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果实发育时段遮光对红阳猕猴桃果实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若男 刘翠霞 +7 位作者 叶开玉 高建有 李洁维 龚弘娟 夏黎明 朱荣香 王发明 查满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5-2299,共15页
[目的]探究遮光对猕猴桃发育期间果实香气的影响,为猕猴桃精细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猕猴桃红阳为试验材料,从花后20~140 d,以20 d为一个时段将其分为6个时段(时段Ⅰ~时段Ⅵ),每个时段为一组使用套袋进行遮光处理(T1~T6组),T7为全... [目的]探究遮光对猕猴桃发育期间果实香气的影响,为猕猴桃精细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猕猴桃红阳为试验材料,从花后20~140 d,以20 d为一个时段将其分为6个时段(时段Ⅰ~时段Ⅵ),每个时段为一组使用套袋进行遮光处理(T1~T6组),T7为全时段遮光,对照(CK)为全时段未遮光。采用顶空固相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香气,并对T7和对照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在不同遮光处理下,共检测出38种香气物质,包括15种酯类、11种醛类、8种萜烯类和3种醇类。各组香气种类介于19~37种之间,其中T6种类最多,T2和T5最少。总香气含量T4最高,其次为T2和T5。除T4处理外,其他试验组果实酯类含量均显著降低;T4、T5和T6处理组醛类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T1和T2处理组萜烯类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T4处理组无累积,其他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醇类物质含量在T6处理果实中显著高于对照,T2和T5处理组无累积,其他处理组低于对照。聚类分析显示,T4处理与对照成分组成最相似。主成分分析显示,T6处理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T4、T5和T2。转录组分析共发现1248个差异表达基因,T7较对照下调基因788个,上调基因460个。筛选出了15个与香气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遮光处理降低了T7果实中乙醇脱氢酶(ADH)、丙酮酸转氨酶(AGXT)、天冬氨酸转氨酶(COT1)和糖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IspD)基因的表达量,升高了焦磷酸脱羧酶(MDV)、醛脱氢酶(ALDH)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表达量。[结论]红阳猕猴桃的各类香气成分具有不同的合成时期,其中时段Ⅵ为酯类合成重要时期;时段Ⅰ-时段Ⅲ对醛类物质合成积累有重要意义;时段Ⅳ为萜烯类物质合成关键时期。遮光抑制了ADH、AGXT和COT1基因的表达,同时上调了MVD和ALDH基因的表达量,是导致遮光果实中萜烯类香气物质含量升高和酯类、醛类、醇类含量下降的可能因素。综合分析表明,T2、T4和T5处理的猕猴桃果实香气含量较高,受遮光影响较小,即时段Ⅱ(40~60DAA)、时段Ⅳ(80~100DAA)和时段Ⅴ(100~120DAA)为适宜遮光时段。结合前人研究,建议从时段Ⅱ到时段Ⅴ(40~120DAA)进行果实遮光,时段Ⅵ去除套袋使果实正常接收光照。研究结果可以为猕猴桃精细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红阳 香气 遮光 果实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猕猴桃种质染色体倍性的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庆 高建有 +6 位作者 李洁维 叶开玉 莫权辉 蒋桥生 查满荣 王发明 刘世彪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2,93,共8页
为鉴定不同猕猴桃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收集于广西桂林的50份猕猴桃种质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其中有16份种质倍性为首次鉴定,并分析倍性与果实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份材料中共鉴定出二倍体猕猴桃19份,四倍体13份,六... 为鉴定不同猕猴桃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收集于广西桂林的50份猕猴桃种质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其中有16份种质倍性为首次鉴定,并分析倍性与果实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份材料中共鉴定出二倍体猕猴桃19份,四倍体13份,六倍体18份,其中中华猕猴桃二倍体和四倍体较多,果肉颜色多红色或黄色,果面多被茸毛或光滑无毛;美味猕猴桃六倍体较多,果肉一般为绿色,多被长茸毛;美味猕猴桃的果实普遍大于中华猕猴桃。野生物种多为二倍体,绿色果肉,短茸毛至无毛。研究丰富了猕猴桃种的倍性数据库,为猕猴桃的育种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染色体 倍性鉴定 果实特征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突变体D12W191多分蘖表型产生与细胞分裂素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文晓 翁飞 +2 位作者 査满荣 丁艳锋 王绍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1-72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D12W191与野生型‘武育粳3号’的细胞分裂素(CTK)和生长素(IAA)含量差异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并探究分蘖生长抑制剂萘乙酸(NAA)处理对其分蘖芽形态发育的影响及生理机制。[方法]以野生型粳稻...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D12W191与野生型‘武育粳3号’的细胞分裂素(CTK)和生长素(IAA)含量差异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并探究分蘖生长抑制剂萘乙酸(NAA)处理对其分蘖芽形态发育的影响及生理机制。[方法]以野生型粳稻‘武育粳3号’及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导突变获得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编号为D12W191)为供试材料,测定分蘖芽及分蘖节的细胞分裂素(CTK)和生长素(IAA)含量,并分析细胞分裂素合成、降解和响应调节子基因及生长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D12W191分蘖芽的玉米素(Z)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均高于‘武育粳3号’,在分蘖节中未出现显著差异;与细胞分裂素变化趋势不同,突变体材料D12W191分蘖芽中IAA含量和‘武育粳3号’相比没有差异,而分蘖节中的IAA含量低于‘武育粳3号’。IAA与Z+ZR比值分析表明,突变体D12W191分蘖芽和分蘖节的IAA/(Z+ZR)值均低于‘武育粳3号’。