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斑蓝子鱼幼鱼对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的耐受研究
1
作者 黄小林 劳智鸿 +5 位作者 杨育凯 李涛 黄忠 虞为 舒琥 林黑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研究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对养殖环境的耐受力,对体质量为(3.25±0.83)g的黄斑蓝子鱼幼鱼开展了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耐受性实验,同时监测了极限水温和盐度条件下黄斑蓝子鱼幼鱼的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变化,以期... 为研究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对养殖环境的耐受力,对体质量为(3.25±0.83)g的黄斑蓝子鱼幼鱼开展了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耐受性实验,同时监测了极限水温和盐度条件下黄斑蓝子鱼幼鱼的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变化,以期为黄斑蓝子鱼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黄斑蓝子鱼幼鱼适宜水温为23.0~28.0℃,可耐受的水温范围为12.1~32.5℃;适宜盐度为8.0‰~59.0‰,可耐受的盐度范围为3.5‰~75.0‰;正常环境下窒息临界点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47±0.52)mg·L^(-1)。临近耐受极限的水温和盐度均对黄斑蓝子鱼幼鱼的窒息临界点、窒息点以及极限低氧耐受有较大影响,其中低盐对窒息点的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黄斑蓝子鱼幼鱼对温度和盐度耐受范围较广,但超出适宜范围时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出现应激反应;黄斑蓝子鱼幼鱼窒息点高,易缺氧,建议养殖全过程溶解氧质量浓度不低于6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蓝子鱼 水温 盐度 溶解氧 耐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全虾营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黑着 李卓佳 +3 位作者 郭志勋 冯娟 文国樑 丁贤 《南方水产》 2008年第6期95-100,共6页
研究了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sp.,109CFU·g-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初始体重0.03 g.尾-1)生长性能、全虾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中芽孢杆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2.5和3.0 g·kg-1... 研究了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sp.,109CFU·g-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初始体重0.03 g.尾-1)生长性能、全虾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中芽孢杆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2.5和3.0 g·kg-1饲料。芽孢杆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摄食添加益生菌1.0和1.5g·kg-1饲料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高并且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特别是添加量为1.0 g·kg-1时,差异显著;然而,其它添加量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全虾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投喂添加益生菌1.0和1.5 g·kg-1饲料,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全虾中部分氨基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制剂 凡纳滨对虾 生长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PS2对尖吻鲈的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林黑着 袁丰华 +3 位作者 李卓佳 陆鑫 杨其彬 陈旭 《南方水产》 CAS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研究了光合细菌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浓度为8×108cfu.mL-1的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的液体制剂分别以0.0%(对照组)、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 研究了光合细菌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浓度为8×108cfu.mL-1的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的液体制剂分别以0.0%(对照组)、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5±0.25)g的尖吻鲈50d。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饲料系数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蛋白酶、肠淀粉酶及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蛋白酶在1.5%组显著低于1.0%组(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垂的消化酶在1.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株光合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5%组能显著促进其幽门垂消化酶的活性,在1.0%组显著促进肝蛋白酶及肠和胃淀粉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尖吻鲈 生长特性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黑着 刘永坚 +3 位作者 何建国 郑文晖 李卓佳 田丽霞 《南方水产》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在室外水泥池(4m×1.5m×1m)进行石斑鱼(62.3±0.6g)的饥饿实验,每池放养35尾,设3个重复,实验时间分别为0、1、2、3和4周。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减轻,肥满度和肝体比显著降低;肌肉水分显著增加而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P<... 在室外水泥池(4m×1.5m×1m)进行石斑鱼(62.3±0.6g)的饥饿实验,每池放养35尾,设3个重复,实验时间分别为0、1、2、3和4周。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减轻,肥满度和肝体比显著降低;肌肉水分显著增加而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脂肪含量在第1周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肝脏饱和脂肪酸在饥饿前3周基本保持不变,第4周显著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在饥饿第1周保持不变,然后呈下降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和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含量显著增加。与肝脏相比,肌肉中脂肪酸变化程度较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肌肉中140减少而205增加。饥饿使肌肉中DHA/EPA比率呈下降趋势,但肝脏DHA/EPA比率显著上升;肌肉和肝脏中DHA+EPA的百分比都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饥饿 脂肪酸 肝脏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大肥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林黑着 叶乐 +3 位作者 陈燕军 周竞晖 李卓佳 吴开畅 《南方水产》 2005年第6期63-65,共3页
