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静脉窦血栓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徐丽瑶 赖灿 +4 位作者 沈和萍 林舒鹏 王迪 廖婵 徐卫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培门冬酶化疗后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既往对重症CVST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罕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重症CVST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神经介入治疗和多学科合作(MDT)应急预案的执行对... 目的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培门冬酶化疗后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既往对重症CVST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罕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重症CVST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神经介入治疗和多学科合作(MDT)应急预案的执行对重症CVST患儿的预后改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4年间在本院诊治的ALL患儿CVST发生情况,重点分析CVST组患儿临床特征、重症相关高危因素、治疗及预后。比较本中心CVST MDT应急预案开展前后,CVST的重症率、脑疝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738例ALL中CVST发生率3.1%。CVST组年龄较非CVST组大,11例有抽搐表现者归入重症组,其余轻症,重症组在合并颅内出血、低蛋白S血症、近日输注纤维蛋白原三个方面与轻症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5,P<0.05)。7例重症患儿进行介入取栓,6例预后良好;未合并脑疝患者预后均良好。MDT应急预案开展后患者重症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ALL相关CVST发病与年龄大相关,以抽搐为表现、合并颅内出血、培门冬酶应用后低蛋白S血症、近日输注纤维蛋白原是重症的危险因素,监测抗凝蛋白,谨慎输注纤维蛋白原,成立MDT团队执行应急预案、重症患者及时神经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Th1/Th2细胞因子谱在血液病脓毒血症儿童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林舒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5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血液病脓毒血症患儿血液中各类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在患儿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期间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323例血液病脓毒血症患儿和100例无感染血液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323例血... 目的:研究血液病脓毒血症患儿血液中各类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在患儿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期间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323例血液病脓毒血症患儿和100例无感染血液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323例血液病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脓毒血症组,将100例无感染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休克组;脓毒血症组内无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无休克组。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的IL-2、IL-4、IL-6、IL-10、TNF、IFN-γ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患儿的IL-2、IL-4、IL-6、IL-10、TNF、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IL-6水平与IL-10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休克组患儿的IL-6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无休克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血液病脓毒血症儿童的IL-6和IL-10的水平,可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