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语邵东话助词“起/倒”的语法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林素娥 邓思颖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36-42,共7页
湘语邵东"起/倒"有一种较特殊的用法,即构成"V_1+起/倒(+NP)+XP"结构,主要有"等给"字连动句、使令类使役动词句、处置式"担"字句等,也可连接动趋结构、动词与处所介词短语;但不能构成允让义使... 湘语邵东"起/倒"有一种较特殊的用法,即构成"V_1+起/倒(+NP)+XP"结构,主要有"等给"字连动句、使令类使役动词句、处置式"担"字句等,也可连接动趋结构、动词与处所介词短语;但不能构成允让义使役动词句和"等"或"捄"字被动句。这类结构中的"起/倒"表义很虚,普通话无对应词语,主要起强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东话 起/倒 “V1+起/倒(+NP)+XP”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同形类型及其动因初探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素娥 《语言科学》 2006年第5期96-101,共6页
汉语方言及其他语言共时平面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形态相同或近似反映其历时同源关系,主要有两类:第三人称代词与远指代词同形类,第二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同形类,它们体现了人类“自我中心”的交际功能对代词系统内部彼此渗透的作用。
关键词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同源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百多年前宁波话连-介词“等”的用法及其来源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素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8,共12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话文献中"等"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话已消失。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话、石城(龙岗)客家话中"等"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话文献中"等"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话已消失。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话、石城(龙岗)客家话中"等"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汉语方言中"等"的语法化路径为"等给予">"等让、使">"等被动标记";同时表致使义的"等"还可以演变为伴随介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介词和并列连词,这种演变也具有类型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宁波话文献 “等”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南方方言倒置双宾结构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林素娥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308-319,共12页
汉语南方方言倒置双宾结构一般构成给予类动词双宾句,一些方言也构成非给予类动词倒置式,表"给予义",与"VOrOp"表"取得义"形成对立,形成结构和语义对应的类型,区别于汉语普通话、英语等大多数语言双宾语... 汉语南方方言倒置双宾结构一般构成给予类动词双宾句,一些方言也构成非给予类动词倒置式,表"给予义",与"VOrOp"表"取得义"形成对立,形成结构和语义对应的类型,区别于汉语普通话、英语等大多数语言双宾语结构和表义的关系类型;它并非介宾补语式的省略式,应为方言语法系统中具有初始性的基本双宾结构;它虽然不符合话题化等级序列原则支配双宾语结构语序的现象,但遵循着结构象似性原则的认知规律,在世界其他语言中也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p”式 双宾构式 汉语南方方言语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吴语位移事件词化类型之比较——基于《路加传福音书》土白译本的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素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8,共21页
以《路加传福音书》吴方言土白译本为语料,对早期吴语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台州话和温州话等五个方言点的位移事件词化类型进行对比考察,得出:早期吴语各方言点位移事件词化类型虽然混合了E或V框架型和S框架型,但以S框架型为主导,... 以《路加传福音书》吴方言土白译本为语料,对早期吴语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台州话和温州话等五个方言点的位移事件词化类型进行对比考察,得出:早期吴语各方言点位移事件词化类型虽然混合了E或V框架型和S框架型,但以S框架型为主导,且浙江沿海吴语较苏沪吴语属于更典型的S框架型语言。吴语内部位移事件词化类型的差异表明:S框架型的典型度与方言句法的话题化倾向具有相关性。浙江沿海吴语话题化倾向强于苏沪吴语,位移事件的S框架型特征更典型,反之,苏沪吴语话题化倾向较浙江沿海吴语弱,S框架型特征也不如浙江沿海吴语典型。这种相关性也再次表明话题化是汉语位移事件从V或E框架型演变为S框架型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吴语 词化类型 S框架型 话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话“给”表处置的来源之我见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素娥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84-90,共7页
"给"表处置从来源来看,应具有多源性,这取决于处置式的复杂性。处置式是一种包括了不同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的多元句式。北京话"给"表处置源于"给"的给予义、与事标记、致使义等三种用法,分别对应着三种... "给"表处置从来源来看,应具有多源性,这取决于处置式的复杂性。处置式是一种包括了不同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的多元句式。北京话"给"表处置源于"给"的给予义、与事标记、致使义等三种用法,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处置句式,共同实现了"给"表处置的功能。寻求单一的"给"表处置的来源从句法和语义上都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 处置式 多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吴语“说”类动词及其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素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82,共19页
一百多年前吴语苏州话“说”类动词“说”、“讲”并用,上海话只用“话”,宁波话“话”“讲”共存,台州话和温州话只用“讲”。近一百多年来上海话、宁波话经历了“讲”替代“话”的演变,替代的过程为:“讲”首先替代“话”带名词性宾... 一百多年前吴语苏州话“说”类动词“说”、“讲”并用,上海话只用“话”,宁波话“话”“讲”共存,台州话和温州话只用“讲”。近一百多年来上海话、宁波话经历了“讲”替代“话”的演变,替代的过程为:“讲”首先替代“话”带名词性宾语的用法,经过不带受事宾语和表告诉义的构式阶段,最后替代“话”带动词性和小句宾语的用法。今吴语“说”类动词分布格局是南系官话核心词“讲”在吴方言中扩散速度不平衡的结果。吴语“说”类动词的分布为观察“讲”在汉语南方方言中的扩散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吴语 替代 “讲” 扩散 南系官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素娥 《辞书研究》 2021年第1期91-111,I0003,I0004,共23页
近二十年来,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得到肯定,并成为开展近代以来南方方言史研究的主要语料来源。编写文献书目、发现并介绍文献、开展方言历时演变研究成为目前对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研究的主要方面。在方言史研究方面... 近二十年来,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得到肯定,并成为开展近代以来南方方言史研究的主要语料来源。编写文献书目、发现并介绍文献、开展方言历时演变研究成为目前对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研究的主要方面。在方言史研究方面,研究内容、理论视角、研究方法等都逐步趋向多样化,研究成果蔚为可观,也表明传教士汉语方言文献有很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不过,仍有不少文献有待整理和利用,同时在研究内容的薄弱环节、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的多样化等方面须加强对文献的利用和研究,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其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汉语方言文献 方言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动词“用”之肯定用法浅议
9
作者 林素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2-63,共12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儒宁波话文献中助动词“用”肯定用法常见,表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它并非晚清西儒由其否定用法类推“自创”而来,而是沿自明北部吴语。这一用法虽未见于北方通语文献,但见于南方宋儒语录、文言志怪小说以及明南方...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儒宁波话文献中助动词“用”肯定用法常见,表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它并非晚清西儒由其否定用法类推“自创”而来,而是沿自明北部吴语。这一用法虽未见于北方通语文献,但见于南方宋儒语录、文言志怪小说以及明南方白话小说和今闽、赣、湘南土话等方言中,它很可能为南宋时期形成的南系官话用法。其肯定用法由同义助动词“须”的用法类推而来,并由道义情态义衍生出主语指向情态和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动词“用” 明清吴语 南系官话 内部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的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素娥 《教师》 2023年第34期60-62,共3页
音乐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彰显了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健康成长目标。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小学音乐德育目标,立足实际音乐教学,探讨德育元素的融入与实践意义,从音乐... 音乐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彰显了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健康成长目标。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小学音乐德育目标,立足实际音乐教学,探讨德育元素的融入与实践意义,从音乐背景分析、图文工具使用、教学情境设计、音乐鉴赏四个角度出发,研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的实践策略,以期通过良好的德育手段,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德育元素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