿物有易解石族矿物、铌铁矿族矿物、烧绿石、包头矿、褐钇铌矿,西矿以铌铁矿和烧绿石为主,主矿、东矿以及东介勒格勒以易解石为主。成矿差异可能与热液活动、构造活动以及围岩蚀变的类型不同有关,西矿与钾质霓长岩有关,主矿、东矿以钠质霓长岩有关。白云鄂博铌成矿具有岩浆和热液成因,其中岩浆成因的铌铁矿形成时代与火成碳酸岩侵位时间一致,铌来源于火成碳酸岩。而霓长岩化等热液作用有助于铌的活化富集再沉淀,在热液活动较强的区域形成铌的局部富集。碳酸岩岩浆的高度结晶分异同样促进了晚期铌与稀土的超常富集,在晚期碳酸岩脉以及东介勒格勒中形成热液成因的易解石。本研究通过明确含铌矿物的分布规律,厘清成矿过程,进一步提出白云鄂博铌与稀土具有耦合成矿的关系,为白云鄂博铌找矿以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 铌铁矿 烧绿石 易解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矿化蚀变矿物组合及流体组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厚民 李立兴 +4 位作者 李以科 柯昌辉 李瑞萍 李小赛 王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针对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是否多期成矿及底板白云岩的成因争论,本文通过光薄片岩矿鉴定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获得如下信息:(1)碳酸岩脉、磁铁矿石、蚀变岩及矿化白云岩中矿化蚀变的矿物组成类似,均以磁铁矿(碳酸岩脉中除外)... 针对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是否多期成矿及底板白云岩的成因争论,本文通过光薄片岩矿鉴定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获得如下信息:(1)碳酸岩脉、磁铁矿石、蚀变岩及矿化白云岩中矿化蚀变的矿物组成类似,均以磁铁矿(碳酸岩脉中除外)、独居石、氟碳酸稀土矿物(氟碳铈矿等)、方解石、萤石、磷灰石、富钡矿物(重晶石或毒重石)、黑云母、富钠矿物(钠闪石、霓石)等为主,常见硫化物,显示为同一种富含Fe、REE、Ca、Ba、K、Na、Si及挥发分CO_(2)、P_(2)O_(5)、F、S的流体,岩(矿)石的结构构造也显示出明显的一期成矿特点,支持白云鄂博矿床主体是一期成矿事件的产物。(2)稀土矿化与底板白云岩不是同一流体的产物,稀土矿化与方解石为主的碳酸岩脉有关,有可能为火成碳酸岩或浆液过渡态流体;底板白云岩是稀土矿化的围岩,有更多的沉积成因信息,可能为热水沉积岩,或者为热液改造的沉积碳酸盐岩。(3)磁铁矿化与稀土矿化是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但碳酸岩中缺乏磁铁矿表明,铁质来源与稀土来源是否相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稀土 矿物组成 流体成分 白云鄂博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区域性变化对深部物质示踪及成矿的约束:以秦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霞 王涛 +2 位作者 陈小丹 柯昌辉 杨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1-826,共16页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及成矿作用非常发育,是探讨地壳深部物质组成及成矿关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学者已从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角度开展了众多研究,但对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和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认识仍不太清楚。黑云母是中酸...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及成矿作用非常发育,是探讨地壳深部物质组成及成矿关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学者已从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角度开展了众多研究,但对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和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认识仍不太清楚。黑云母是中酸性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也是指示成矿可能性的重要矿物之一。因此,本文对秦岭该期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开展研究,为解决该问题探索新途径。对秦岭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的研究结果显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构造单元中黑云母成分和形成物理条件存在系统差异,揭示其岩浆物源有别,进而制约了其成矿种类特征。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的成分和形成条件变化范围小,以MgO(8%~13%)、TiO_(2)(3%~5%)和Cl(0.02%~0.6%)含量较高,F(0.2%~0.4%)含量较低,以及较高的氧逸度(log f O_(2)值为-16.96~-14.62)和温度(682~771℃)为特征;而南秦岭的成分和形成条件总体变化范围较大,具有MgO(3%~15%)、TiO_(2)(2%~4.5%)、Cl(0.01%~0.18%)含量较低,F(0.1%~1.6%)含量较高,以及较低的氧逸度(log f O_(2)值为-20.88~-15.08)和温度(536~754℃)。此外,研究还显示,黑云母的形成压力与岩浆演化程度和矿物组合相关,当岩石中出现黑云母+白云母±石榴子石组合时,压力较高。秦岭两个构造单元中黑云母成分和形成条件的差异,特别是氧逸度和Cl含量的明显不同,揭示各自的成矿种类和成矿潜力不同,如北秦岭较高的氧逸度和Cl含量,形成铜矿的潜力比南秦岭大。同时,两个构造单元中黑云母的成分差异,还揭示了岩浆物源及深部物质组成的不同,即北秦岭比南秦岭具有更为年轻的地壳,这与区域同位素填图示踪的深部物质组成差异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对区域上同时代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岩浆演化、岩浆结晶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等,还可示踪深部物质组成的空间变化与差异及成矿种类和潜力,有望成为探测深部物质组成的新方法和了解区域成矿背景和潜力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成分 物理化学条件 花岗质岩石 成矿作用 地壳深部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主、东矿三个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嘉琦 蔡剑辉 +3 位作者 李以科 柯昌辉 孔维刚 胡古月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95,共23页
