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入动量项的改进盲分离算法 被引量:8
1
作者 林用满 林土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在盲信号分离算法的推导过程中,常采用最速下降法、自然梯度和牛顿法等对代价函数进行最小化,推导过程复杂.文中仿照在BP神经网络算法中加入动量项使算法得到改进这一方法,提出在互累积量迫零算法的推导中加入动量项.加入动量项的改进... 在盲信号分离算法的推导过程中,常采用最速下降法、自然梯度和牛顿法等对代价函数进行最小化,推导过程复杂.文中仿照在BP神经网络算法中加入动量项使算法得到改进这一方法,提出在互累积量迫零算法的推导中加入动量项.加入动量项的改进算法尽可能地保持了输出分量之间的独立,并在保持和原算法一样简单迭代的前提下,提高了收敛速度,且使训练避免陷入局部极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分离误差减小,能有效分离源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信号分离 代价函数 动量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对Q690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用满 管卫华 +1 位作者 谢再晋 王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4-227,232,共5页
在Q690钢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过程中施加机械振动,研究了机械振幅和振动频率对Q690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固定振动频率,焊接接头试样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功都随着振动幅度... 在Q690钢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过程中施加机械振动,研究了机械振幅和振动频率对Q690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固定振动频率,焊接接头试样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功都随着振动幅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在振幅为0.04 mm时取得最大值,无振动和施加机械振动的焊接接头的拉伸断裂位置都位于焊缝处;振幅为0.02~0.06 mm时,冲击断口呈现韧性断裂特征,而振幅0.08 mm时冲击断口为脆性断口。固定振幅,焊接接头试样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功都随着振动频率增加而降低,振动频率为25Hz时的强塑性和冲击功高于无振动焊接接头,而振动频率为35、45和55 Hz时的强塑性和冲击功都小于无振动焊接接头;振动频率为25~45 Hz时的冲击断口为韧性断口,而55 Hz时的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频率 振动幅度 Q690钢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及其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用满 黄建龙 +1 位作者 李国庆 钟立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6-439,共4页
路由是提高网络性能,保证通信可靠传输的重要一环。在总结现有声誉值路由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可信值评估的自适应加异常冻结路由传输方案DO3,并与前人提出的定向扩散路由DD、基于簇的路由LEACH、基于地理路由GEAR、入侵... 路由是提高网络性能,保证通信可靠传输的重要一环。在总结现有声誉值路由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可信值评估的自适应加异常冻结路由传输方案DO3,并与前人提出的定向扩散路由DD、基于簇的路由LEACH、基于地理路由GEAR、入侵容忍路由INSENS、位置感知的信任路由TRANS等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具有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安全路由 信任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神经网络的后非线性盲源分离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用满 林土胜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65,共6页
P ID神经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前向神经元网络,它的隐层单元包含比例(P)、积分(I)、微分(D)元,各层神经元个数、连接方式、连接权初值均按P ID控制规律的基本原则确定。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后非线性盲源分离算法,用最大熵值方法推导了P ID神... P ID神经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前向神经元网络,它的隐层单元包含比例(P)、积分(I)、微分(D)元,各层神经元个数、连接方式、连接权初值均按P ID控制规律的基本原则确定。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后非线性盲源分离算法,用最大熵值方法推导了P ID神经网络算法的后非线性分离学习公式,该算法可用于线性或后非线性的混叠信号。对输入2个混叠信号时,用单个P I神经网络分离;对输入3个混叠信号时,用单个P ID神经网络分离;对输入更多的混叠信号时,可采用多个独立的P ID神经网络来分离。仿真结果验证了单个P ID神经网络算法,能分离线性或后非线性混叠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PID神经网络 后非线性混叠信号 最大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线性混叠盲分离算法(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用满 林土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9期3083-3087,共5页
提出一种RBF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线性混叠信号的盲分离。所用的RBF神经网络算法是从输入信号的数据中训练出中心值和宽度值,再训练通过用最大熵值的代价函数推导的权值。所用的代价函数保证了网络的输出尽可能独立,使信号能正确地分离。... 提出一种RBF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线性混叠信号的盲分离。所用的RBF神经网络算法是从输入信号的数据中训练出中心值和宽度值,再训练通过用最大熵值的代价函数推导的权值。所用的代价函数保证了网络的输出尽可能独立,使信号能正确地分离。仿真验证了所用的算法能减少分离时间和提高分离效率。对比ME算法,该算法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盲分离 最大熵值法 代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车焊装车间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用满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3期37-37,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了我国化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制造在我国属于支柱产业,然而汽车的操作地点及汽车焊装车间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在进行汽车的焊装时,为了使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了我国化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制造在我国属于支柱产业,然而汽车的操作地点及汽车焊装车间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在进行汽车的焊装时,为了使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必须采用高智能化、高安全化的车间焊接控制技术,以提高汽车焊接效率,保障成品质量,同时促进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文章就此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焊装车间 控制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磊 林用满 +1 位作者 宋文吉 冯自平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5-58,共4页
