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芋-棘托竹荪间作栽培技术
1
作者 肖兰芝 张祖铭 +6 位作者 黄忠英 肖胜刚 江晓凌 应正河 杨驰 林衍铨 马璐 《食用菌》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间作栽培槟榔芋与棘托竹荪,研究槟榔芋种植株距、种植时间及棘托竹荪播种量对二者间作效果的影响,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棘托竹荪的生长情况。结果:槟榔芋种植株距×行距为50 cm×70 cm,与竹荪同时播种,竹荪每667 m2播种量为400 kg... 间作栽培槟榔芋与棘托竹荪,研究槟榔芋种植株距、种植时间及棘托竹荪播种量对二者间作效果的影响,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棘托竹荪的生长情况。结果:槟榔芋种植株距×行距为50 cm×70 cm,与竹荪同时播种,竹荪每667 m2播种量为400 kg时,竹荪产量最高(2.35 kg/m2),与槟榔芋产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槟榔芋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屑对广叶绣球菌菌丝生长及鲜菇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马璐 杨驰 +4 位作者 刘晓瑜 林辉 肖冬来 江晓凌 林衍铨 《食药用菌》 2024年第4期251-255,共5页
为挖掘适宜绣球菌栽培的新型基质,以杉木屑、松木屑为栽培主料,设置6种不同栽培配方,研究杉木屑部分或全部代替松木屑栽培广叶绣球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杉木屑替换部分松木屑后,栽培基质C/N变化不明显,菌丝生长速率显著提高;当杉木屑... 为挖掘适宜绣球菌栽培的新型基质,以杉木屑、松木屑为栽培主料,设置6种不同栽培配方,研究杉木屑部分或全部代替松木屑栽培广叶绣球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杉木屑替换部分松木屑后,栽培基质C/N变化不明显,菌丝生长速率显著提高;当杉木屑用量占总木屑用量的20%~60%时,鲜菇产量与不添加杉木屑的对照配方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用量持续增加,鲜菇产量下降。综合菌丝生长速率、采收率及鲜菇产量等因素,将杉木屑占总木屑用量的比例控制在60%以下,对绣球菌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栽培基质 鲜菇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保鲜及干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3
作者 翁梦婷 张迪 +2 位作者 罗贝贝 王宏雨 林衍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为探究广叶绣球菌采后聚丙烯膜包装在4℃贮藏期间、热风干燥、冷冻干燥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 为探究广叶绣球菌采后聚丙烯膜包装在4℃贮藏期间、热风干燥、冷冻干燥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的广叶绣球菌中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的成分为1-辛烯-3-醇、3-辛醇和反式-2-辛烯-1-醇。与鲜菇相比,聚丙烯膜包装贮藏期间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有所增加。鲜菇到贮藏第21 d其整体风味成分较为接近,以醇类化合物为主;而第28~49 d风味成分则以酮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热风干燥后检出6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5-甲基-2-乙酰基呋喃的相对含量最高(58.693%);冷冻干燥后检出4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以3-辛醇为主的醇类物质和以3-辛酮为主的酮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41.567%和45.723%。鲜菇经热风干燥后整体风味成分差异较大,经冷冻干燥后其整体风味较为接近。由此可知,广叶绣球菌聚丙烯膜包装贮藏28 d内能较好保持原有风味;相对于热风干燥,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广叶绣球菌原有风味。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广叶绣球菌风味特征,并根据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可有效区分不同贮藏时期,为后续保鲜方法的改进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贮藏保鲜 干燥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和氮源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林衍铨 马璐 +1 位作者 应正河 江晓凌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6,共5页
采用平板培养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对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实验对绣球菌的母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绣球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鱼粉蛋白胨,优化后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 采用平板培养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对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实验对绣球菌的母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绣球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鱼粉蛋白胨,优化后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2.10%,鱼粉蛋白胨0.32%,琼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 碳源 氮源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壳作代用料对金针菇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衍铨 应正河 +1 位作者 江晓凌 翁伯琦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梯度的谷壳代替部分甘蔗渣、木屑等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生育期、子实体商品性状、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均有较大...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梯度的谷壳代替部分甘蔗渣、木屑等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生育期、子实体商品性状、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占配方总量15%的谷壳代替常规配方中50%的甘蔗渣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金针菇产量,改善金针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谷壳 培养基质 子实体产量 菌丝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菌栽培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衍铨 马璐 +1 位作者 江晓凌 应正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7,共3页