近年来关于白云鄂博Nb-REE-Fe矿床H8岩体火成水成归属的争论已渐息,而矿床成矿过程以及REE富集机制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对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碳酸岩体、霓长岩化蚀变带、尖山组板岩3个典型剖面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工作,发现... 近年来关于白云鄂博Nb-REE-Fe矿床H8岩体火成水成归属的争论已渐息,而矿床成矿过程以及REE富集机制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对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碳酸岩体、霓长岩化蚀变带、尖山组板岩3个典型剖面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工作,发现赋矿碳酸岩、霓长岩、铁矿石微量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靠近H8岩体的尖山组板岩往往有着更高的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与成矿碳酸岩相近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区内各类岩石单元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全岩La_(N)/Nd_(N)比值的变化规律显示,H8岩体内部比边缘更富La,边缘比岩体内部更富Nd。通过岩(矿)石薄片BSE图像结合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显示,H8岩体内的稀土元素矿物(主要是独居石、氟碳铈矿等)可分为2组,一组相对富La,呈半自形-他形,星点状分布;另一组相对富Nd,呈他形细粒,脉状分布。两组矿物中不同元素的富集特征可能代表了结晶过程中流体环境的改变。上述实验结合地质勘查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矿床初始成矿物质的起源与H8碳酸岩一致,均来源于中元古代碳酸岩岩浆活动,而不同类型的稀土元素矿物对应了白云岩成岩阶段与萤石矿化阶段两个不同的稀土矿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成矿作用过程 白云鄂博Nb-REE-Fe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云鄂博矿区尖山组沉积源区、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杨建军 王东升 +7 位作者 佘宏全 李以科 杨月后 柯昌辉 张丽 赵剑 赵阳 郭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35,共30页
白云鄂博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围岩尖山组为一套绿片岩相硅质碎屑岩组合,尖山组的形成时代及物源研究对于理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A-ICP-MS方法对矿区尖山组的变质砂岩及变质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 白云鄂博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围岩尖山组为一套绿片岩相硅质碎屑岩组合,尖山组的形成时代及物源研究对于理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A-ICP-MS方法对矿区尖山组的变质砂岩及变质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变质细砂岩样品Z5246的锆石年龄为2645~1147 Ma,包含两个主峰值年龄,分别为2510和1390 Ma;变质砂岩样品By23281锆石年龄为2722~1847 Ma,包含3个主峰值年龄,分别为2487、1925和1859 Ma。结合锆石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变质砂岩样品By23281中2722~1847 Ma的锆石属于未受热液改造的碎屑锆石,尖山组的形成时代应晚于1847 Ma;而结合野外特征、锆石形貌及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变质细砂岩样品Z5246中1761~1147 Ma的年龄反映了后期热液改造的过程,也进一步佐证了白云石碳酸岩的岩浆成因。结合矿区及周边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认为矿区尖山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克拉通北缘太古宙基底和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岩,最终形成于中元古代,之后受到白云石碳酸岩岩浆期热液的明显改造。矿区尖山组碎屑岩的年龄数据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太古代-元古代的陆壳增生、碰撞及裂解事件,为研究太古代-元古代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沉积岩 锆石U-PB年龄 太古代-元古代 沉积源区 热液改造 尖山组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隆文矽卡岩型铁锡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9
作者 张朋 马收先 +3 位作者 陈懋弘 翟德高 柯昌辉 朱德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1012,共20页
隆文铁锡多金属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一处小型矽卡岩型铁锡矿床,位于粤东锡成矿带西北端,其成矿时代及成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尚不清楚。文章选择早阶段粗粒花岗岩、晚阶段细粒花岗岩及锡多金属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隆文铁锡多金属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一处小型矽卡岩型铁锡矿床,位于粤东锡成矿带西北端,其成矿时代及成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尚不清楚。文章选择早阶段粗粒花岗岩、晚阶段细粒花岗岩及锡多金属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阶段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0.8±1.2)Ma、(140.7±1.4)Ma,锡石U-Pb年龄为(139.8±1.3)Ma、(140.8±1.8)Ma,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成矿岩体具有高硅、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呈现轻稀土元素微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的配分模式,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两阶段花岗岩具有负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_(Hf)(t)值,Nd二阶段、Hf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1557~1621 Ma、1341~1811 Ma。结合粗粒花岗岩内暗色微粒包体,推断隆文花岗质岩浆主要来自早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与早阶段粗粒花岗岩相比,晚阶段花岗岩贫TFeO、MgO和TiO_(2),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较低的Nb/Ta和Zr/Hf比值。这表明晚阶段细粒花岗岩是早阶段粗粒花岗岩岩浆进一步分异演化的产物,是岩浆晶粥经过熔体-晶体的分离作用形成的,与锡成矿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锡石U-Pb年龄 I型花岗岩 隆文铁锡矿床 粤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 被引量:19