采用封闭式涡旋压缩机搭建了一套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利用低压直流调速控制器对压缩机进行变频控制。分别在制冷及热泵运行工况下,研究压缩机转速对空调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压缩机输入功率、系统制冷/制热量、COP随转速的变化... 采用封闭式涡旋压缩机搭建了一套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利用低压直流调速控制器对压缩机进行变频控制。分别在制冷及热泵运行工况下,研究压缩机转速对空调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压缩机输入功率、系统制冷/制热量、COP随转速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热泵空调系统能取得较好的制冷、制热效果,且系统制冷性能随压缩机转速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空调 涡旋压缩机 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控制汽油机空燃比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永相 陈勇 +4 位作者 张弓 林用满 王永忠 龙其彬 向安静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21,共5页
结合发动机空燃比的控制特征,研究了一种能自适应补偿喷油量的CMAC控制器。介绍了其自适应补偿算法———学习—补偿法。通过采用台架试验数据加随机扰动数据并用MATLAB对CMAC进行训练和仿真,获取了控制器参数,验证了控制器的学习能力... 结合发动机空燃比的控制特征,研究了一种能自适应补偿喷油量的CMAC控制器。介绍了其自适应补偿算法———学习—补偿法。通过采用台架试验数据加随机扰动数据并用MATLAB对CMAC进行训练和仿真,获取了控制器参数,验证了控制器的学习能力、鲁棒性和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 汽油机 空燃比 自适应控制系统 控制器参数 学习-补偿算法 增益系数 汽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用Cu-Ni合金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管卫华 林用满 谢再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75,79,共6页
对Cu-Ni合金进行了全浸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冲刷腐蚀性能测试。研究了全浸时间、冲刷流速对Cu-Ni合金腐蚀速率、腐蚀类型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腐蚀反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全浸腐蚀过程中Cu-Ni合金表面会形成Cu_(2)O氧化膜,而... 对Cu-Ni合金进行了全浸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冲刷腐蚀性能测试。研究了全浸时间、冲刷流速对Cu-Ni合金腐蚀速率、腐蚀类型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腐蚀反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全浸腐蚀过程中Cu-Ni合金表面会形成Cu_(2)O氧化膜,而全浸腐蚀时间达到720h后表面膜中的Cu_(2)O会与腐蚀介质中的氧气和氯离子发生反应形成Cu(OH)_(3)Cl;Cu-Ni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可有效抑制腐蚀介质与基体的接触,从而对合金基体起到保护作用。随着全浸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深度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全浸腐蚀速率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即采用线性极化方法测试Cu-Ni合金在静态3.5%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是可行的;在冲刷流速低于临界流速下的Cu-Ni合金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可起到对材料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合金 全浸腐蚀 电化学腐蚀 冲刷腐蚀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加速度对Q460D钢埋弧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管卫华 林用满 谢再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8-211,共4页
研究了振动加速度对不同焊接线能量下Q460D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组织、显微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振动加速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机械振动可以改善Q460D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焊缝区显微组织,使得铁素体更加细密,组织均匀性提高;不同焊... 研究了振动加速度对不同焊接线能量下Q460D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组织、显微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振动加速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机械振动可以改善Q460D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焊缝区显微组织,使得铁素体更加细密,组织均匀性提高;不同焊接热输入下Q460D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峰值出现在热影响区粗晶区内,而焊缝区的硬度偏低,且振动加速度在8 m/s^2时,焊缝区和粗晶区的显微硬度相对较高;较小的焊接线能量(30.4 kJ/cm)与较高的振动加速度(12 m/s^2)以及较大的焊接线能量(35.5 kJ/cm)与较小的振动加速度(4 m/s^2)可以使得Q460D钢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冲击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加速度 Q460D 埋弧焊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救生舱空调CO_2在毛细管内的节流仿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玮 林用满 +2 位作者 高日新 宋文吉 冯自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86,93,共5页
节流降温装置是矿井救生舱CO2开式空调中关键的部件之一。采用毛细管进行节流降温,首先针对CO2节流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然后建立两相区及气相区的节流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制冷量越大,所需毛细管长度越长;在相同制冷... 节流降温装置是矿井救生舱CO2开式空调中关键的部件之一。采用毛细管进行节流降温,首先针对CO2节流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然后建立两相区及气相区的节流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制冷量越大,所需毛细管长度越长;在相同制冷量条件下,毛细管内径越大,所需毛细管长度越长;初始温度越高,可利用的焓差越小,且节流所需毛细管长度越长。最后针对制冷量分别为2kW和3kW的系统进行毛细管节流降温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救生舱 CO2开式空调 毛细管 节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救生舱CO_2开式空调换热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玮 林用满 +2 位作者 高日新 宋文吉 冯自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2,共3页