配制5种饲料,速大肥(Stafac500)的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和80mg·kg-1,于室内水泥池(0.90m×0.60m×1.0m)分组进行实验,每池养凡纳滨对虾60尾,初始体重为0.22g,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时间8周。增重率(%)分别为1105±43,... 配制5种饲料,速大肥(Stafac500)的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和80mg·kg-1,于室内水泥池(0.90m×0.60m×1.0m)分组进行实验,每池养凡纳滨对虾60尾,初始体重为0.22g,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时间8周。增重率(%)分别为1105±43,1115±33,1150±22,1192±53和1272±33;饲料系数分别为1.56±0.11,1.51±0.02,1.45±0.01,1.42±0.10和1.49±0.02。结果表明,投喂添加速大肥添加剂饲料的对虾生长性能优于对照组,对虾摄入不同剂量的速大肥对全虾的营养组成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大肥 凡纳滨对虾 生长 饲料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段亚飞 黄忠 +2 位作者 林黑着 董宏标 张家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100,共8页
对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网箱养殖对虾肌肉粗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而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 对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网箱养殖对虾肌肉粗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而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2)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网箱养殖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天门冬氨酸(Asp)、异亮氨酸(Ile)、精氨酸(Arg)和脯氨酸(Pro)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而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鲜味氨基酸(DAA)和虾味氨基酸(PFAA)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3)肌肉中检测到30种常见脂肪酸,两者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以网箱养殖对虾较高;两者的棕榈酸(C16∶0)质量分数最高,且网箱养殖对虾EPA+DHA质量分数是池塘养殖的1.90倍。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对虾营养成分要优于池塘养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深水网箱 池塘养殖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文国樑 林黑着 +2 位作者 李卓佳 陆鑫 袁丰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3,共6页
试验选取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制5组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0.2%、0.4%和0.8%],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质量为(4.14&#... 试验选取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制5组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0.2%、0.4%和0.8%],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质量为(4.14±0.06)g]56 d,每组3个重复,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虾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差异显著(P<0.05);0.2%组和0.8%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的肝蛋白酶和肝淀粉酶显著增高(P<0.05),0.1%组和0.4%组的肠蛋白酶和肠淀粉酶显著增高(P<0.05)。0.2%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指标呈现先下降后增高的趋势,0.4%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适宜添加量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凡纳滨对虾 生长 消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对花鲈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虞为 杨育凯 +13 位作者 陈智彬 林黑着 黄小林 周传朋 杨铿 曹煜成 黄忠 马振华 李涛 王珺 王芸 荀鹏伟 黄倩倩 于万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7,共11页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螺旋藻可显著提高花鲈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螺旋藻可以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对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T3、T4和T5组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T4和T5组的红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4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和T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和T5组的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花鲈饲料中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花鲈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血液学指标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小肽对石斑鱼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书燕 林黑着 +6 位作者 黄忠 周传朋 王珺 王芸 戚常乐 杨小立 廖经球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3,共9页
