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酸苯乙酯对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畅 常超 +5 位作者 陈瑞达 林萌慧 孙蓉 蔡成岗 赵敏洁 蔡海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6-93,共8页
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是来源于蜂胶中的一种天然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调节脂代谢生物活性,但其调节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CAPE处理油酸诱导的人肝脏肿瘤细胞HepG2,通过转录组学探讨其在细胞水... 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是来源于蜂胶中的一种天然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调节脂代谢生物活性,但其调节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CAPE处理油酸诱导的人肝脏肿瘤细胞HepG2,通过转录组学探讨其在细胞水平上改善脂代谢的作用与机制。结果表明,与高脂肪组相比,经过CAPE干预后的细胞脂质积累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转录组水平上共筛选出3270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表达上调的DEGs有1351个,表达下调的DEGs有1919个。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注释分析发现,CAPE处理后的DEGs显著注释到脂质代谢相关通路上。由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富集较显著的信号通路为HIF-1α通路和脂肪酸分解代谢通路,其中CAPE组HIF-1α、PPARα、CPT1A、FABP5等基因表达水平比高脂肪组分别提高了0.326、0.661、1.039、1.598倍。综上,CAPE可能通过HIF-1α通路改善高脂细胞氧化应激,并通过PPAR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途径改善高脂诱导细胞的脂代谢紊乱。本实验可为CAPE调节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及调节高脂膳食脂代谢紊乱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苯乙酯 HEPG2细胞 脂代谢 转录组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辅助法腐乳发酵工艺优化和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盛宇华 李静 +6 位作者 林萌慧 吕雨婷 鲁清峰 蔡成岗 朱瑞瑜 孙蓉 蔡海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7-83,共7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蛋白酶辅助腐乳发酵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雅致放射性毛霉通过控制不同后发酵温度以及不同蛋白酶或复合酶来研究腐乳pH值、氨基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后发酵温度下,各酶促腐乳组中氨基态氮含量显著高于... 为了研究温度对蛋白酶辅助腐乳发酵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雅致放射性毛霉通过控制不同后发酵温度以及不同蛋白酶或复合酶来研究腐乳pH值、氨基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后发酵温度下,各酶促腐乳组中氨基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最高达到9.57~12.27 mg/g;随着后发酵温度的升高,氨基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在过高后发酵温度下(50℃),腐乳中氨基态氮含量出现下降趋势;不同蛋白酶在各后发酵温度下对腐乳部分性质的影响也不同,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低温有更好的适应性,在20和30℃后发酵条件下起到明显的促蛋白酶解作用,而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最适温度范围相对较高,更适于37和50℃后发酵条件;另外,pH值、可溶性固形物均与氨基态氮含量变化规律呈现一定的相似性,表明腐乳中氨基化合物是影响pH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判断腐乳的成熟具有辅助作用。该研究将为优化酶促腐乳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合理设计酶法辅助低温发酵低盐、安全健康、高品质腐乳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酶辅助法发酵 低温后发酵 理化性质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