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碱烧伤后免疫复合物检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荣霞 杨德旺 郭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对兔眼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测定,和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检测表明:碱烧伤后14~21天时,CIC 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抗体法(IF)和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可检测到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提示:碱烧... 对兔眼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测定,和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检测表明:碱烧伤后14~21天时,CIC 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抗体法(IF)和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可检测到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提示:碱烧伤后角膜溃疡的形成和加剧与有免疫机理参与造成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灼伤 免疫复合物 角膜溃疡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双足机器人的实时避障位置控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林荣霞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0期33-37,共5页
为了提高双足机器人的实时控制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双足机器人的实时避障位置控制方法。以机器人的双足步行稳定性为控制目标函数,构建双足机器人的实时路径动力学模型,以机器人质心运动的加速度和惯性力矩为被控对象,采用等效... 为了提高双足机器人的实时控制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双足机器人的实时避障位置控制方法。以机器人的双足步行稳定性为控制目标函数,构建双足机器人的实时路径动力学模型,以机器人质心运动的加速度和惯性力矩为被控对象,采用等效碰撞子模型进行双足机器人的实时避障路径规划,采用碰撞子模型和摆动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双足机器人行走路径的纠偏参量反馈调节,采用模糊强化学习跟踪方法,进行双足机器人的误差增益控制,实现双足机器人的实时避障位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双足机器人控制的实时避障性能较好,纠偏能力较强,提高了机器人的自适应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双足机器人 实时避障 位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肿瘤误诊为视神经疾病二例报告
3
作者 林荣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03-303,共1页
眼外肿瘤误诊为视神经疾病二例报告林荣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肿瘤;视神经疾病;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眼眶与颅腔及诸鼻窦相毗邻并关系密切,许多颅内及副鼻窦肿瘤常先出现眼部症状而首诊于眼... 眼外肿瘤误诊为视神经疾病二例报告林荣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肿瘤;视神经疾病;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眼眶与颅腔及诸鼻窦相毗邻并关系密切,许多颅内及副鼻窦肿瘤常先出现眼部症状而首诊于眼科。现将2例误诊为视神经疾病的眼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视神经疾病 误诊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制角膜保存液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和纤维连结蛋白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曹凯 刘虎 +2 位作者 袁南荣 林荣霞 徐晓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6-227,230,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以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纤维连结蛋白(FN)改善院制中期角膜保存液的功效。方法:用角膜保存液Optisol和CSM相对照,通过对离体猪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角膜厚度测量,研究不同浓度的EGF和FN对该角膜保存液的效果。结果:...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以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纤维连结蛋白(FN)改善院制中期角膜保存液的功效。方法:用角膜保存液Optisol和CSM相对照,通过对离体猪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角膜厚度测量,研究不同浓度的EGF和FN对该角膜保存液的效果。结果:在各试验组中,15μg/mlEGF+15μg/mlFN组效果最佳,但逊于Optisol和CSM角膜保存液。结论:EGF和FN协同作用改善了角膜保存液的效果,基本能够达到手术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保存液 表皮生长因子 纤维连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能降低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刺激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晓瑜 林荣霞 +4 位作者 张银锑 戴南平 高逸龙 沈建平 严汉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 分别滴用室温保存和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判断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能否降低对眼的刺激。方法 对照眼 80例 ,滴用室温保存的本眼药液 ,试验眼 80例 ,滴用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男女各半 ,按配对设计方案... 目的 分别滴用室温保存和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判断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能否降低对眼的刺激。方法 对照眼 80例 ,滴用室温保存的本眼药液 ,试验眼 80例 ,滴用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男女各半 ,按配对设计方案双盲法进行。结果 滴眼后眼球刺激的出现率 :对照眼为 19.38% ,受试眼为 6 .2 5 % ;出现 B级和 C级反应者 :对照眼为 31例 ,试验眼为 10例 ;平均刺激等级 :对照眼为 1.2 1,试验眼为 1.0 7。经秩和检验 ,两者有显著差异。出现局部刺激性记分改变 :对照眼为 1.5 7± 1.5 0 ,试验眼为0 .79± 1.40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眼球出现刺激的开始反应时间及刺激反应的持续时间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滴用冰箱冷藏后的滴眼液“一过性灼烧感”在刺激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上 ,均比滴用在室温下保存的滴眼液有明显的改善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达赖氨酸 滴眼液 冷藏 刺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