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山贡菊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学玲 贺曼曼 +2 位作者 岳鹏翔 邹敏亮 查芳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0,75,共5页
为建立黄山贡菊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GC-MS检测法并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设置进样口温度为26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mL.min-1,分... 为建立黄山贡菊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GC-MS检测法并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设置进样口温度为26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mL.min-1,分流比为25:1,进样量2μL的条件,以程序升温对10批黄山贡菊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标定了黄山贡菊挥发油的59个共有峰为特征峰,初步建立了以59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GC-MS指纹图谱,10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质谱鉴定出黄山贡菊挥发油含量最高成分为Bicyclo[3.1.1]hept-2-en-4-ol-2,6,6-trimethyl-aceate,约占总量的20%。此分析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及重现性好,挥发油中各成分分离效果较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黄山贡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且上述含量最高的成分可作为黄山贡菊指标性成分之一来控制黄山贡菊质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贡菊 挥发油 气-质联用仪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长期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朱迎春 白寿军 +1 位作者 冯岗 查芳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1期1744-1745,共2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长期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及肾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0例长期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治疗...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长期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及肾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0例长期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评价高血压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长期透析患者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缬沙坦 卡维地洛 血液透析 高血压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肾损伤分子-1的检测对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白寿军 王亚琨 +2 位作者 朱迎春 查芳芳 吴莲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5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后患者的尿肾损伤分子-1(KIM-1)浓度对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行冠脉造影术及PCI术患者179例,用苦味酸速率法检测术前24 h内及术后24、48、72 h时...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后患者的尿肾损伤分子-1(KIM-1)浓度对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行冠脉造影术及PCI术患者179例,用苦味酸速率法检测术前24 h内及术后24、48、72 h时血清肌酐(Scr)的浓度,用ELISA法检测术前及术后2、6、12、24、48、72 h时尿KIM-1的浓度,所有患者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根据造影剂肾病(CIN)诊断标准,将以上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结果 CIN组17例,非CIN组162例,CIN总发生率为9.49%;CIN组,尿KIM-1在术后2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48 h开始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KIM-1与肌酐变化呈正相关(r=0.214,P=0.037)。在非CIN组,尿KIM-1各个时间段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造影剂肾病中,尿KIM-1浓度的变化早于Scr,可能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肾损伤分子-1 冠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杜红秀 白寿军 +2 位作者 朱迎春 杨明正 查芳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0期1813-1814,共2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2例原发性FSGS患者随机分为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组(观察组)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对照组),每组... 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2例原发性FSGS患者随机分为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组(观察组)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12个月的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血白蛋白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17例,对照组总有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8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FSGS的疗效优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杜红秀 白寿军 +3 位作者 朱迎春 查芳芳 吴莲叶 王青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6期878-880,共3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大量蛋白尿(蛋白尿≥3.5g/d)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符合条件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入组环孢素联合激素治疗组(观察组,18例)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1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大量蛋白尿(蛋白尿≥3.5g/d)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符合条件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入组环孢素联合激素治疗组(观察组,18例)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1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及eGF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两组均无因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结论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较单纯激素治疗起效快、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糖皮质激素 环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测定桡动脉阻断后压力与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朱迎春 冯岗 +3 位作者 查芳芳 吴莲叶 王青 白寿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桡动静脉内瘘术中桡动脉阻断后的压力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的关系。方法首次行自体桡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52例,于手术过程中监测其桡动脉血压以及残端动脉压力水平。手术过程中游离患者的桡动脉,将桡动脉测量血压... 目的探讨桡动静脉内瘘术中桡动脉阻断后的压力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的关系。方法首次行自体桡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52例,于手术过程中监测其桡动脉血压以及残端动脉压力水平。手术过程中游离患者的桡动脉,将桡动脉测量血压的设备归零,然后用测压针穿刺患者的桡动脉,观察患者的桡动脉压力水平。使用血管钳暂时夹闭患者穿刺点近端的桡动脉,再观察患者的桡动脉残端的压力水平。随访5年,并观察其手术后第3年和第5年的内瘘通畅率。结果桡动脉夹闭前的血压水平为68-149mmHg,平均值为105.7mmHg。桡动脉残端的压力30-124mrnHg,平均值98.5mmHg。患者的桡动脉被阻断前后的动脉压力差值〉30mmHg或者阻断后桡动脉的残端的压力的绝对值〈70mmHg的患者,采取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否则应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手术成功率100%。且桡动脉阻断后压力越低,内瘘第3、5年的通畅率越低。结论术中测定的桡动脉阻断后压力水平与内瘘远期通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其压力水平越低,内瘘远期通畅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压 自体动静脉内瘘 远期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贡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13
7
作者 査芳芳 高学玲 +2 位作者 邹敏亮 何常明 贺曼曼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46-150,共5页
目的:研究黄山贡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种不同来源的菊花样品,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评价,建立共有模式。结果:建立... 目的:研究黄山贡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种不同来源的菊花样品,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评价,建立共有模式。结果:建立了黄山贡菊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2个共有峰,各贡菊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6以上,与其他菊花品种的相似度均小于0.8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山贡菊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贡菊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指纹图谱 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NF-κB、VEGF、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杨明正 杜红秀 +2 位作者 查芳芳 王青 白寿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筛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进行3个月基础治疗,分为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筛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进行3个月基础治疗,分为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30~300mg/g),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大于300mg/g),予以黄芩素铝胶囊1.2g每日三次治疗3个月。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血清TGF-β1及VEGF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蛋白尿水平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NF-κBp65均有明显激活(P<0.05),与ACR成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黄芩素可抑制NF-κBP65、TGF-β1、VEGF表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P<0.05)。通过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治疗前后比较,黄芩素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结论:黄芩素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NF-κB活化及降低VEGF、TGF-β1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延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核因子-Κ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透析充分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迎春 王亚琨 +3 位作者 白寿军 姬婷婷 唐波 查芳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7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透析充分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分组,血压控制130~140/80~90 mmHg者纳入A组(n=52),血压控... 目的:探讨血压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透析充分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分组,血压控制130~140/80~90 mmHg者纳入A组(n=52),血压控制为120~130/70~80 mmHg者纳入B组(n=56)。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6个月的RR指标,包括尿素清除指数(KT/V)、残肾KT/V、总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残肾Ccr。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以及Cr峰值浓度、BUN峰值浓度、每周尿素氮清除量。记录两组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总KT/V、残肾KT/V、总Ccr、残肾Cc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B组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BU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B组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每周尿素氮清除量显著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A组的17.31%(P<0.05)。结论:将血压控制为120~130/70~80 mmHg,对腹膜透析患者RRF有保护作用,可提升透析充分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残肾功能 血压 透析充分性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红秀 白寿军 +1 位作者 朱迎春 查芳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8期1407-1408,共2页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26例,观察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血钾、血钙、iPTH等测量或检测,并...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26例,观察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血钾、血钙、iPTH等测量或检测,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联合治疗组与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可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蛋白尿,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缬沙坦 IGA肾病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