设计6组实验,测定在3种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44%,48%,52%)下添加2种水平的小肽(0.05%,0.1%)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料分别为D1(44%,0.05%),D2(44%,0.1%),D3(48%,0.05%),D4(48%,0.... 设计6组实验,测定在3种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44%,48%,52%)下添加2种水平的小肽(0.05%,0.1%)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料分别为D1(44%,0.05%),D2(44%,0.1%),D3(48%,0.05%),D4(48%,0.1%),D5(52%,0.05%),D6(52%,0.1%)。每组饲料3个平行,每个玻璃钢纤维桶(500 L)放15尾石斑鱼[初始体质量(42.16±0.23)g],实验进行8周。结果显示,各组石斑鱼增重、特定生长率、肌肉粗蛋白、脂肪和灰分无显著差异,随着蛋白质和小肽水平的增加,肌肉粗脂肪、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质量浓度降低(P<0.05);胃蛋白酶活性在D2组最高,小肽对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存在显著影响,在D1组活性较高(P>0.05);各组石斑鱼肝脏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差异不显著(P>0.05)。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小肽可以降低石斑鱼的蛋白需求,促进脂肪代谢,增加消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小肽 饲料蛋白质 生长 血清生化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营养成分分析(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铿 杨莺莺 +5 位作者 李卓佳 林黑着 虞为 王珺 夏冬梅 徐创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149,154,共5页
为分析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营养水平,评价其作为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E、核苷酸和虾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胶红酵母的粗蛋白、粗脂肪、总糖... 为分析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营养水平,评价其作为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E、核苷酸和虾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胶红酵母的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9.2%、1.5%、22.3%和7.9%。共检出16种常见的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77%。检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0.29%、8.64%、5.41%、35.38%、28.97%和21.31%。β-胡萝卜素、维生素E、核苷酸和虾青素的含量分别为1.40、172.00、170.00、1.00mg/kg。结果表明,胶红酵母的营养价值较高,是较好的饲料原料,可用作鱼粉等蛋白源的替代物,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红酵母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E 核苷酸 虾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花鲈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虞为 杨育凯 +7 位作者 林黑着 黄小林 黄忠 李涛 周传朋 马振华 荀鹏伟 杨长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6,共9页
采用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N0)、0.4%(N1)、0.8%(N2)、1.2%(N3)和1.6%(N4)的5组试验饲料,投喂均质量(7.2±0.07)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56 d,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可... 采用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N0)、0.4%(N1)、0.8%(N2)、1.2%(N3)和1.6%(N4)的5组试验饲料,投喂均质量(7.2±0.07)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56 d,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可提高花鲈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摄食率,其中N2、N3和N4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可显著提高全鱼的粗蛋白含量并降低粗脂肪含量(P<0.05);牛磺酸可显著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牛磺酸添加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2、N3和N4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添加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补体4(C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可显著提高花鲈肝脏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浓度(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增重率为目标,花鲈对牛磺酸的最适需求量为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牛磺酸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抗氧化能力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对卵形鲳鲹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黄忠 林黑着 +3 位作者 牛津 吕国敏 陈旭 陈明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39-44,共6页
配制w(肌醇)为350 mg.kg-1、458 mg.kg-1、507 mg.kg-1、720 mg.kg-1和1 050 mg.kg-1的5种饲料,投喂初始质量为(8.30±0.11)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56 d,评估肌醇对卵形鲳鲹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摄食w(肌醇)为... 配制w(肌醇)为350 mg.kg-1、458 mg.kg-1、507 mg.kg-1、720 mg.kg-1和1 050 mg.kg-1的5种饲料,投喂初始质量为(8.30±0.11)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56 d,评估肌醇对卵形鲳鲹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摄食w(肌醇)为720 mg.kg-1的饲料组的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脏体比不受肌醇的影响;458 mg.kg-1、507 mg.kg-1和720 mg.kg-13个饲料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350 mg.kg-1和1 050 mg.kg-12个饲料组(P<0.05);507 mg.kg-1饲料组全鱼的水分显著高于720 mg.kg-1饲料组以外的其他组(P<0.05),脂肪显著低于720 mg.kg-1饲料组以外的其他组(P<0.05),粗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肌醇质量分数的增加,血糖浓度先升高后下降,720 mg.kg-1饲料组血糖浓度最高,显著高于350 mg.kg-1和458 mg.kg-1饲料组(P<0.05);507 mg.kg-1饲料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1 050 mg.kg-1饲料组以外的其他组(P<0.05);添加肌醇能显著降低血液甘油三酯浓度,但对血液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肌醇 生长 血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海洋红酵母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铿 林黑着 +4 位作者 夏冬梅 周传朋 杨莺莺 黄忠 虞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8,共8页
