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柯斌榕 兰清秀 +1 位作者 卢政辉 廖剑华 《食药用菌》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概述我国双孢蘑菇产量变化现状与趋势;综述福建地区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态势,介绍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品种,制种工艺,培养料和覆土材料制备,新型原材料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各种栽培模式等,指出存...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概述我国双孢蘑菇产量变化现状与趋势;综述福建地区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态势,介绍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品种,制种工艺,培养料和覆土材料制备,新型原材料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各种栽培模式等,指出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双孢蘑菇 栽培 现状 变革 问题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用料栽培双孢蘑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柯斌榕 兰清秀 +1 位作者 卢政辉 廖剑华 《食药用菌》 2021年第3期183-188,共6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综述当前双孢蘑菇栽培代用料使用情况和种类,比较部分代用料栽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对子实体品质的影响。分析代用料栽培双孢蘑菇存在的问题,为双孢蘑菇代用料栽培及循环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代用料栽培 菌渣 农副废弃物 养殖废弃物 草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芝与无柄灵芝担孢子的萌发特性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柯斌榕 吴小平 《食药用菌》 2015年第5期282-287,共6页
以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担孢子为材料,从担孢子采集方法、萌发条件及保藏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种担孢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无柄灵芝担孢子在无菌水中培养24 h即可萌发产生芽管,48 h萌发率为6.77%;而赤... 以赤芝Ganoderma lucidum和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担孢子为材料,从担孢子采集方法、萌发条件及保藏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种担孢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无柄灵芝担孢子在无菌水中培养24 h即可萌发产生芽管,48 h萌发率为6.77%;而赤芝只有早期弹射的新鲜担孢子可以在麦芽汁培养基中萌发,但萌发率仅有1.13%。赤芝担孢子根据形态大小可分为3类,其中可萌发担孢子的平均长为7.38μm,宽为4.46μm,小于成熟担孢子,细胞壁颜色也比成熟担孢子浅。灵芝担孢子萌发时一般在担孢子顶端或脐状处产生一个芽管,极少数两处同时产生芽管。新生菌丝在不适宜继续生长条件下,可进一步形成厚垣孢子;且随着担孢子保藏时间的延长,其萌发率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芝 无柄灵芝 担孢子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兰清秀 卢政辉 +1 位作者 柯斌榕 廖剑华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秸秆栽培食用菌是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笔者归纳了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的栽培管理、发酵技术和多级循环模式研究现状。秸秆经多级循环有效利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菇农的创收途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回报... 秸秆栽培食用菌是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笔者归纳了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的栽培管理、发酵技术和多级循环模式研究现状。秸秆经多级循环有效利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菇农的创收途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回报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条确实可行的新途径。剖析了当前秸秆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秸秆的创新利用技术是规划整个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系统的关键,从而建立秸秆资源的高效环保综合利用新模式,为秸秆菌业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菌业 循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拮抗试验的杏鲍菇菌株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盛荣 张维瑞 +2 位作者 柯斌榕 刘新锐 吴小平 《食药用菌》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利用拮抗反应对全国各地收集的81株杏鲍菇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81个菌株可分为11个类群,最大群包含25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从中显示我国杏鲍菇菌株既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可能存在严重的同物异名现象。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反应 分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杀螨剂对害长头螨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兰清秀 卢政辉 +1 位作者 柯斌榕 范青海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37,共4页
采用室内喷药法测定了联苯肼酯悬浮剂和螺螨酯悬浮剂对为害食用菌的害长头螨(Dolichocybe perniciosa)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联苯肼酯和螺螨酯对害长头螨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螺螨酯对害长头螨毒杀效果优于联苯肼酯,二者的致死中浓... 采用室内喷药法测定了联苯肼酯悬浮剂和螺螨酯悬浮剂对为害食用菌的害长头螨(Dolichocybe perniciosa)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联苯肼酯和螺螨酯对害长头螨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螺螨酯对害长头螨毒杀效果优于联苯肼酯,二者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8.96mg/L和149.02mg/L,螺螨酯在浓度43.6mg/L时完全抑制害长头螨膨腹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长头螨 联苯肼酯悬浮剂 螺螨酯悬浮剂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