10
作者 柯昌辉 孙盛 +5 位作者 赵永岗 李以科 徐仲元 郝美珍 李瑞萍 张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9,共15页
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田内褶皱及断层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和总结,认为矿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中元古代—海西期至少发育4期构造活动,包括近东西向控岩断层(F1)、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F2)、近东西向褶皱和韧性剪切构造、... 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田内褶皱及断层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和总结,认为矿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中元古代—海西期至少发育4期构造活动,包括近东西向控岩断层(F1)、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F2)、近东西向褶皱和韧性剪切构造、北东向左行走滑正断层(F3),并将其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认为:①沿白云石碳酸岩与顶底板围岩界线分布的近东西向断层控制了白云石碳酸岩的产出和矿体的形成;②白云石碳酸岩侵位之后,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对矿体进行了第一次破坏,导致主矿、东矿的深部矿体向东平移,钻孔WK14-01的深部矿体应为主矿深部的矿体平移所致;③成矿期后发育一期近南北向的挤压变形事件对矿体进行了第二次破坏,导致矿区白云鄂博群紧闭褶皱的形成和矿体发生透镜体化;④主矿、东矿之间的北东向左行走滑正断层对矿体进行了第三次破坏,导致主、东矿位置的错动。这些认识将对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床 矿田构造 控岩控矿构造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4 位作者 杨阳 齐秋菊 樊忠平 高非 王修缘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2-1576,共15页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是北秦岭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脉和爆破角砾岩,花岗斑岩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化。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花岗斑岩的U-Pb年龄为(151±1)Ma(N=12,...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是北秦岭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脉和爆破角砾岩,花岗斑岩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化。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花岗斑岩的U-Pb年龄为(151±1)Ma(N=12,MSWD=0.32),矿区内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146±2)~(151±2)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48.8±1.7)Ma(N=6,MSWD=0.84)。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南台钼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其以北的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主要斑岩型钼矿床大规模成矿时间一致。该花岗斑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176Hf/177Hf初始比值介于0.281 864~0.282 454,εHf(t)=-28.8~-7.9,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654~1 506 Ma,均变化于一个较宽的范围,表明花岗斑岩的源区物质具有多源的特征,其中以壳源组分为主,可能有少量幔源组分的混入,暗示了成矿物质也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壳,但地幔组分对成矿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南台钼多金属矿 锆石U-Pb年龄 RE-OS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脉岩成因与金成矿关系——来自李坝金矿年代学、地球化学及Nd-Hf-S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9
12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6 位作者 杨阳 田永飞 李金宝 聂政融 吕星球 王顺安 龚明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62,共21页
甘肃李坝金矿位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礼岷金矿带东部,矿区内脉岩主要包括斜闪煌斑岩、云斜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等。根据各脉岩与金矿的产出关系可划分为成矿前脉岩、成矿期脉岩和成矿后脉... 甘肃李坝金矿位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礼岷金矿带东部,矿区内脉岩主要包括斜闪煌斑岩、云斜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等。根据各脉岩与金矿的产出关系可划分为成矿前脉岩、成矿期脉岩和成矿后脉岩3类。不同种类、不同期次脉岩的成因及其对金成矿作用的制约存在不同认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李坝金矿区花岗斑岩脉的年龄为(210±1)Ma(MSWD=0.15),与中川岩体同属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期花岗(斑)岩脉富碱、高钾,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煌斑岩脉同属高钾钙碱性系列。