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锦源 姚慧文 +3 位作者 黄志文 林福筹 林锦锋 梁锦堂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0期59-60,共2页
目的探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脓毒症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脓毒症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12.15±2.3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8±3.3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症休克 急性肾损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锦源 赵子贤 +5 位作者 李娟红 姚慧文 梁锦堂 黄志文 林福筹 林锦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15-318,322,共5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和咪达唑仑组(61例...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和咪达唑仑组(61例)进行镇静治疗。两组均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0.7~1.5 mg·kg^(-1)·h^(-1)镇静治疗,每隔1 h根据白天及夜间RASS评分调整镇静药物剂量,维持恰当的目标镇静深度;按照ICU程序化镇静流程,镇静目标为白天RASS评分0^-1分,夜间RASS评分-1^-3分。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4μg/mL)于初始20 min缓慢静脉泵注0.5~1.0μg/kg负荷量,继而以0.2~0.7μ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1 mg/mL)2~3 mg负荷量,继而以0.05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谵妄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均能使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达到镇静目标,并且镇静效果相似。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19.37±47.76 h vs 142.66±43.77 h,t=-2.829,P=0.005),可缩短ICU住院时间(145.08±57.92 h vs 172.00±53.69 h,t=-2.682,P=0.008),并且降低谵妄发生率(9.52%vs 32.79%,χ~2=10.12,P=0.0015),但显著增加心动过缓发生率(22.22%vs4.92%,χ~2=7.844,P=0.0051)和低血压发生率(22.22%vs 8.20%,χ~2=4.699,P=0.0302)。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危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谵妄 有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福筹 姚慧文 +1 位作者 陈锦源 林锦锋 《内科》 2015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 h、72 h动脉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氧合指数(PO2/Fi O2)、去甲肾上腺素用量(NE)、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治疗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48 h、72 h后,两组患者的MAP、HR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且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乳酸值、降钙素原等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酸值、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28 d,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15.0%,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能清除循环中大量的炎症介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连续性血液净化 早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