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建阳书坊的刻书风尚及文化意义 以建阳刊刻《三国志演义》小说插图本的研究为线索
1
作者 林蕴臻 《福建艺术》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一、明代建阳小说插图本的生成原因插图本,古称“绣像书籍”。现存最早的小说插图本为元代建阳虞氏书坊刊刻的包括《三国志平话》在内的全相平话五种。插图作为“图”的一类,本身就有绘画意义;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图绘作品,而是依托书籍... 一、明代建阳小说插图本的生成原因插图本,古称“绣像书籍”。现存最早的小说插图本为元代建阳虞氏书坊刊刻的包括《三国志平话》在内的全相平话五种。插图作为“图”的一类,本身就有绘画意义;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图绘作品,而是依托书籍载体存在,当与通俗小说文本相联系时就完成了语图互文环境下的艺术再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插图本 绣像书籍 明代 刻书风尚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宝首饰专业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工作室培养模式实践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华 郑志明 林蕴臻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2-97,共6页
现代学徒制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珠宝首饰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室现状调研,探讨校企共建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室的新型培养模式,以及探索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工作室的运行实践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 宝玉石专业 产教融合 现代学徒制工作室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文化视域下的莆田木雕工艺 被引量:6
3
作者 林蕴臻 《艺苑》 201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莆田木雕以"精微透雕"的技艺风格扬名,同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和潮州金漆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本文将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审视莆田木雕工艺的历史沿革,据此分析莆田木雕工艺在民俗文化的视野影响下形成的审美特质和盛衰流变... 莆田木雕以"精微透雕"的技艺风格扬名,同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和潮州金漆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本文将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审视莆田木雕工艺的历史沿革,据此分析莆田木雕工艺在民俗文化的视野影响下形成的审美特质和盛衰流变。从而管窥莆田木雕工艺在民俗文化视域下对中国"以艺悟道"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新时期莆田木雕工艺的发展提供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木雕 工艺美术 民俗文化 场域 民间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人之所未见 言人之所不能言——解读忠实于人生命存在的建盏艺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林蕴臻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从建盏创作主体物质到精神审美诉求的前世本身探究,解读建盏艺术的生活与审美对话的普世审美价值,建盏造物艺术与文学艺术间的对话与潜对话,到最后探讨建盏艺术现世今生新审美样态。从而在文化消费来临的时代,为创作者和参与者提供... 本文从建盏创作主体物质到精神审美诉求的前世本身探究,解读建盏艺术的生活与审美对话的普世审美价值,建盏造物艺术与文学艺术间的对话与潜对话,到最后探讨建盏艺术现世今生新审美样态。从而在文化消费来临的时代,为创作者和参与者提供创作思路和艺术思考,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上寻求建盏艺术的长远发展。当下再度审视建盏艺术,是一种人的文化选择,或者说是人与建盏艺术的双向选择过程中的流变与超越,现世的建盏实质上是一种忠实于人的生命存在的艺术,是功能性与审美价值的完美统一,是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凝结与精神积淀,在这其中我们不止是欣赏建盏,同时也是在欣赏和审视一种民族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盏 创作 审美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情味——丰子恺散文和漫画艺术交融赏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蕴臻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57,共2页
本文从丰子恺散文中运用的漫画思维和漫画中的诗性表达两方面来重点探讨丰子恺的创作符号——熔绘画和文学为一炉的艺术贡献。最后阐释丰子恺文画交融创作手法对当下文艺创作的再启示,以及丰子恺创作风格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 丰子恺 散文 漫画 诗画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之绘画流变管窥
6
作者 张建华 林蕴臻 《艺苑》 2017年第4期15-17,共3页
时代在进步,各种文明的良性差异基因在互动、在共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思考绘画该怎样"画"。西方绘画中的抽象造型法则,难以满足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材料技法等因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思维和... 时代在进步,各种文明的良性差异基因在互动、在共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思考绘画该怎样"画"。西方绘画中的抽象造型法则,难以满足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材料技法等因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思维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思维,在"无序"中要梳理,也为中国美术创作开拓出一片包融抽象意识的意象造型空间。在创作中体现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艺术家需要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民族之先声,为亿万人民和伟大祖国自信塑像立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流变 记录经验 具象写真 意象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家个体经验与社会因素对中国美术流变发展的影响——以徐悲鸿和林风眠为例
7
作者 张建华 林蕴臻 《艺术科技》 2017年第12期266-267,共2页
本文以徐悲鸿和林风眠这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为例,研究艺术家的个体经验与社会因素在观念和实践上对艺术创作以及在特定时期对中国美术创作、中国画坛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两种流派 个体经验 社会因素 创作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真实与山水真如——从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髡残《山水图》论画境与禅境
8
作者 林蕴臻 《中国书画》 2023年第9期48-55,共8页
若说艺术创作源自“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毛诗序》)的情感表达,山水之道便涵融了天地的大美大情。儒者将山水划归为方内之境,文士行游山林以合天心、顺至理;道家以介乎有无的您状态言说自然。
关键词 《毛诗序》 禅境 艺术创作 情动于中 生命真实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叙事自觉与审美探索--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一种叙事启示
9
作者 林蕴臻 《艺苑》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影视创作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叙事内容的承载与叙事手法的实践,实现文化所特有的民族认同、价值凝聚效验。基于文化自信审视,影视创作的叙事经历了“他者的机器—精神的失落—价值的重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并趋向充... 影视创作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叙事内容的承载与叙事手法的实践,实现文化所特有的民族认同、价值凝聚效验。基于文化自信审视,影视创作的叙事经历了“他者的机器—精神的失落—价值的重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并趋向充实的过程。国家形象的文化自信根源于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论文选取影片《跨过鸭绿江》为研究对象,从“为什么讲—怎么讲—讲什么—谁在讲”四个维度进行链条式诠释,将叙事的主体性作为核心要素,分析民族精神融入文艺叙事序列的实践,探讨近年来影视创作中史诗性的审美属性、集体记忆的身份定位以及儒学化转向等意义层面的革新,在文化自信与形象重塑的回望互动中重新审视影视艺术创作的核心线索。从“史性的价值认同—诗性的情感共鸣—成长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转向”四个层次揭櫫文化自信视域下熔文化美学为一体的文艺叙事与求新求变的主体性创作理念,以期探索并建立起多元而有序的国家形象塑造文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影视创作 文艺叙事 《跨过鸭绿江》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红楼梦》中的漆器美学
10
作者 林蕴臻 《艺苑》 2020年第2期51-53,共3页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明清贵族生活作为蓝本创作的古典叙事小说,其中对于贵族们在不同生活情境和场域空间下使用的漆器都有细腻的描述,每一个漆器物件的出场都寄寓着作者独运匠心的叙事策略,暗合一定的现实再现与批评维度。本文试图...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明清贵族生活作为蓝本创作的古典叙事小说,其中对于贵族们在不同生活情境和场域空间下使用的漆器都有细腻的描述,每一个漆器物件的出场都寄寓着作者独运匠心的叙事策略,暗合一定的现实再现与批评维度。本文试图打破纯文学边界,通过文本与器物的互读还原当时各种漆器的形制、材质和漆工艺的制作工序、髹饰手法,从而窥见明清贵族生活富贵与式微的真实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漆器 漆艺叙事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