Nd-Hf同位素结果显示,李坝金矿区花岗斑岩脉的143Nd/144Nd比值为0.512084±0.000007,147Sm/143Nd比值为0.0903,εNd(t)为-7.98,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1.64Ga;锆石εHf(t)=-6.30^+1.47,TDMC为1.65~1.15 Ga,显示花岗斑岩脉的源区以古老的壳源物质为主,并有年轻物质的加入。硫同位素和矿床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4.3‰~11.6‰,平均值为8.45‰,表明其成矿硫源具有深源特点,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与脉岩有关的深部岩浆。综上,笔者认为矿区内脉岩与金矿化具有深部同源性,成矿同期的煌斑岩可能为金矿化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Nd-Hf-S同位素 李坝金矿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马河钼矿区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1 位作者 李金宝 齐秋菊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7-278,共12页
本文对北秦岭马河钼矿区桃官坪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西沟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了157±1Ma(NSWD=13)和153±1Ma(NSWD=14)的谐和年龄,表明其为晚侏罗世侵入体。马河钼矿的形成与这两个侵入体密... 本文对北秦岭马河钼矿区桃官坪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西沟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了157±1Ma(NSWD=13)和153±1Ma(NSWD=14)的谐和年龄,表明其为晚侏罗世侵入体。马河钼矿的形成与这两个侵入体密切相关,据此限定该钼矿床成矿时代略晚于157~153Ma,为侏罗世晚期成矿。桃官坪和西沟花岗岩具有高硅(68.12%~76.33%),富碱(Na2O+K2O=6.35%~10.38%)的特征,K2O/Na2O变化较大(0.91~1.89),A/CNK在0.85~1.14之间,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上富集U、Pb、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Rb、Ba、K、Sr、P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多数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0.5~0.9),少数样品具有弱正铕异常(δEu=1.05~1.08)。与华北地块南缘与钼矿有关的花岗岩相比,二者均具有高硅、高钾、富碱的特征。但马河钼矿区成矿花岗岩比华北地块南缘的稍基性,这可能是导致马河钼矿的矿床规模比华北地块南缘较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马河钼矿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区赋矿“白云岩”地质特征与成因再认识 被引量:12
14
作者 柯昌辉 李以科 +5 位作者 李立兴 赵永岗 董晓杰 郝美珍 李厚民 李瑞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47-3063,共17页
本文通过对白云鄂博矿区精细的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发现:(1)矿区的蚀变矿化均围绕赋矿“白云岩”形成,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具有明显的蚀变强弱变化特征,从赋矿“白云岩”到顶底板板岩,蚀变和矿化强度逐渐减弱;(2)赋矿“白云岩”呈岩枝状穿... 本文通过对白云鄂博矿区精细的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发现:(1)矿区的蚀变矿化均围绕赋矿“白云岩”形成,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具有明显的蚀变强弱变化特征,从赋矿“白云岩”到顶底板板岩,蚀变和矿化强度逐渐减弱;(2)赋矿“白云岩”呈岩枝状穿切围岩,接触带内带发育萤石化、霓石化、霓辉石化、钠闪石化和磷灰石化等蚀变,外带发育黑云母化、钾化(微斜长石化)、钠闪石化、弱萤石化、弱黄铁矿化和弱磁铁矿化蚀变;(3)在白云鄂博矿区的西矿、东介勒格勒和菠萝头矿段的“白云岩”与围岩的内接触带,均发现有碳质板岩、硅质板岩、石英砂岩、闪长(玢)岩和辉长岩捕虏体;(4)在赋矿“白云岩”的外部接触带发育与“白云岩”同期侵入的碱性岩,与白云鄂博碳酸岩体共同构成了一个碱性岩套组合;(5)在白云鄂博矿区内识别出一条韧性剪切带,矿区内的赋矿“白云岩”均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变形和动态重结晶作用,各类矿石中的条带状构造既不是沉积层理,也不是岩浆流动的流线(面),而是与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的构造线(面)理。以上证据表明,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为岩浆成因的白云石碳酸岩,但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和动态重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矿“白云岩” 岩浆碳酸岩 围岩蚀变 矿床成因 白云鄂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块南缘黑山-木龙沟地区中酸性岩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3 位作者 李金宝 杨阳 齐秋菊 周晓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1-800,共20页
华北地块南缘黑山-木龙沟地区晚中生代中酸性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山下斜辉石黑云母闪长岩和木龙沟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4±2Ma(2σ,N=16)和151±1Ma(2σ,N=15)。该中酸性岩的A/CNK=0.75~1.04,Na2O+K... 华北地块南缘黑山-木龙沟地区晚中生代中酸性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山下斜辉石黑云母闪长岩和木龙沟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4±2Ma(2σ,N=16)和151±1Ma(2σ,N=15)。该中酸性岩的A/CNK=0.75~1.04,Na2O+K2O=6.15%~8.42%,K2O/Na2O=0.77~2.29,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在稀土和微量元素上,富集LREE和Rb、Ba、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和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0.85~0.99)。