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的哲思——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哲理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珈仰 《戏剧之家》 2020年第8期220-220,共1页
20世纪的法国,存在主义的文学发扬了启蒙时期哲理小说的一些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小说家哲学方面的信仰,但是因为20世纪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的原因,存在主义文学和哲理小说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其表现更加和哲学相一致,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拥... 20世纪的法国,存在主义的文学发扬了启蒙时期哲理小说的一些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小说家哲学方面的信仰,但是因为20世纪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的原因,存在主义文学和哲理小说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其表现更加和哲学相一致,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拥有完美的文学形象,并且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哲理方面的内涵,有了更多的成就。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当中所蕴含的一些哲理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文学 萨特 加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片《漂亮的女俘》中的形而上叙事与哲学意象
2
作者 林珈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2-54,共3页
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 Grillet),是罕见的创作派电影导演,其另一身份即世界著名的“新小说”流派创始人。作为一位杰出激进的作家,罗伯-格里耶试图以巴尔扎克式的创作,来更深刻地体认、理解、表达这个世界;而作为一位导演... 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 Grillet),是罕见的创作派电影导演,其另一身份即世界著名的“新小说”流派创始人。作为一位杰出激进的作家,罗伯-格里耶试图以巴尔扎克式的创作,来更深刻地体认、理解、表达这个世界;而作为一位导演,其试图将20世纪中后叶的那种浮噪感、间离感、无奈感等统统融于光影,在人心般复杂的迷宫世界之中,点燃一盏指引方向与照亮长夜的明灯。《漂亮的女俘》是其1983年出品的一部佳作,影片为我们更进一步走进罗伯-格里耶的意象世界提供了阶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世界 漂亮 影片 形而上 罗伯-格里耶 哲学 叙事 电影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形象嬗变——以BBC纪录片为例
3
作者 林珈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85-87,共3页
早从公元13世纪的马可波罗时代起,中国形象即开始进入到世界这个大他者视域之中,其时的中国,在马可波罗的眼中不仅是天可汗国度,而且更是名副其实的大中华帝国,那一时期中国的包括器物、制度,甚至信仰等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能够引发西方... 早从公元13世纪的马可波罗时代起,中国形象即开始进入到世界这个大他者视域之中,其时的中国,在马可波罗的眼中不仅是天可汗国度,而且更是名副其实的大中华帝国,那一时期中国的包括器物、制度,甚至信仰等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能够引发西方公众强烈好奇与向往。与其时的欧洲相比,大中华帝国延宕有序的历史,与登峰造极的艺术都足矣令整个西方叹为观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视域 他者 纪录片 BBC 嬗变 马可波罗 中华帝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