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挖掘阻力关键因素值与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林贵瑜 李爱峰 李奎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61-1764,共4页
确定挖掘阻力的关键因素是挖掘厚度,而针对爆破后矿堆如何确定挖掘厚度始终困惑设计者.基于具有代表性的实际爆破后矿堆的挖掘过程和挖掘体积与铲斗容积相等的原则,建立挖掘轨迹方程和挖掘厚度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极值理论,求得最大挖... 确定挖掘阻力的关键因素是挖掘厚度,而针对爆破后矿堆如何确定挖掘厚度始终困惑设计者.基于具有代表性的实际爆破后矿堆的挖掘过程和挖掘体积与铲斗容积相等的原则,建立挖掘轨迹方程和挖掘厚度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极值理论,求得最大挖掘厚度与铲斗内宽的数学关系,并与实测值相符;还求得整个挖掘过程的挖掘阻力和最大挖掘阻力.针对爆破后矿堆,提出了确定挖掘阻力关键因素值与新方法,为确定其他力能参数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挖掘机 挖掘土壤理论 挖掘轨迹 挖掘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起重机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贵瑜 史勇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6年第12期99-101,共3页
起重机(含塔式.移动式)是建筑行业的主要设备。起重机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多年来.基本的机械结构(工作装置、回转装置.行走机构等).就其形式和外观形状没发生显著变化.这是由于起重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 起重机(含塔式.移动式)是建筑行业的主要设备。起重机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多年来.基本的机械结构(工作装置、回转装置.行走机构等).就其形式和外观形状没发生显著变化.这是由于起重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没有本质的改变.估计在以后,这三个主要方面也不会有本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技术 建筑行业 工作装置 机械结构 工作原理 外观形状 行走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式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贵瑜 阚敏 +2 位作者 王晓明 任月龙 任举鹏 《建筑机械》 2014年第2期87-97,100,共12页
机械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动力学研究是从挖掘机的理论动力特性曲线出发,以极端工况为计算条件,以工作装置的提升和推压系统的自然系统作为计算模型;将斗柄、动臂视为弹性体,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9自由度工作装置的弹性动力学数学模型,有... 机械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动力学研究是从挖掘机的理论动力特性曲线出发,以极端工况为计算条件,以工作装置的提升和推压系统的自然系统作为计算模型;将斗柄、动臂视为弹性体,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9自由度工作装置的弹性动力学数学模型,有别于以往的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振型叠加法求得位移响应及各构件的最大动载荷及动载荷系数。研究中提出的挖掘机动力学分析方法,可适用于设计挖掘机新产品时的动力计算和强度校核,也可用于已有产品的动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动力学 工作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提升系统多自由度动力分析与计算
4
作者 林贵瑜 李杰 +1 位作者 赵俊 许玉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6-1310,1315,共6页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以提升系统的驱动力矩为广义力,运用动力学理论和拉格朗日方程法建立提升系统多自由度的弹性体、刚体混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堵转工况、斗杆垂直动臂并全伸出状态为计算条件,采用矩阵迭代法和编程计算提升系统的振...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以提升系统的驱动力矩为广义力,运用动力学理论和拉格朗日方程法建立提升系统多自由度的弹性体、刚体混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堵转工况、斗杆垂直动臂并全伸出状态为计算条件,采用矩阵迭代法和编程计算提升系统的振动响应,计算出高速轴和提升钢丝绳的动载荷系数为1.343和1.374;计算并分析了堵转时间及不同土壤刚度因素对提升系统动载荷的影响关系曲线,得出了不同土壤刚度的动载荷系数.同时,为降低动载荷并保证设备安全工作,建议堵转时间不宜超过2.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动力学 动载荷 振动 矩阵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提升系统的动载荷计算
5
作者 林贵瑜 李杰 +1 位作者 连晋华 任月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1-1004,共4页
考虑到挖掘机提升系统多自由度模型下动载荷计算的复杂性,在设计初期,将提升系统的传动件如轴、齿轮和联轴节及结构件均视为刚性元件,只将提升钢丝绳视为弹性元件,并不考虑阻尼的影响,提出了将挖掘机提升系统的多自由度模型简化为二自... 考虑到挖掘机提升系统多自由度模型下动载荷计算的复杂性,在设计初期,将提升系统的传动件如轴、齿轮和联轴节及结构件均视为刚性元件,只将提升钢丝绳视为弹性元件,并不考虑阻尼的影响,提出了将挖掘机提升系统的多自由度模型简化为二自由度模型.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法对在堵转工况下斗杆垂直于动臂、斗杆全伸出位置进行计算,得出提升钢丝绳的动载荷系数,并与多自由度模型下求得的动载荷系数比较.结果表明,在初步设计中可用二自由度模型代替多自由度模型,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动力学 振动 提升系统 动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额定载荷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贵瑜 杨建伟 《建筑机械》 2010年第8期84-86,共3页