在同位素上,全岩的ISr为0.708676~0.711480,εNd(t)变化于-22~-16.1之间,tDM2为2.25~2.72Ga;锆石的εHf(t)为-27.8~-18.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37~2.96Ga。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这些中酸性岩的源区物质由古老的壳源物质和年轻组分组成,其中以壳源物质为主,可能为太古宙太华群。岩相学和区域地质特征显示,年轻组分可能为幔源组分,岩体可能是由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部分熔融的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中酸性岩 华北地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罗山县金城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柯昌辉 吕新彪 +2 位作者 王玉奇 刘洪 刘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通过对河南罗山县金城金矿Ⅱ号矿体黄铁矿产出特征、金在黄铁矿中的赋存状态、化学成分、热电性等一系列标型特征的研究,认为本区含金黄铁矿主要为热液成因。黄铁矿中硫同位素具有变化范围窄(2.75‰-5.5‰)、极差值小(2.75‰)、平... 通过对河南罗山县金城金矿Ⅱ号矿体黄铁矿产出特征、金在黄铁矿中的赋存状态、化学成分、热电性等一系列标型特征的研究,认为本区含金黄铁矿主要为热液成因。黄铁矿中硫同位素具有变化范围窄(2.75‰-5.5‰)、极差值小(2.75‰)、平均值为4.195‰的特点,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热电性测试显示,黄铁矿的热电系数(α)变化范围较大(-281.0-466.0μV/℃),平均为-148.9-268.2μV/℃,热电场导电类型N型、P-N型、N-P型及P型均有,总体上具有N-P混合型特征,同一世代黄铁矿热电性在空间上具有正向垂直分带的规律,表明本矿区的黄铁矿成分复杂,具有受多期次热液叠加的特征。黄铁矿热电性数据统计直方图明显出现两个峰值,表明本矿床至少具有两次金成矿作用阶段。通过经验公式计算预测该矿体的剥蚀深度为矿体中部位置,深部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这一研究反映了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对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和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城金矿 黄铁矿 微量元素 热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中川岩体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4 位作者 聂政融 杨阳 吕星球 王顺安 李金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7-1154,共28页
中川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岩体呈同心环状产出,由外向内岩性依次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边部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向内逐渐减少。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中川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岩体呈同心环状产出,由外向内岩性依次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边部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向内逐渐减少。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岩浆暗色包体)、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浆暗色包体(无斑)和细粒花岗岩脉的年龄分别为:(221±1)Ma(MSDW=0.26)、(220±1)Ma(MSDW=0.11)、(217±1)Ma(MSDW=0.11)、(216±1)Ma(MSDW=0.26)、(207±1)Ma(MSDW=0.29),表明岩体从边部到中心年龄逐渐变新。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的里特曼指数和A/CNK值分别为2.20~3.85、0.99~1.15和2.24~9.22、0.75~1.08,两者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和钾玄岩-高钾钙碱系列;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均显示出富集LREE、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0.29~0.91),无Ce异常,寄主岩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且中心部位的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具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一些特征。在哈克图解上暗色包体和寄主岩石的主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同位素组成上,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的εNd(t)分别变化于-7.31^-8.73和-5.32^-5.69,TDM2分别变化于1.59~1.71 Ga和1.43~1.46 Ga,εHf(t)值分别为-7.02^-0.31和-3.0~0,TDM2为1.27~1.70 Ga和1.2~1.5 Ga,显示寄主花岗岩和岩浆暗色包体分别来源于不同源区,寄主岩石主要是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岩浆暗色包体可能是来自岩石圈地幔,但与寄主花岗质岩浆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岩体外围金矿床形成略晚于岩体,与花岗质脉岩年龄相近,空间上与岩体密切相关,结合前人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与成岩物质具有相似性。表明该岩体与其周围的金矿具有成因联系,岩浆作用不仅提供了热能,也有物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川岩体 锆石U-PB定年 Nd-Hf同位素 花岗岩 地质调查工程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5 位作者 杨阳 吕星球 聂政融 李金宝 齐秋菊 王顺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876,共18页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产于北秦岭构造带宽坪群内,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体状赋存于花岗斑岩内及其与宽坪群大理岩的接触带。矿化主要呈浸染状、团块状和细脉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硅酸盐化、矽卡岩化和碳酸盐岩化。矿床的形成经历...