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细菌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曹晓光 黄羽 +2 位作者 查渝 王春艳 周树生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2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安徽省立医院ICU内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855株病原菌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占73.5%,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占10.1%;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安徽省立医院ICU内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855株病原菌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占73.5%,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占10.1%;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38.5%)、铜绿假单胞菌(14.5%)、肺炎克雷伯杆菌(12.4%)、大肠埃希菌(7.8%)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为20.6%、64.2%;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类、阿米卡星等较敏感。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9%)、肠球菌属(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87.5%和50.0%。结论 ICU分离的病原菌以阴性杆菌为主,且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指导抗菌药物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贤聪 王春艳 +3 位作者 曹晓光 查渝 黄羽 周树生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2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ONSD)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放置脑室测压导管测定颅内压(ICP)。根据ICP值,将患者分为颅内高压组(ICP≥20 mm...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ONSD)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放置脑室测压导管测定颅内压(ICP)。根据ICP值,将患者分为颅内高压组(ICP≥20 mm Hg)与非颅内高压组(ICP <20 mm Hg),颅内高压组34例,非颅内高压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ICP及ONSD的差异,分析ICP与ONSD的相关性,评价ONSD预测颅脑损伤患者ICP的的临床价值。结果颅内高压组患者的ICP、ONSD分别为(26. 97±4. 72) mm Hg和(5. 55±0. 42) mm,非颅内高压组患者的ICP、ONSD分别为(16. 03±2. 34) mm Hg和(4. 87±0. 3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CP与ONSD之间呈高度相关性(r=0. 851,P=0. 000)。ROC曲线显示床旁超声测量ONSD预测颅内压的诊断阈值为5. 25 mm,灵敏度为76. 51%,特异度为88. 52%,曲线下面积为0. 881。结论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用床旁超声测量ONSD能准确预测颅内压力变化,该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颅脑损伤 视神经管直径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晓波 秦寒枝 +2 位作者 赵加强 查渝 周树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8期151-154,共4页
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是心肌炎最为严重的类型,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syndrome,MOFS... 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是心肌炎最为严重的类型,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syndrome,MOFS)。早期病死率极高[1],但一旦度过急性危险期,长期预后较普通心肌炎良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多脏器功能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晓光 黄羽 +4 位作者 王春艳 苏丹 周树生 金魁 查渝 《安徽医学》 2021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2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成功组(n=18)与失败组(n=7);根据出...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2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成功组(n=18)与失败组(n=7);根据出院28 d存活,分为存活组(n=11)与死亡组(n=14)。记录肌钙蛋白(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胆红素(Bil)、肌酐等指标,分别比较组间不同指标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在预后中的价值。结果成功组患者的Tn 24 h、48 h差值及CK-MB 48 h差值均高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Bil 24 h、48 h差值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Tn 24 h差值是撤机保护性因素(P=0.036);住院天数(P=0.045)和Bil 48 h差值(P=0.041)是28 d存活保护性因素。住院天数、Tn 24 h差值和Bil 24 h差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893、0.825、0.786和20.41、3.65、14.50。结论Bil 24 h差值、住院时间和Tn 24 h差值对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应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临床指标 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