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代际流动:来自中国学制改革的证据 被引量:41
1
作者 林莞娟 张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然而与此同时,各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也在日渐扩大。这使得中国的政府部门、学术研究者、普通民众都更为关心社会公平性和代际流动水平。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形式,因此教育的代际流动水... 近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然而与此同时,各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也在日渐扩大。这使得中国的政府部门、学术研究者、普通民众都更为关心社会公平性和代际流动水平。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形式,因此教育的代际流动水平将对收入等方面的代际流动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关系到社会公平性。那么,中国的教育代际流动水平如何?父母和子女的教育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效应?对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978至1982年的延长中小学年限的学制改革,使得适龄人口的平均教育年限增加了;但改革有个意料之外的影响——适龄人口上过初中的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女性下降的比男性多,因而女性平均教育年限增加的比男性少。进一步,针对教育可能与遗传能力等遗漏变量相关的内生性问题,以此学制改革作为父母教育年限的工具变量的2SLS估计结果表明: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父母的教育年限分别每增加1年,子女的教育年限分别相应地增加0.36年、0.59年,可见母亲的教育年限的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基础教育会显著地影响底层人群,政府应该通过教育改革促进代际流动水平乃至社会公平性,例如制定并贯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增加公共教育投入、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等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 教育 学制改革 工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的自选择与比较优势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林莞娟 王辉 周晓露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9,共15页
当教育存在比较优势时,个人选择最大化收入的教育程度,某些人高中毕业后的工资比大学毕业后高,另一些人则相反。因此,当存在比较优势时,上大学不一定是最优选择。本文采用Roy模型验证中国教育选择是否存在比较优势。根据1989-2009年中... 当教育存在比较优势时,个人选择最大化收入的教育程度,某些人高中毕业后的工资比大学毕业后高,另一些人则相反。因此,当存在比较优势时,上大学不一定是最优选择。本文采用Roy模型验证中国教育选择是否存在比较优势。根据1989-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数据,本文得到:个人能力是多维的,人们依据比较优势选择教育程度。这对我国大学扩招的教育政策有一定指导意义:当人们依据比较优势选择教育程度时,大学大幅度扩招可能会误导人们错误地选择大学教育,或者误导人们忽视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带来高级技工大量空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自选择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的男孩偏好程度对于儿童学习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基于甘肃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林莞娟 秦雨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本文通过对男孩偏好程度的直接衡量,研究父母的男孩偏好程度对儿童的学习状况的影响。利用2000年在中国甘肃省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家长的男孩偏好越强,儿童的学习状况越差。在男孩偏好程度上一个标准差的增加会使孩子... 本文通过对男孩偏好程度的直接衡量,研究父母的男孩偏好程度对儿童的学习状况的影响。利用2000年在中国甘肃省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家长的男孩偏好越强,儿童的学习状况越差。在男孩偏好程度上一个标准差的增加会使孩子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分别减少1.05和1.01分(满分为100),而且使留级的概率增加9.99%(平均留级概率为22%)。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男孩偏好对于儿童学习状况影响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男孩偏好主要通过四种渠道影响儿童的学习状况,即家长的教育方式、母亲对儿童的教育期望、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以及儿童的生活自信心。在控制了以上四种主要渠道之后,男孩偏好与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再有显著相关性。这四个渠道构成了男孩偏好对儿童的学习状况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儿童 学习状况 作用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生诱导需求研究:一个减少抗生素滥用方法的田野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林莞娟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医生诱导需求在抗生素滥用上指的是医生为了自己的经济动机而诱导病人消费不必要的抗生素。但是实证研究中很难判断医生真实的开药动机。本文设计了一个田野实验,引入了医生的经济激励、对病人需要抗生素的信念以及病人报答医生的送礼... 医生诱导需求在抗生素滥用上指的是医生为了自己的经济动机而诱导病人消费不必要的抗生素。但是实证研究中很难判断医生真实的开药动机。本文设计了一个田野实验,引入了医生的经济激励、对病人需要抗生素的信念以及病人报答医生的送礼行为。本文发现,虽然所有这些处理都减少抗生素开药率,但是剔除经济激励影响最大。这表明缓解中国抗生素滥用问题、破除"以药补医"难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医生的支付制度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实验 抗生素滥用 医生诱导 需求 经济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