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增强型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倬敏 林详宇 +3 位作者 张蕾 王思恒 刘鹤 徐徐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4,共8页
以纤维素(Cel)为增强材料,通过将Cel直接溶解在AlCl_(3)/ZnCl_(2)复合无机盐溶液中并与丙烯酰胺单体(AM)原位聚合,制备了具有高强度、强黏附性和高导电性的聚丙烯酰胺/纤维素(PAAM/Cel)水凝胶。探讨了盐溶解纤维素的引入对PAAM/Cel水凝... 以纤维素(Cel)为增强材料,通过将Cel直接溶解在AlCl_(3)/ZnCl_(2)复合无机盐溶液中并与丙烯酰胺单体(AM)原位聚合,制备了具有高强度、强黏附性和高导电性的聚丙烯酰胺/纤维素(PAAM/Cel)水凝胶。探讨了盐溶解纤维素的引入对PAAM/Cel水凝胶机械性能、黏附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AAM/Cel水凝胶的压缩强度达15.6 MPa,相较于PAAM水凝胶提升了4.0倍;剥离力、搭接力和拉伸力分别为4.6、41.2和78.5 N;离子电导率高达33.2 mS/cm,并展现出良好的柔韧性和稳定性。此外,PAAM/Cel水凝胶可灵敏识别由人体不同关节运动引发的微小电信号,即使处于连续剧烈运动的环境里,仍表现出周期性响应的电化学变化和稳定的信噪比,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无机盐溶剂体系 高强度 黏附性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温勇 林详宇 +2 位作者 孙兴燊 刘鹤 徐徐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4,共12页
锂硫电池(LSBs)因能量密度高、成本效益好和环境友好而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电源之一。本文在简单对比了生物质粘结剂和合成粘结剂的优劣势之后,总结归纳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依据其在锂硫电池中发挥... 锂硫电池(LSBs)因能量密度高、成本效益好和环境友好而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电源之一。本文在简单对比了生物质粘结剂和合成粘结剂的优劣势之后,总结归纳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依据其在锂硫电池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将生物质粘结剂分为正极结构稳定型、限制多硫化物溶解和穿梭型和导电型3大类,并重点综述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最后对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粘结剂 生物质 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阜豪 钱约翰 +3 位作者 王钰棋 林详宇 徐徐 王石发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6,共6页
将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丁酯(BA)与市售的水性聚氨酯(WPU)共混并通过光固化使丙烯酸单体混合物(IBOMA/BA)在水性聚氨酯中进行共聚,制备了一系列IBOMA与BA改性水性聚氨酯(IMAWPU)膜,当IBOMA用量为0、1%、2%和4%时分别制得IM... 将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丙烯酸丁酯(BA)与市售的水性聚氨酯(WPU)共混并通过光固化使丙烯酸单体混合物(IBOMA/BA)在水性聚氨酯中进行共聚,制备了一系列IBOMA与BA改性水性聚氨酯(IMAWPU)膜,当IBOMA用量为0、1%、2%和4%时分别制得IMAWPU-0、IMAWPU-1、IMAWPU-2和IMAWPU-3。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固化后的水性聚氨酯(WPU和IMAWPU)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SEM、AFM、TG和DSC分析了水性聚氨酯形貌及其性能,结果表明:IBOMA与BA在水性聚氨酯中发生了共聚,随着IBOMA用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初始分解温度由185℃增加到了195℃,热稳定性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随着IBOMA用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的交联密度增加,拉伸强度逐渐增加,其中IMAWPU-2的性能较优,与纯WPU相比拉伸强度由0.9 MPa提升到了9.3 MPa,吸水率由178%下降到了31%,膜硬度由2B增加到了2H,交联密度由0.058 mmol/cm^(3)增加到6.36 mmol/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 共聚 刚性环 水性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高硫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汞吸附中的应用
4
作者 郭丽珍 林详宇 +2 位作者 董阜豪 王倬敏 刘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64-5775,共12页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汞排放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汞处理常用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方法。其中,化学沉淀法虽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大部分的汞,但硫化物用量难以控制,同时易引起水质硬化和二...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汞排放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汞处理常用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方法。其中,化学沉淀法虽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大部分的汞,但硫化物用量难以控制,同时易引起水质硬化和二次污染;离子交换法处理的水质高、设备简单、汞吸收速度快且无二次污染,但因受交换剂种类、用量和成本等限制而尚未被广泛推广使用;吸附法通常不会向需处理的水体中引入新污染物,并且具有较高的汞去除率,同时易操作、选择性好,因此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更具潜力。由逆硫化法制备的聚合物——硫系有机/无机聚合物(CHIP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汞吸附剂,为解决汞污染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介绍了逆硫化法的基本原理,概括了利用致孔剂、二氧化碳发泡、静电纺丝、碳化等制备多孔CHIPs的不同方法,归纳了多孔CHIPs的汞吸附机理以及在汞吸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多孔CHIPs的发展前景,指出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多孔CHIPs将成为下一步研究重点,同时多孔CHIPs的毒性探究、在大气和土壤中的汞吸附应用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从而为多孔CHIPs在汞吸附领域的应用拓宽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高硫聚合物 逆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木质素转化研究
5
作者 任春雨 林详宇 +1 位作者 王倬敏 刘鹤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以尿素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经热缩聚得到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SiO_(2)复合材料,除去SiO_(2)后,制备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126.6 m^(2)/g)的多孔石墨相氮化碳(mpg-CN)材料。采用N 2吸附-脱附等温线、SEM、TEM、XRD、紫外-... 以尿素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经热缩聚得到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SiO_(2)复合材料,除去SiO_(2)后,制备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126.6 m^(2)/g)的多孔石墨相氮化碳(mpg-CN)材料。采用N 2吸附-脱附等温线、SEM、TEM、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催化剂的内部结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EOS的引入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和带隙几乎没有影响,但可以使mpg-CN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有所增加,从而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mpg-CN具有较低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率,较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迁移率,有利于促进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以木质素模型化合物2-苯氧基-1-苯乙醇(1)为底物,对催化剂在不同气氛和溶剂条件下的光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为mpg-CN、光照、O_(2)气氛和溶剂CH_(3)CN的条件下反应7.5 h,化合物1的转化率可达98.06%,C—C断裂选择性为91.79%,捕获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光生空穴(h^(+))是诱导反应发生的主要活性物种,mpg-CN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能,循环使用1~8次时模型化合物1的转化率为93%~98%;同时该催化剂对复杂二聚体木质素模型化合物1-(3,4-二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二醇(1b)的光催化转化也显示出93.18%的高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g-C_(3)N_(4) 可见光催化 木质素 模型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