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通过保护线粒体和减少氧化应激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 被引量:7
1
作者 柯少凡 刘风 朱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9-1265,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够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组(SR组,n=8)和溶剂组(SS组,n=8),记录平均动脉压。失血性休克2 h后分别给予15 mg...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够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组(SR组,n=8)和溶剂组(SS组,n=8),记录平均动脉压。失血性休克2 h后分别给予15 mg/kg的白藜芦醇或0.3 m L等体积的溶剂(70%乙醇)并回输自体血。治疗2 h后采集小肠标本行HE染色后,再行肠黏膜的病理学观察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2,SOD2)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SOD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蛋白含量。取部分肠组织匀浆检查AT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X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SOD活性。结果:自体血回输2 h后,SR组平均动脉血压高于SS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组较SS组病理损伤减轻,且病理学评分明显下降(P<0.05);SR组小肠组织匀浆GXH-px,CAT和SOD活性以及ATP水平均高于SS组(均P<0.01);SR组SOD2蛋白水平高于SS组,胞质Cyt C水平明显低于S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减轻了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保护线粒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失血性休克 肠损伤 氧化应激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致严重皮下气肿二例报告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丽娟 张武华 +1 位作者 阙衍梅 柯少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9-599,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 二氧化碳 气腹 严重皮下气肿 并发症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