为了研究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配制6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添加1 g·kg^(-1)、2 g·kg^(-1)、3 g·kg^(-1)、4 g·kg^(-1... 为了研究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配制6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添加1 g·kg^(-1)、2 g·kg^(-1)、3 g·kg^(-1)、4 g·kg^(-1)和5 g·kg^(-1)的海洋红酵母组,投喂初始均质量为(5.22±0.01)g的尼罗罗非鱼,实验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 g·kg^(-1)和4 g·kg^(-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1 g·kg^(-1)、3 g·kg^(-1)和5 g·kg^(-1)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 g·kg^(-1)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1 g·kg^(-1)和2 g·kg^(-1)组(P<0.05),1 g·kg^(-1)、3 g·kg^(-1)和5 g·kg^(-1)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 g·kg^(-1)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 g·kg^(-1)、4 g·kg^(-1)和5 g·kg^(-1)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2 g·kg^(-1)和3 g·kg^(-1)组前肠和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溶菌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尼罗罗非鱼幼鱼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得出,海洋红酵母在罗非鱼饲料中的建议添加量为2~3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海洋红酵母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免疫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6个家系生长、饲料利用和全虾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忠 林黑着 +5 位作者 黄建华 杨其彬 温为庚 陈旭 周发林 江世贵 《南方水产》 CAS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以海南三亚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亲本,建立6个家系(hsy5-5,hsy7-7,hsy8-5,hsy10-10,hsy12-13和hsy15-15)进行生长、饲料利用和混养生长试验,同时分析各个家系全虾的营养成分。在生长和饲料利用试验中,家系hsy10-10的增重率... 以海南三亚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亲本,建立6个家系(hsy5-5,hsy7-7,hsy8-5,hsy10-10,hsy12-13和hsy15-15)进行生长、饲料利用和混养生长试验,同时分析各个家系全虾的营养成分。在生长和饲料利用试验中,家系hsy10-10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优于其它家系;hsy8-5、hsy10-10和hsy12-13的成活率高于hsy5-5、hsy7-7和hsy15-15,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混养生长试验中,水泥池混养时,家系hsy10-10的成活率高达90%,分别比hsy8-5、hsy12-13、hsy7-7、hsy15-15和hsy5-5家系高出13.3%、13.3%、20.0%、23.3%和30.0%;hsy10-10和hsy8-5的月总增重率高于其它4个家系;池塘混养时,hsy10-10家系的平均体重高于6个家系平均值的13.1%。结果表明,家系hsy10-10的成活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均优于其它家系,且含有最高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最低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家系 生长 饲料利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系统及抗低盐度胁迫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芸 李正 +3 位作者 段亚飞 王珺 黄忠 林黑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共11页
为研究红景天(Rhodiola rosea)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系统及抵抗低盐度胁迫的影响,该实验设计0 mg·kg^(-1)、300 mg·kg^(-1)、1 000 mg·kg^(-1)和3 000 mg·kg^(-1) 4个红景天提取物水平... 为研究红景天(Rhodiola rosea)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系统及抵抗低盐度胁迫的影响,该实验设计0 mg·kg^(-1)、300 mg·kg^(-1)、1 000 mg·kg^(-1)和3 000 mg·kg^(-1) 4个红景天提取物水平饵料添加量,饲喂凡纳滨对虾28 d。然后进行72 h低盐度(10)胁迫实验,测试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GSH-Px、CA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天然海水养殖条件下,GSH-Px、CAT活性和GSH-Px基因表达水平在某些时段被显著诱导(P<0.05)。低盐度胁迫24 h,对照组抗氧化指标相比于其他各组的变化幅度最大。低盐度胁迫72 h,红景天组T-AOC、CAT活性和GSH-Px、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红景天提取物添加量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显著。结果表明,红景天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胁迫初期凡纳滨对虾抗氧化指标的剧烈改变,明显提高胁迫后期机体的抗氧化系统功能,具有成为抗应激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环境胁迫 红景天提取物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加润 黄忠 +5 位作者 林黑着 牛津 吕国敏 黄建华 陈义方 丁贤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9-437,共9页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44%、46%)的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1.03±0.02 g)进行56 d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44%、46%)的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1.03±0.02 g)进行56 d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40%蛋白饲料的斑节对虾的增重率(417.35%)和特定生长率(2.93%·d-1)获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在38%时的饲料系数(1.88)最低且与44%和46%蛋白饲料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虾体蛋白含量在44%饲料蛋白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6%、38%和42%组(P<0.05)。(3)斑节对虾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42%蛋白组最高,44%和46%蛋白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36%~42%蛋白饲料组(P<0.05)。(4)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斑节对虾的蛋白酶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波动的趋势;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胃淀粉酶活性在38%~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通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增重率的回归分析,斑节对虾幼虾饲料蛋白的适宜含量为3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幼虾 蛋白水平 生长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投喂策略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忠 林黑着 +3 位作者 李卓佳 郭志勋 牛津 黄春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3,共7页
