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茎叶研究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林赵淼 许国春 +6 位作者 李国良 张鸿 许泳清 纪荣昌 邱永祥 邱思鑫 汤浩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7期1-6,共6页
为了探究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的发展历程、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前沿,本文以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688篇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甘薯茎叶研究领域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 为了探究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的发展历程、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前沿,本文以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688篇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甘薯茎叶研究领域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论文发表期刊较为分散,但英文文献的高频期刊更具学术影响力和传播面。经合作网络分析发现,甘薯茎叶研究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团队,但团队之间合作较少,且中、英文文献涉及的研究团队重合度不高。此外,甘薯茎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生理功能解析、茎叶资源的生物质能转化、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及其栽培以及甘薯叶片衰老机制研究等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叶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叶菜型甘薯 营养和功能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正辉 毕俊国 +3 位作者 江德权 林赵淼 李侠 丁艳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30,共6页
以四川、湖北、江西、广西和重庆季节性干旱危害严重的69个县为研究对象,依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基于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不同稻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1)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大于或等于该地区的作... 以四川、湖北、江西、广西和重庆季节性干旱危害严重的69个县为研究对象,依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基于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不同稻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1)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大于或等于该地区的作物需水量,可以采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露田、中期烤田和后期干湿交替的高产水分管理策略;(2)湖北省大多数地区降水仅能满足作物需求,达不到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3)广西大部分地区可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露田,但头季稻后期及再生季秋旱严重,不宜中期烤田;(4)江西多数地区在水稻生长前期可以烤田,头季稻后期及再生季秋旱严重,降水不足,较难实现干湿交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季节性干旱区 降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加工双优质高产型甘薯新品种福薯806的选育 被引量:1
3
作者 邱永祥 林赵淼 +3 位作者 李国良 张鸿 邱思鑫 汤浩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11期49-52,共4页
福薯80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福薯604为母本,广薯87、福薯90916、福薯2号、龙薯710、胜利百号、金薯14等品种为父本进行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20-2021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两年鲜薯平均产量38448.75 kg·hm^(-2),比... 福薯80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福薯604为母本,广薯87、福薯90916、福薯2号、龙薯710、胜利百号、金薯14等品种为父本进行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20-2021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两年鲜薯平均产量38448.75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6.43%;薯干产量10135.35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11.74%;淀粉产量6610.05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13.63%;干物率29.35%,淀粉率19.17%;薯块蛋白质含量0.78μg·hg^(-1),可溶性糖含量3.58%,胡萝卜素含量248μg·hg^(-1);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食味品质和外观鉴定综合评价,其中食味评分82.6分,比对照广薯87高2.6分;外观评分81.6分,比对照广薯87高1.4分,食用品质达到特优质品种水平,适合作为倒蒸地瓜干产品的原料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食用 连城地瓜干 加工: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紫色甘薯新品种福薯34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邱永祥 邱思鑫 +4 位作者 张鸿 林赵淼 纪荣昌 许泳清 李国良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期241-243,共3页
为了满足产业对紫色甘薯品种多样性的需求,解决紫色甘薯鲜薯产量较低、适宜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2014年开始,通过亲本选择、组合配置、适应性鉴定和区域试验,选育出紫色甘薯新品种福薯34。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适... 为了满足产业对紫色甘薯品种多样性的需求,解决紫色甘薯鲜薯产量较低、适宜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2014年开始,通过亲本选择、组合配置、适应性鉴定和区域试验,选育出紫色甘薯新品种福薯34。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好、食味品质较优、薯形美观、抗甘薯蔓割病、每100 g薯块花青素含量为15.18 mg,适宜作为食用型和地瓜干加工型品种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甘薯 福薯34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型叶菜用甘薯育种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邱永祥 李国良 +8 位作者 刘中华 邱思鑫 李华伟 纪荣昌 林赵淼 许泳清 张鸿 罗文彬 汤浩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63-65,共3页