研究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栽培的最佳培养温度、含水量和栽培袋装料量。结果表明:绣球菌C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4℃,栽培料最适含水量为65%,每袋装料量为900g产量最高。
关键词 绣球菌 培养温度 含水量 装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菌的生产现状与保健功效 被引量:9
7
作者 林衍铨 《食药用菌》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绣球菌是一种新兴的工厂化栽培品种,分析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现状;并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系统评介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指出在大健康背景下,除了作为食材,绣球菌还在降血糖血压、润肠通便、神经保护、更年期保健等保健品... 绣球菌是一种新兴的工厂化栽培品种,分析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现状;并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系统评介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指出在大健康背景下,除了作为食材,绣球菌还在降血糖血压、润肠通便、神经保护、更年期保健等保健品和美容护肤品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功能产品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 工厂化栽培 营养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薯37主要特征特性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林衍铨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1期8-9,共2页
福建省甘薯生产地理分布广泛,生态类型复杂。系统了解甘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对品种布局及良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采用内外结合途径,对新育成被认为有希望的品种福薯37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鉴定。一方面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布点,进... 福建省甘薯生产地理分布广泛,生态类型复杂。系统了解甘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对品种布局及良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采用内外结合途径,对新育成被认为有希望的品种福薯37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鉴定。一方面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布点,进行生态适应性与生产力鉴定;另一方面与福建农学院、江西农大植保系协作分别进行蔓割病、根腐病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福薯37 生产力 抗病性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期与甘薯生育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衍铨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3期29-30,共2页
氮肥施期与甘薯生育关系收稿日期:1996-08-19林衍铨(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适期施用氮肥对甘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氮肥的不同施用期与茎叶及块根生长的效应进行探讨,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 氮肥施期与甘薯生育关系收稿日期:1996-08-19林衍铨(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适期施用氮肥对甘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氮肥的不同施用期与茎叶及块根生长的效应进行探讨,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为福薯26。试验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肥 施肥期 块根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璐 林衍铨 +1 位作者 应正河 江晓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4-218,共5页
测定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及不同配方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6.8%~30.6%,子实体... 测定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及不同配方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6.8%~30.6%,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13.4%;玉米粉配方菌丝体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面粉、糯米粉配方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子实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8.62%,高于各液体配方菌丝体,且子实体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最高。借助模糊识别法得出,玉米粉、面粉、糯米粉菌丝体与全鸡蛋蛋白质的贴近度分别为0.94、0.90和0.92,高于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菌丝体 子实体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个灵芝菌株栽培特性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林兴生 李开本 +4 位作者 陈体强 林衍铨 曾宪森 何修金 余应瑞 《食用菌学报》 2001年第3期45-49,共5页
