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保护通气策略中应用递增PEEP肺复张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呼吸力学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黄琦萍 颜景佳 林益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274,共7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麻醉期间,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应用递增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复张法对呼吸力学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12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随机分为递增PEEP肺复张联...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麻醉期间,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应用递增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复张法对呼吸力学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12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随机分为递增PEEP肺复张联合肺保护通气组(RM组)和肺保护通气组(对照组,C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肺保护性通气。RM组摆放Trendlenburg体位后立即进行第1次肺复张,以后每小时用递增PEEP法行肺复张,停止气腹后再进行1次肺复张。C组手术全程不进行肺复张。记录气管插管前5 min(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第1次肺复张后(C组为摆放体位后)(T2)、第2次肺复张后(C组为摆放体位后60 min)(T3)、停止气腹肺复张后(T4)、拔管后30 min(T5)的呼吸力学和氧合指标。比较2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呼吸力学方面:2组T1时点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驱动压(ΔP)、肺动态顺应性(Cdyn)差异无显著性(P>0.05);T2、T3时点RM组Ppeak、Pplat、ΔP均较C组小(P<0.05),Cdyn较C组大(P<0.05);T4时点RM组Ppeak较C组小(P<0.05),2组T4时点Pplat、ΔP、Cdyn差异无显著性(P>0.05)。氧合方面:2组T0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_(2))、CO_(2)分压(PaCO_(2))差异无显著性(P>0.05);RM组T3、T4、T5时点PaO_(2)较C组高(P<0.05),T4、T5时点PaCO_(2)较C组低(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方面,RM组肺不张(5例vs.12例,P=0.045)、总术后肺部并发症(9例vs.18例,P=0.020)发生率低于C组,2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均无呼吸衰竭发生。结论肺保护通气策略中应用递增PEEP肺复张能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肺呼吸力学,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通气策略 肺复张 呼吸力学 结直肠癌手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腔静脉预测容量反应性和容量状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益钦 陈英勒 +3 位作者 吴黄辉 李敏 陈国忠 李顺元 《安徽医学》 2023年第5期534-540,共7页
目的 观察超声下腔静脉(IVC)预测容量反应性和容量状态的能力。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140例。麻醉诱导前超声测量IVC呼吸周期的最大直径(dIVC_(max))和塌陷指数(cIVC),观... 目的 观察超声下腔静脉(IVC)预测容量反应性和容量状态的能力。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140例。麻醉诱导前超声测量IVC呼吸周期的最大直径(dIVC_(max))和塌陷指数(cIVC),观察麻醉诱导后补液前后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容量反应性。根据机械通气下补液前超声测量IVC呼吸周期的最大直径(dIVC_(max))和扩张指数(dIVC),以及同一时间的每搏变异度(SVV)值判定患者的容量状态。若SVV>12%,250 mL胶体液在15 min内输注完毕,SV增加≥10%,则归为容量反应性阳性组,反之为阴性组。机械通气下补液前若SVV≤12%,归为容量状态充足组,反之为容量不足组。记录患者于入手术室时(T1)、插管前即刻(T_2)、插管成功即刻(T_3)、插管后1 min(T_4)、补液前(T_5)、补液后(T_6)的SBP、DBP、HR;记录T_2~T_6的SV、SVV。采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IVC预测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的能力,以及运用灰色区域法来确定超声IVC的可疑范围。结果 容量反应性:容量反应性阳性组插管后1 min(T_4)、补液前(T_5)的SV明显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反应阳性组和阴性组不同时间的SBP、DBP、HR、SV、SVV存在时间效应(P<0.05);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SV存在交互效应(P<0.05);cIVC和dIVC_(max)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和0.71,最佳截止点分别为41%和1.8 cm;灰色区域范围分别为38%~43%和1.7~1.9 cm。容量状态:麻醉诱导后,容量充足组患者的SBP、SV均明显高于容量不足组,SVV明显低于容量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的SBP、DBP、HR、SV存在时间效应(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SVV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dIVC的AUC为0.85,dIVC_(max)的AUC为0.75,最佳截止点分别是12%和1.9 cm;灰色区域范围分别是12%~16%和1.7~2.0 cm。结论 麻醉诱导前超声测量下腔静脉有助于预测机体的容量反应性和容量状态,而且cIVC预测容量反应性的能力胜于dIVCmax,dIVC预测容量状态的能力胜于dIVC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超声 容量状态 容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