探讨机采型叶菜用甘薯的育种目标,在适应性和产量指标、食用品质、外观品质、抗病性和机械采收品种的理想株型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提出适合机械采收品种的生长模式;并总结了国审适机采型叶菜品种福菜薯22号的特征特性。
关键词 机械采收 叶菜用甘薯 育种目标 福菜薯2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福建省优质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总结 被引量:2
6
作者 邱永祥 黄伟群 +5 位作者 邱思鑫 阮妙鸿 林赵淼 张鸿 李国良 许泳清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1期124-128,139,共6页
近年来,福建省紫色甘薯品种种植业发展迅速,但与普通甘薯相比较,紫色甘薯仍然存在薯块产量偏低、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组织全省规模的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鉴定出一批在产量、食味... 近年来,福建省紫色甘薯品种种植业发展迅速,但与普通甘薯相比较,紫色甘薯仍然存在薯块产量偏低、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组织全省规模的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鉴定出一批在产量、食味品质或加工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推广利用前景的品种,为新品种的登记和品种权申请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推动紫色甘薯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甘薯 新品种 产量 淀粉率 品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花青素紫薯福薯317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邱永祥 邱思鑫 +2 位作者 林赵淼 李国良 纪荣昌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2549-2551,2554,共4页
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但目前选育的紫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大多低于40 mg·kg^(-1)。为了提高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我们从亲本创制入手,通过组合配制、适应性鉴定和区域试验,选育出高花青素含量的紫色甘薯新品种福薯317。该品... 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但目前选育的紫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大多低于40 mg·kg^(-1)。为了提高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我们从亲本创制入手,通过组合配制、适应性鉴定和区域试验,选育出高花青素含量的紫色甘薯新品种福薯317。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适应性好、花青素含量达到100.19 mg·kg^(-1),同时该品种还具有薯形美观、中抗甘薯蔓割病等优点,适宜作为食用型紫薯品种、花青素和地瓜干加工型原料品种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紫色 品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茎尖培养及病毒检测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泳清 李华伟 +4 位作者 邱永祥 林赵淼 张鸿 李国良 邱思鑫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52-56,共5页
为了优化甘薯茎尖培养方法,获得甘薯新品种脱毒试管苗。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NAA、GA3和6BA三种因素对甘薯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培养基最佳配方;在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甘薯品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的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 为了优化甘薯茎尖培养方法,获得甘薯新品种脱毒试管苗。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NAA、GA3和6BA三种因素对甘薯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培养基最佳配方;在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甘薯品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的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情况;并用RTPCR方法对成苗的甘薯品种再生株系进行病毒病(SPFMV、SPCSV、SPVG、SPVC和SPLV)检测。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福薯604茎尖分化成苗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NAA>GA3,福薯604茎尖组培成苗的最佳组合为MS培养基+6BA 1.2 mg·L^-1+NAA 0.10 mg·L^-1+GA30.1 mg·L^-1,其茎尖组培苗萌芽率为93.3%、成苗率达50.0%。不同甘薯品种在最佳培养基组合条件下的茎尖分化情况表现不同,其中,福菜薯23和福薯116甘薯品种的茎尖分化和植株再生情况最好。不同甘薯品种试管苗经RTPCR检测,最终获得福薯8号、福薯34、福菜薯22、福薯916、福薯90、福菜薯23、福薯116、福薯317、福薯604、福薯16号、福薯33和福薯113等12份甘薯脱毒试管苗,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脱毒 RTPCR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编码基因galE影响甘薯青枯菌致病性和碳代谢
9
作者 张鸿 林志坚 +6 位作者 祝金栋 林赵淼 李国良 许泳清 刘中华 邱永祥 邱思鑫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2-676,共15页
为明确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编码基因galE的功能,通过构建甘薯青枯菌galE基因敲除菌株ΔgalE及回补菌株CΔgalE,探索galE基因与甘薯青枯菌致病相关表型间的关联及对甘薯青枯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 为明确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编码基因galE的功能,通过构建甘薯青枯菌galE基因敲除菌株ΔgalE及回补菌株CΔgalE,探索galE基因与甘薯青枯菌致病相关表型间的关联及对甘薯青枯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galE基因缺失显著降低了青枯菌对甘薯的致病性,并且影响了致病相关表型。ΔgalE菌落流动性、菌体泳动能力、胞外多糖含量和生物膜形成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SPRS911和CΔgalE。在半乳糖代谢途径中,galE基因缺失后,参与尿苷二磷酸葡糖与葡萄糖之间代谢的galU、pgm、glk基因表达量降低,D-葡萄糖-6-磷酸累积;与UDP-半乳糖代谢有关的dgoK、dgoAa、dgoAb、malZ和galM基因表达量升高。galE基因缺失还加强了甘薯青枯菌对于苹果酸的同化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说明,galE基因对青枯菌的致病性与碳代谢水平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青枯菌 甘薯瘟病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 胞外多糖 半乳糖代谢 碳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马铃薯产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国春 纪荣昌 +5 位作者 邱永祥 罗文彬 李华伟 李国良 林赵淼 汤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37,共11页