28个灵芝菌株栽培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灵芝子实体浸出液和木屑浸出液对灵芝母种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新 6、K6、90 2、信州、18、韩 1等菌株对绿色木霉具强拮抗作用 ;8、新 6、6、12、13、18、19、韩 1、韩 3具良好的综合栽培性状 ,... 28个灵芝菌株栽培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灵芝子实体浸出液和木屑浸出液对灵芝母种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新 6、K6、90 2、信州、18、韩 1等菌株对绿色木霉具强拮抗作用 ;8、新 6、6、12、13、18、19、韩 1、韩 3具良好的综合栽培性状 ,生长周期短 ,子实体形态好 ,产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栽培特性 拮抗作用 生长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诱导广叶绣球菌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冬来 马璐 +2 位作者 张迪 王宏雨 林衍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1,F0003,共7页
利用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比较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菌丝在光、暗条件下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的变化。F-MSAP分析显示,15对选择性扩... 利用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比较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菌丝在光、暗条件下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的变化。F-MSAP分析显示,1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6383个CCGG位点,平均每个处理每对引物扩增47个条带,其中2849条片段发生甲基化。黑暗组、光照24h和光照48h处理组总甲基化水平分别是49.54%、41.71%和42.88%,黑暗组和光照处理组的总甲基化水平差异显著(P<0.01),而光照组间甲基化水平差异不显著(P=0.10)。与黑暗组相比,光照诱导全甲基化率升高,半甲基化率降低,差异显著(P<0.01)。总的趋势是光照引起广叶绣球菌菌丝DNA去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F-MSAP DNA甲基化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栽培毛木耳 被引量:7
13
作者 应正河 林衍铨 +3 位作者 江晓凌 黄秀声 罗旭辉 翁伯琦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7,共5页
开展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不同添加比例)栽培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研究,分析其对毛木耳的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添加到30%时(垫料30%,木屑49%,棉籽壳11%,麸皮7%,1%石膏,1%石灰,1%轻质碳酸钙,... 开展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不同添加比例)栽培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研究,分析其对毛木耳的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添加到30%时(垫料30%,木屑49%,棉籽壳11%,麸皮7%,1%石膏,1%石灰,1%轻质碳酸钙,含水量为63%),产量最高,每袋达到269g,比对照提高11.16%(P<0.01),其子实体中磷、钾、钠、钙、镁、铁、锌及锰含量均比对照高,且子实体中铅、镉、砷和汞含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 产量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DASH型隐花色素同源基因Slcry1的序列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驰 马璐 +3 位作者 肖冬来 应正河 江晓凌 林衍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6,136,共9页
用关键词"DNA photolyase (pfam 00875)"和"FAD binding domain of DNA photolyase (pfam03441)"搜索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闽绣1号菌株基因组,找到一个候选基因——隐花色素同源基因Slcry1,PCR扩增得到... 用关键词"DNA photolyase (pfam 00875)"和"FAD binding domain of DNA photolyase (pfam03441)"搜索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闽绣1号菌株基因组,找到一个候选基因——隐花色素同源基因Slcry1,PCR扩增得到该同源基因cDNA全长1755 bp,基因组全长为2279 bp;利用PROTPARAM预测SlCRY1蛋白含有58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5800,等电点为8.94;利用SMART和Pfam预测其保守结构域,发现SlCRY1蛋白(584个氨基酸)包含一个DNA光解酶(DNA Photolyase)结构域和一个FAD结合(FAD binding)结构域;用MEGA7软件中的邻位相连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SlCRY1属于光解酶/隐花色素蛋白家族中的DASH(Drosophila,Arabidopsis,Synechocystis,and Homo species)型隐花色素;最后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同源基因在广叶绣球菌不同发育阶段及光照处理下的表达量:在约300 lx白色LED光照下,基因Slcry1表达量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发育时期,Slcry1基因的表达水平为子实体>原基>菌丝。实验结果揭示:SlCRY1属于DASH型隐花色素,其表达量受到光照的诱导,且随广叶绣球菌的生长发育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隐花色素 Slcry1 食药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甘薯品种(系)栽培要素探讨
15
作者 林衍铨 《福建农业科技》 1995年第5期9-10,共2页
优良甘薯品种(系)栽培要素探讨林衍铨(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不同的甘薯品种,有不同的栽培特性。因此,良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掌握甘薯品种的栽培生理特性,是种植甘薯的重要技术环... 优良甘薯品种(系)栽培要素探讨林衍铨(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不同的甘薯品种,有不同的栽培特性。因此,良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掌握甘薯品种的栽培生理特性,是种植甘薯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福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良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溶血素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表达动态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冬来 马璐 +2 位作者 应正河 江晓凌 林衍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3,共7页