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产于北秦岭构造带宽坪群内,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体状赋存于花岗斑岩内及其与宽坪群大理岩的接触带。矿化主要呈浸染状、团块状和细脉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硅酸盐化、矽卡岩化和碳酸盐岩化。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高温蚀变-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钼多金属矿化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期。斑晶石英和辉钼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4种流体包裹体:L型富液相包裹体、V型富气相包裹体、C型含CO2包裹体和S型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早阶段斑晶石英中发育140~200℃、220~280℃、340~400℃3个均一温度区间,主成矿期辉钼矿-石英脉中发育120~180℃、200~240℃和280~380℃3个均一温度区间,晚阶段无矿石英脉中仅发育120~240℃一个低温区间。早阶段斑晶石英中的包裹体盐度显示57.90%~>73.96%、30.06%~38.01%、3.39%~18.55%3个不连续的区间,主成矿期的辉钼矿石英脉和晚期无矿石英脉中的盐度范围分别为0.43%~12.85%、1.91%~10.73%。在成矿早阶段的斑晶石英和主成矿期石英辉钼矿脉的3个温度区间,均出现S型、C型、L型、V型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流体沸腾作用明显,表明流体的多次沸腾是南台钼多金属矿床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这一机制与北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床的成矿机制相似。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于-0.3‰~7.2‰,平均3.1‰,表明硫来自深部岩浆。含硫化物石英的δDV-SMOW值介于-103‰^-76‰之间,δ18OH2O的值为4.01‰~5.55‰,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混合有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硫、氢、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柯昌辉 王晓霞 +5 位作者 杨阳 李金宝 吕星球 聂政融 王顺安 齐秋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15-516,共2页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秦岭蟒岭岩体西侧,是北秦岭构造带中典型的钼多金属矿床之一。前人从矿床地质特征、岩体地球化学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资料(李靠社,1990),但是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等方面...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秦岭蟒岭岩体西侧,是北秦岭构造带中典型的钼多金属矿床之一。前人从矿床地质特征、岩体地球化学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资料(李靠社,1990),但是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南台钼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相学与成矿期次进行了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多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石英脉 北秦岭 南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中生代花岗岩中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特征及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阳 王晓霞 +5 位作者 于晓卫 柯昌辉 王立功 郭瑞朋 王顺安 李小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23-3136,共14页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胶西北中生代玲珑期、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玲珑期,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和铁质黑云母,其MgO为4.07%~6.53%,...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胶西北中生代玲珑期、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玲珑期,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和铁质黑云母,其MgO为4.07%~6.53%,具有壳源型黑云母的特征;北部主要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MgO介于9.13%~11.57%之间,具壳幔混源型的特征;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以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为主,MgO为7.62%~15.38%,均为壳幔混源型,其中的角闪石均属于钙质角闪石,M值为0.44~0.76。暗色矿物成分显示玲珑期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壳源,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的以壳源为主,有少量幔源组分参与。三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主要集中于550~700℃,而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为600~750℃,从玲珑期到郭家岭期再到伟德山期,即从早到晚,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全铝压力计估算结果显示,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结晶压力具有降低的趋势。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过程中的氧逸度分别为-15.0^-9.0和-15.3^-8.8,明显比玲珑期的(-17.5^-13.2)高。结合胶西北金矿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花岗岩结晶过程中较高的氧逸度和幔源物质的参与可能是有利于金矿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化学成分 结晶条件 中生代花岗岩 金矿化 胶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