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O血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衔亮 孙静 +13 位作者 李莎 朱成刚 郭远林 吴娜琼 徐瑞霞 高莹 崔传珏 李小林 卿平 张彦 刘庚 董倩 罗助荣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 209例AMI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程度将患者分为非自发再通组(TIMI 0~1级,n=442)和自发再通组(TIMI 2~3级,n=767),分析研...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 209例AMI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程度将患者分为非自发再通组(TIMI 0~1级,n=442)和自发再通组(TIMI 2~3级,n=767),分析研究ABO血型与自发再通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显示,与非自发再通组相比,自发再通组中O型血较常见(32.3%vs 24.7%),A型血者较为少见(31.7%vs 24.9%)。同时,我们发现O型血患者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胆固醇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非O型血患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血沉、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内皮心肌功能等因素后,O型血可独立预测AMI患者自发再通的发生[比值比(OR)=1.49,95%可信区间(CI):1.10~2.05)],A型血则不利于自发再通的发生(OR=0.65,95%CI:0.48~0.80)。结论:ABO血型与AMI患者自发再通的发生有关。其中,O型血有利于患者自发再通的发生,而A型血不利于自发再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心肌梗死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急性发作后内皮功能生物学标志的改变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卫星 黄明方 +5 位作者 盖晓波 徐周一 林衔亮 陈娟 侯建萍 兰小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0-973,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后其内皮功能生物学标志的改变。方法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者37例,在发作时间小于48h内复律,未给予抗凝治疗,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1个月以上。根据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后其内皮功能生物学标志的改变。方法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者37例,在发作时间小于48h内复律,未给予抗凝治疗,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1个月以上。根据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分为两组:急性房颤1组(使用ACEI/ARB,n=17)和急性房颤2组(未使用ACEI/ARB,n=20),选择20例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急性房颤患者分别于复律前,复律后1、7、14和30天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个急性房颤组房颤急性发作时ET、vWF和E-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急性房颤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复律后ET在急性房颤1组于第7天降至对照组水平,急性房颤2组于第30天降至对照组水平;NO、vWF水平在急性房颤1组于第14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急性房颤2组于第30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两组急性房颤患者E-选择素均于复律后第1天迅速上升,于第7天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时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复律后其内皮功能障碍可持续相当一段时间,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其内皮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血压 电抗休克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5例延迟接受诊疗者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嘉 余云华 +5 位作者 卢友光 江传燊 林衔亮 林文锋 俞国庆 李东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分析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部分延迟接受诊疗患者入院首诊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5-25日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感染8科收治的延迟接受诊疗的COVID-19患... 目的分析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部分延迟接受诊疗患者入院首诊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5-25日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感染8科收治的延迟接受诊疗的COVID-19患者55例,收集其入院首日病史,胸部CT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等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影像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55例延迟接受诊疗的COVID-19患者首发症状主要包括发热33例(60.0%)、咳嗽30例(54.6%)、咳痰7例(12.7%)、呼吸困难9例(16.4%)、胸闷15例(27.3%)、头痛4例(7.3%)、乏力33例(60.0%)、肌肉酸痛10例(18.2%)、腹泻7例(12.7%)。多数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正常。CT影像学表现可分为3类:以条索、实变为主要表现(26例,47.3%);以条索、实变夹杂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10例,18.2%);以片状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19例,34.5%)。病变侵犯超过两个肺叶的患者年龄更大,而其他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影像学表现关系并不密切。结论延迟接受诊疗的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在就诊时多数已得到缓解,入院时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CRP多数已恢复正常水平。胸部CT主要表现为胸膜下多发条索、实变,部分患者伴有磨玻璃影,另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影像学显示病变较广泛者年龄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表现 CT 影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