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一个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编码的溶血素基因(latifolysin),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溶血素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 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一个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编码的溶血素基因(latifolysin),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溶血素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分析溶血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latifolysin基因全长为399bp,编码133个氨基酸。保守功能域搜索显示latifolysin具有与杨树菇溶血素(aegerolysins)蛋白家族相同的结构域和功能位点,两者序列相似性40%。杨树菇溶血素家族蛋白在真菌中呈不连续性分布。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绣球菌溶血素隶属于担子菌类群,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遗传关系较近。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定量结果表明,latifolysin和绣球菌溶血素在广叶绣球菌幼菇期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菌丝体中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 杨树菇溶血素 溶血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冬来 马璐 +2 位作者 应正河 江晓凌 林衍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F0003,共10页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 LC-MS/MS)技术,研究广叶绣球菌(Spa...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 LC-MS/MS)技术,研究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原基期、幼菇期和成熟子实体阶段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采用Q-Exactive质谱鉴定并经ProteinPilot软件搜库,对所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转录因子注释分析。结果共鉴定到可信蛋白2305个,其中2219个蛋白具有相对定量信息。与原基期相比,幼菇期显著上调蛋白104个,下调蛋白142个,子实体阶段显著上调蛋白155个,下调蛋白460个。GO分子功能提示这些差异性蛋白主要参与催化活性、蛋白结合和水解酶活性。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碳代谢、氨基酸合成、核糖体、糖酵解/糖衍生等代谢过程。差异蛋白中与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相关的蛋白数量分别为27个和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蛋白质组 ITRAQ 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璐 林衍铨 +3 位作者 肖胜刚 黄忠英 江晓凌 应正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成时间为52d,3潮菇总产量为2.17kg/m2,槟榔芋产量为2.88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槟榔芋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白灵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应瑞 林兴生 +1 位作者 林衍铨 黄建成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7,共2页
PDYPA均是4个白灵菇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基。白灵N2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23 d。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处理,白灵N1、N2现蕾率最高为100%,且现蕾数多,现蕾时间快,但成菇畸形率高。接种培养90 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 PDYPA均是4个白灵菇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基。白灵N2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23 d。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处理,白灵N1、N2现蕾率最高为100%,且现蕾数多,现蕾时间快,但成菇畸形率高。接种培养90 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均都不能现蕾;搔菌的白灵N1、N2现蕾率为100%,催蕾期比接种培养30 d后开始催蕾的短近1倍以上。接种90 d后开始催蕾的搔菌处理留蕾1个的,成菇畸形率为 0%,白灵N2生物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白灵N1,白灵L最低。成熟期出菇温度为13~15℃的白灵Z生长周期比出菇温度7~ 15℃的缩短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搔菌 催蕾期 现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润芳 黄建成 林衍铨 《食用菌学报》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研究了林地蘑菇 10 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结果表明 ,林地蘑菇 10 3菌株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是淀粉和蔗糖 ,适宜氮源是硫酸铵和豆饼粉 ,适宜温度为 2 5~ 30℃ ,适宜 pH为 5 .1~ 7.1。林地蘑菇 10 3菌株子实体形成温度 19~ 2 9... 研究了林地蘑菇 10 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结果表明 ,林地蘑菇 10 3菌株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是淀粉和蔗糖 ,适宜氮源是硫酸铵和豆饼粉 ,适宜温度为 2 5~ 30℃ ,适宜 pH为 5 .1~ 7.1。林地蘑菇 10 3菌株子实体形成温度 19~ 2 9℃ ,最适 2 0~ 2 5℃ ;子实体形成期最适空气相对湿度 80 %~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蘑菇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药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