设计9组试验组,测定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复方中草药以及不同的投喂策略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饲料组分别为D0、D2、D4(连续投喂对照组、0.2%中草药组、0.4%中草药组)、1D2-1D0、1D4... 设计9组试验组,测定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复方中草药以及不同的投喂策略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饲料组分别为D0、D2、D4(连续投喂对照组、0.2%中草药组、0.4%中草药组)、1D2-1D0、1D4-1D0(1周0.2%、0.4%中草药饲料-1周对照饲料)、1D2-2D0、1D4-2D0(1周0.2%、0.4%中草药饲料-2周对照饲料)、1D2-3D0、1D4-3D0(1周0.2%、0.4%中草药饲料-3周对照饲料)。结果表明,D2组和1D4-2D0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D0组;D2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D0组;D4组的成活率显著低于D0组和1D4-1D0组;D0组的肝胰腺蛋白酶活性和血淋巴总蛋白(TP)质量浓度低于其他各组,而血淋巴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KP)以1D4-1D0组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以D0组最高。因此,连续投喂0.2%中草药饲料以及1周0.4%中草药饲料-2周对照饲料的策略可以使凡纳滨对虾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中草药 生长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陆鑫 林黑着 +2 位作者 李卓佳 袁丰华 杨其彬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尖吻鲈Lates calarifer(初始体重16.94 g±0.12 g)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组(对照组、A^E组),A^E组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 以尖吻鲈Lates calarifer(初始体重16.94 g±0.12 g)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组(对照组、A^E组),A^E组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1%、0.2%、0.4%、0.8%,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E组尖吻鲈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E组鱼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E组鱼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B组鱼的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改变尖吻鲈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尖吻鲈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对2种规格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书燕 林黑着 +4 位作者 黄忠 周传朋 王珺 王芸 戚常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6,共10页
为研究2个不同生长阶段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设计了蛋白水平分别为37%、40%、43%、46%和49%5组等脂等能的饲料。大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1.29±5.72)g,小规格石斑鱼平... 为研究2个不同生长阶段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设计了蛋白水平分别为37%、40%、43%、46%和49%5组等脂等能的饲料。大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1.29±5.72)g,小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83.93±0.30)g,每个网箱15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8周。结果显示,大、小规格石斑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大规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小规格43%组石斑鱼特定生长率最大(P<0.05)。2个生长阶段石斑鱼的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胆固醇和血糖随蛋白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0.05),血清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P<0.05)。大规格石斑鱼的肌肉灰分随蛋白水平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小规格石斑鱼则显著升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随蛋白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 H逐渐增加,肌肉硬度和弹性先增加后降低(P<0.05)。结果表明,大规格石斑鱼适宜蛋白需求量为40.94%,小规格石斑鱼蛋白需求量为43.44%,小规格石斑鱼品质优于大规格石斑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饲料蛋白质 营养需求 生长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仔、稚、幼鱼形态观察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小林 杨育凯 +3 位作者 李涛 黄忠 虞为 林黑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4,共7页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把黄斑篮子鱼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黄斑篮子鱼初孵仔鱼全长(1.913±0.105) mm,在水温23~24.3℃,3日龄开口;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被完全吸收,进入后期仔鱼期;17日龄鳍膜消失,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3日龄鳞片覆盖全身,完成变态,外部形态特征与成鱼相近,进入幼鱼期。仔稚鱼生长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出先快后慢再快的生长趋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出膜后随日龄不断伸长,28日龄长到最大值,之后逐渐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胚后发育 仔稚鱼 形态观察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