与野生型相比,D12W191的分蘖芽和分蘖节中的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Os IPT4、Os IPT5、Os IPT7表达上调,细胞分裂素降解基因Os CKX4、Os CKX5、Os CKX9表达下调,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子基因OsRR6、OsRR7、OsRR11也呈现下调的趋势,而且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Lovastatin能够完全抑制多分蘖突变体分蘖的发生。生长素合成基因Os YUCCA3、Os YUCCA4在突变体分蘖芽和分蘖节中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而Os YUCCA6在突变体分蘖节中显著下调,在分蘖芽中的表达与野生型处于同一水平。水稻Os TB1基因负调控分蘖的发生,其在突变体分蘖芽中表达明显下调。外源NAA处理抑制了2个材料分蘖芽的生长,并且使Os IPTs基因表达下调,Os CKXs和Os TB1基因表达上调。[结论]D12W191突变体Os IPTs表达上调及Os CKXs表达下调使分蘖芽中内源CTK含量上升,而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负调控因子A型OsRRs基因表达量下降,又增强了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这些都有利分蘖的发生,外源喷施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Lovastatin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突变体的多分蘖表型可能是由于分蘖芽中较高的CTK引起的。NAA处理显著抑制了D12W191分蘖芽的生长,这与其对Os IPTs、Os CKXs和Os TB1基因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分蘖突变体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叶片氮素输出对水稻分蘖和碳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琰 陈志雄 +2 位作者 姜大刚 张灿奎 查满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9-746,共8页
增施氮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但高氮肥投入所增加的植株氮素积累大部分滞留在营养器官中,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有限。叶片是氮素储存的主要器官及籽粒氮素的主要供给源。为了明确植株中氮素分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拟南芥... 增施氮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但高氮肥投入所增加的植株氮素积累大部分滞留在营养器官中,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有限。叶片是氮素储存的主要器官及籽粒氮素的主要供给源。为了明确植株中氮素分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拟南芥铵转运蛋白基因AtAMT1.2在水稻韧皮部特异表达,促进叶片氮素输出,检测转基因水稻植株在不同氮肥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高氮下pOsSUT1::AtAMT1.2转基因水稻分蘖数、氮素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叶片中糖输出量增加,分蘖芽中独角金内酯途径相关基因OsTB1、OsD14表达水平下调。研究说明增加叶片氮素输出能够增大叶片中糖向分蘖芽的转运量,促进分蘖生长,从而提高了有效分蘖数并带来了更高的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水稻 分蘖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州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匡美美 高建有 +5 位作者 罗庆 查满荣 王琰 朱里 彭小列 刘世彪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56-59,共4页
抽样调查了湘西州吉首等6个县(市)12村14个果园7个猕猴桃品种的溃疡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西州猕猴桃果园的发病率占调查果园总数的85.7%,且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栽培品种、海拔高度、果园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抽样调查了湘西州吉首等6个县(市)12村14个果园7个猕猴桃品种的溃疡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西州猕猴桃果园的发病率占调查果园总数的85.7%,且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栽培品种、海拔高度、果园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7个品种中,红阳猕猴桃为高感品种,翠玉为高抗品种;果园的海拔高度与溃疡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海拔越高同一品种发病越重;果园的管理水平越低溃疡病发病越重;并针对湘西州的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情况提出了5点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溃疡病 病情调查 湘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诱导绞股蓝根状茎形成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和糖含量变化
6
作者 彭震 朱里 +5 位作者 罗庆 高建有 查满荣 彭小列 郭惠红 刘世彪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1,共5页
绞股蓝茎端具有钻入土中转化为根状茎的特殊越冬和繁殖方式。本研究将绞股蓝藤蔓顶端置于遮光的塑料瓶中,检测暗诱导引发的从正常茎端转化为根状茎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和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暗处理后8 d茎端经黄化膨大期、变态芽期发育... 绞股蓝茎端具有钻入土中转化为根状茎的特殊越冬和繁殖方式。本研究将绞股蓝藤蔓顶端置于遮光的塑料瓶中,检测暗诱导引发的从正常茎端转化为根状茎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和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暗处理后8 d茎端经黄化膨大期、变态芽期发育成根状茎。与光照材料相比,暗处理的茎端在膨大黄化期的生长素、赤霉素和茉莉酸含量均升至最高,至变态芽期均明显下降,至根状茎期除生长素有所上升外,其余激素含量持续下降。膨大黄化期可能是绞股蓝茎端转化为根状茎的必须期和关键期,含量变化最大的赤霉素可能是茎端转化的主要调控激素。暗处理后茎端变化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连续下降趋势,蔗糖和果糖平缓上升,还原性糖上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暗诱导 根状茎转化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