以某大型液压履带起重机主臂工况载荷表中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该载荷表进行数据拟合,并对拟合曲线方程进行误差分析及检验该方程的可信度,得出最佳的起重机额定载荷曲线,为后续工作中的预测与实时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起重机 回归分析 载荷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螺旋滚筒的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林贵瑜 程东棠 《煤矿机械》 1990年第7期11-14,共4页
本文讨论采煤机螺旋滚筒强度问题,用三角板单元编制了有限元程序SHEAR1,为了减少计算机内存和便于计算,采用了一维变带宽存储和网格自动生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 有限元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机械式挖掘机整机参数的确定方法
8
作者 林贵瑜 安兆强 王晓明 《建筑机械》 2012年第2期91-96,101,共7页
针对大型矿用挖掘机的样本范围,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并经最优拟合方程判定原则的判别,建立了最优拟合方程,为大型挖掘机的整机参数预测提出了一种可行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挖掘机 曲线拟合 拟合方程 判别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简支格构式水平臂弹性支承点的方法
9
作者 林贵瑜 刘洪波 +1 位作者 李召勇 陈四彬 《建筑机械》 2015年第5期84-86,共3页
基于塔机格构式水平臂的工作要求,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等强度、等变形理论建立计算式,并综合考虑以臂架自重作用下的计算结果为主要参考,总结出最终支承点位置计算式;经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新意和可操作性,为后续设计创造... 基于塔机格构式水平臂的工作要求,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等强度、等变形理论建立计算式,并综合考虑以臂架自重作用下的计算结果为主要参考,总结出最终支承点位置计算式;经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新意和可操作性,为后续设计创造了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格构柱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弹性支承简支格构柱的设计
10
作者 林贵瑜 张超 +1 位作者 李召勇 王贞观 《建筑机械》 2015年第7期76-80,85,共6页
针对斜弹性支承简支格构柱在塔式起重机臂架中的应用,基于起重工作幅度和臂端吊重,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强度、变形理论和设计经验,提出了其几何参数(包括支承点位置、臂架断面、重量和主弦杆面积)的计算式,经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 针对斜弹性支承简支格构柱在塔式起重机臂架中的应用,基于起重工作幅度和臂端吊重,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强度、变形理论和设计经验,提出了其几何参数(包括支承点位置、臂架断面、重量和主弦杆面积)的计算式,经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可确定设计参数的范围,并推荐许用变形值和合理回转速度,为后续设计创造了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金属结构 格构柱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程序的编制及刀具轨迹仿真的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蒲志新 林贵瑜 +1 位作者 陈维红 熊永超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2-33,共2页
利用VisualC + +开发数控技术刀具轨迹仿真软件 ,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该软件可以实现数控程序的编制、语法检测、刀具轨迹仿真、基础知识学习等功能。
关键词 数控程序 数控技术 VISUALC++ 刀具轨迹 仿真 语法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双折线卷筒的相关参数研究与确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琰峰 林贵瑜 王万振 《建筑机械》 2016年第1期58-64,6,共7页
针对双折线卷筒的主要参数即绳槽节距系数K_1、卷筒与钢丝绳绳径比K_2、卷筒长度与直径比K_3、折线段对应圆心角θ、滑轮组倍率m、钢丝绳缠绕层数s、钢丝绳直径d,在比较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法,根据备参数的贡献率... 针对双折线卷筒的主要参数即绳槽节距系数K_1、卷筒与钢丝绳绳径比K_2、卷筒长度与直径比K_3、折线段对应圆心角θ、滑轮组倍率m、钢丝绳缠绕层数s、钢丝绳直径d,在比较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法,根据备参数的贡献率,确定其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双折线卷筒 优化设计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载荷对起重机额定载荷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琰峰 林贵瑜 刘洪波 《建筑机械》 2016年第2期34-37,共4页
1造成事故的现象及原因1.1造成事故的现象从国外资料和国内报道可知,移动起重机所发生的事故主要表现在:(1)倾翻——道路强度不够、机器的水平度超限、超载等因素;(2)人为过失引起结构损坏——由于操作者的失误,引起吊重物碰撞设... 1造成事故的现象及原因1.1造成事故的现象从国外资料和国内报道可知,移动起重机所发生的事故主要表现在:(1)倾翻——道路强度不够、机器的水平度超限、超载等因素;(2)人为过失引起结构损坏——由于操作者的失误,引起吊重物碰撞设备或其他物体;(3)绳索故障——因钢丝绳卡位、断丝;(4)风——由风造成设备倾翻,由风把吊重物吹到较大的半径处因超载引起倾翻;(5)机械缺陷引起结构损坏——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风载荷 安全生产 载荷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