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纯嵌入法的三相潮流通用算法
1
作者 张逸 蓝天 +1 位作者 李传栋 林金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024-8038,I0009,共16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三相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工程适用的三相潮流算法进行分析。传统三相潮流算法存在初值依赖性强、模型复杂、计算效率较低和适用场景受限等问题。全纯嵌入法是一种解析求解非线性潮流方程的新方法,具...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三相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工程适用的三相潮流算法进行分析。传统三相潮流算法存在初值依赖性强、模型复杂、计算效率较低和适用场景受限等问题。全纯嵌入法是一种解析求解非线性潮流方程的新方法,具有不依赖初值、求解过程中矩阵定常的优势。因此,该文首先基于电网三相元件模型特性,运用相序变换矩阵,构建三相潮流的全纯嵌入模型;其次,基于幂级数系数相等原则,推导模型系数的递推关系,并运用矩阵范型技术简化计算模型;然后,对零序约束方程进行解析重构,运用矩阵行列替换技术,实现不同接地方式下电网三相潮流的高效求解;最后,在IEEE 33、改造的IEEE 123及我国某区域电网系统上,验证所提方法效率高、收敛可靠且不依赖于计算初值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潮流 全纯嵌入法 通用算法 矩阵范型 接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范型的配电网三相谐波潮流算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林金榕 张逸 +2 位作者 李传栋 邵振国 李宽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1,共7页
配电网的传统潮流算法主要是基于前推回代法,当综合考虑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时,算法复杂度激增,难以扩展新模型,且当电源类型出现转换时算法收敛性欠佳。基于牛顿-拉夫逊法三相基波潮流和三相谐波导纳网络,提出一种综合考虑... 配电网的传统潮流算法主要是基于前推回代法,当综合考虑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时,算法复杂度激增,难以扩展新模型,且当电源类型出现转换时算法收敛性欠佳。基于牛顿-拉夫逊法三相基波潮流和三相谐波导纳网络,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电能质量问题、适用于各种网络结构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范型算法。综合运用矩阵内积、矩阵索引、关联矩阵等矩阵变换运算,构建三相谐波导纳矩阵和牛顿-拉夫逊法三相基波潮流矩阵的高效生成和随机访问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变压器等模型实现三相谐波导纳矩阵的结构性更新,建立一种灵活高效的三相谐波潮流算法。在IEEE 14节点系统上利用OpenDSS对所提算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在IEEE 123节点系统上将所提算法与传统前推回代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提升效率和处理环网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三相谐波 电能质量 潮流计算 矩阵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不接地配电网三相潮流新方法
3
作者 张逸 林金榕 +3 位作者 李传栋 邵振国 蓝天 陈书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36,共11页
在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新形势下,三相潮流计算是分析其影响的基本手段。针对现有中压不接地配电网三相潮流研究主要采用人为设置参考中性点/零序电压的方式,导致无法仿真分析中性点/零序电压偏移、不接地网络零序潮流和相... 在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新形势下,三相潮流计算是分析其影响的基本手段。针对现有中压不接地配电网三相潮流研究主要采用人为设置参考中性点/零序电压的方式,导致无法仿真分析中性点/零序电压偏移、不接地网络零序潮流和相-地电压不平衡等情况,提出一种中压不接地配电网三相潮流新算法。首先,提出不接地配电网三相潮流在节点变量和导纳矩阵方面的特殊性。然后,设计基于功率平衡方程和牛拉法,采用导纳矩阵可逆化处理和矩阵替换技术实现约束零序电流为零的不接地配电网三相潮流算法。最后,基于6节点系统和修改的IEEE123算例仿真不接地配网的潮流,结合PSCAD验证所提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准确性以及在大电网中的适用性和收敛性,并在地市电网中进行实际应用。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算法计算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潮流 配电网 不接地网络 牛顿-拉夫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生成抑制素(MSTN)抗体对肩袖撕裂后肌肉退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金榕 田家齐 +4 位作者 孙亚英 罗家宇 陈闻波 刘少华 陈疾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0-877,共8页
目的:探讨肌生成抑制素(MSTN)抗体对肩袖撕裂后肌肉萎缩、纤维化、脂肪浸润等肌肉退变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使用18只小鼠。其中,通过横切左肩冈上肌腱和肩胛上神经,建立12只小鼠巨大肩袖撕裂伴肌肉退变模型,术后3周,将12只小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肌生成抑制素(MSTN)抗体对肩袖撕裂后肌肉萎缩、纤维化、脂肪浸润等肌肉退变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使用18只小鼠。其中,通过横切左肩冈上肌腱和肩胛上神经,建立12只小鼠巨大肩袖撕裂伴肌肉退变模型,术后3周,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注射MSTN抗体组(抗MSTN组,n=6)和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PBS组,n=6),于左冈上肌撕裂部位分别注射MSTN抗体和PBS溶液,每周1次,共注射3周;另外6只仅切开皮肤和肌肉,未切断肌腱和神经的小鼠作为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注射。术后6周,取3组样本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冈上肌肌肉重量、体积等指标,并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和肌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免疫组化染色等组织学分析。结果:抗MSTN组MRI上测量的冈上肌横截面积显著高于PBS组,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01)。相较于PBS组,抗MSTN组的冈上肌肌肉重量、体积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更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胶原沉积程度(P<0.001)和脂肪浸润面积(P<0.01)相较于PBS组更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此外,抗MSTN组的MuRF1和Atrogin1表达显著低于PBS组,而p-Akt显著高于PBS组(P<0.001)。且抗MSTN组α-SMA表达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显著少于PBS组,但仍比假手术组高(P<0.001)。结论:使用MSTN抗体对肩袖撕裂后的肌萎缩、纤维化、脂肪浸润等肌肉退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肌肉 退变 肌生成抑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