文章对矿井救生舱CO2开式空调的换热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提出节流换热及膨胀换热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初始环境温度25℃条件下,采用毛细管节流换热吸热量为217.2kJ/kg,其中潜热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80%左右;采... 文章对矿井救生舱CO2开式空调的换热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提出节流换热及膨胀换热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初始环境温度25℃条件下,采用毛细管节流换热吸热量为217.2kJ/kg,其中潜热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80%左右;采用多级膨胀换热最大输出功量为68.2kJ/kg,吸热量为283.5kJ/kg;采用单级膨胀换热最大输出功量为33.3kJ/kg,吸热量为247.3kJ/kg。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毛细管节流换热和单级膨胀换热适用于矿井救生舱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救生舱 CO2 开式空调 换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减振降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管卫华 林用满 +1 位作者 卢锦程 杨华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X期10-12,共3页
常规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能够完成船舶舱室的通风任务,但受船舶在海水中行驶,时常遭遇不确定性大风影响,管路存在振动频率与噪声较大的不足,为此提出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减振降噪方法研究。引入通风管路流体动力学,基于Kip Stephen Th... 常规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能够完成船舶舱室的通风任务,但受船舶在海水中行驶,时常遭遇不确定性大风影响,管路存在振动频率与噪声较大的不足,为此提出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减振降噪方法研究。引入通风管路流体动力学,基于Kip Stephen Thorne振动原理计算,构建减振降噪模型;合理选材提升通风管路材料阻尼性,优化包覆声学材料,实现船舶舱室空调通风管路减振降噪方法的研究。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方法研究较常规方法减振77.24%,降噪8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舱室 空调通风 减振降噪 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分离技术识别发动机的机械和燃烧噪声源 被引量:3
14
作者 管卫华 林用满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0,54,共4页
简要介绍了盲分离基本思想及AC算法,提出盲分离仅用测得的柴油机混叠噪声源可分离干扰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试验验证了在存在干扰噪声时,新办法也可识别出有用的噪声源,且测试所用的仪器少,从而为发动机噪声源识别提供了一种行之... 简要介绍了盲分离基本思想及AC算法,提出盲分离仅用测得的柴油机混叠噪声源可分离干扰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试验验证了在存在干扰噪声时,新办法也可识别出有用的噪声源,且测试所用的仪器少,从而为发动机噪声源识别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噪声源 混叠噪声 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聚类算法在欠定稀疏盲分离中的比较
15
作者 谢再晋 林用满 林土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44,47,共6页
欠定稀疏盲分离算法主要是采用“两步法”:第一步用混叠信号估计混叠矩阵;第二步根据估计的混叠矩阵求解源信号。在两步法中,C-均值聚类算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常用来估计混叠矩阵,这两种聚类的研究理论都较成熟,故它们得到很大... 欠定稀疏盲分离算法主要是采用“两步法”:第一步用混叠信号估计混叠矩阵;第二步根据估计的混叠矩阵求解源信号。在两步法中,C-均值聚类算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常用来估计混叠矩阵,这两种聚类的研究理论都较成熟,故它们得到很大的应用。该文在欠定稀疏盲分离中,比较了这两种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比C-均值聚类算法估计混叠矩阵更加精确,恢复源信号精度更高,但算法复杂,分离的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稀疏盲分离 混叠矩阵 C-均值聚类算法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水果采摘机械臂结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用满 管卫华 甘莉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71,共10页
首先从数学模型建立、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几个方面对水果采摘机械臂总体设计状况进行分析,随后重点分析六自由度水果采摘机械臂的主要结构及参数设计计算,对六自由度水果采摘机械臂的运动和任务进行设计规划,最后分析机具的实际效果及... 首先从数学模型建立、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几个方面对水果采摘机械臂总体设计状况进行分析,随后重点分析六自由度水果采摘机械臂的主要结构及参数设计计算,对六自由度水果采摘机械臂的运动和任务进行设计规划,最后分析机具的实际效果及创新点,通过搭建采摘试验平台,对规划设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中选取3kg六自由度机械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机械臂采摘运动模型,随后使用第五关节分离法解决机械臂自适应调整问题,并计算验证机械臂运动中的轨迹,最后使用试验分析方法对采摘效果和时间进行验证分析,采摘机械臂可以直接利用双目识别以及定位系统所提供的坐标,实现运动规划并完成果实采摘。采摘试验分析发现,单果采摘时间为25.5s/个,多果实采摘中使用关节角加权最小设定连续采摘任务,能够促进果实采摘时间的逐渐降低,提升采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 水果采摘 机械臂 结构设计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实验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再晋 林用满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0期5227-5232,共6页
针对中学实验室使用的传感器,设计和制作了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磁、力等传感器,使测量值、感测值和实际物理量之间达到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设计和制作的传感器,达到价格低廉和国产化率高。
关键词 传感器 线性关系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th预估器控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态过程的仿真(英文)
18
作者 管卫华 李立夫 林用满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2期6912-6916,共5页
PID控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动态过程,要达到控制要求时,力矩可能超出设计范围。提出了采用Smith预估器控制动态过程;该办法能克服大纯滞后,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SIMULINK仿真表明,其控制效果优于常规PID控制。在相同的条件下,阶跃响... PID控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动态过程,要达到控制要求时,力矩可能超出设计范围。提出了采用Smith预估器控制动态过程;该办法能克服大纯滞后,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SIMULINK仿真表明,其控制效果优于常规PID控制。在相同的条件下,阶跃响应时间短,而且所需要力矩小,使得动态过程控制更易于实现。可见Smith预估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于大时间滞后系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控制方法,更加适合于HEV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SMITH预估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