【目的】在全国及区域尺度上,定量评价马铃薯产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明确不同条件下施氮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搜集、筛选、整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马铃薯施氮产量效应的文献信息建立... 【目的】在全国及区域尺度上,定量评价马铃薯产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明确不同条件下施氮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搜集、筛选、整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马铃薯施氮产量效应的文献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Meta分析这一综述性统计方法,以不施氮为对照,运用自然对数响应比来度量施氮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并运用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来评价不同因素对施氮效果的影响。【结果】共搜集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52篇,从中获得220组数据,涵盖我国6个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且不同研究结果间存在显著异质性。根据失安全系数法分析结果,本研究受发表偏倚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我国马铃薯产量,整体增产幅度为31.1%,且不同基础产量间的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基础产量小于20 t/hm^2条件下,马铃薯产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区域间的施氮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西南区施氮效果最佳,施氮产量增幅为42.6%,其次为东北区(40.6%)、中原区(37.2%)、华北区(34.7%)、华南区(17.7%)和西北区(12.1%)。在施氮水平较低时施氮方式对施氮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在施氮量大于225 kg/hm^2时,基施+追肥方式的增产效应明显。在低种植密度(<5.25万株/hm^2)条件下,施氮增产率为35.4%,明显高于中密度(5.25~6.75万株/hm^2)和高密度(>6.75万株/hm^2)种植。施氮效果与土壤类型紧密相关,在黄棕壤、红壤、黑土、黄壤、黑钙土、水稻土和黑垆土上施氮增产效应显著,而在黄绵土上未达显著水平;土壤质地也影响氮肥效果,黏土施氮增产率为54.8%,高于砂土(46.5%)、砂壤土(28.0%)和壤土(26.0%)。在土壤pH 6.5~7.5、有机质含量<15 g/kg、全氮含量1~2 g/kg和有效磷含量<15 mg/kg的条件下,施氮的增产效应更明显。【结论】施氮对提升我国马铃薯产量有重要作用,施氮效果与土壤基础产量、区域、种植密度、土壤类型、质地、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密切相关。因此,各地区在制定马铃薯施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增加马铃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施氮量 META分析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再生芽萌发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源泉 杜康 +3 位作者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1,共6页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期(即7月下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宁、内江、泸州、纳溪、宜宾和叙永再生芽萌发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6.7、175.4、168.5、66.7、227.5 mm和153.4 mm。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41.5、138.6、144.5、146.0、128.5 mm和142.7 mm。除了纳溪外,其余各地区再生芽萌发期的降水量均高于其作物需水量。从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上看,宜宾、内江、泸州及叙永均较适合再生稻发展,而纳溪则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内江、泸州再生芽萌发期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从1951—2007年,内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63%,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1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为12%。从1951—2002年,泸州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52%,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1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2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的概率为4%。相对而言,内江中稻再生芽萌发期仍然存在较大的受旱风险。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川东南再生稻发展适宜区及高产栽培策略,纳溪受旱风险较大不宜晒田,遂宁、宜宾、内江、泸州、叙永均能进行中期晒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芽萌发期 降水量 作物需水量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月仙 黄伟群 +4 位作者 林赵淼 张鸿 李国良 邱思鑫 邱永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甘薯作为一种较为耐旱的作物,在干旱胁迫下能够调节相关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综述了甘薯的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性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以期为提高甘薯产量、增加甘薯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提... 甘薯作为一种较为耐旱的作物,在干旱胁迫下能够调节相关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综述了甘薯的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性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以期为提高甘薯产量、增加甘薯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干旱胁迫 光合系统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系统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